帆樯云集,黄金水道润泽“百年三水”!驿道君为您讲述三水古驿道的前世今生
2018-12-15 下午 03:26   来源:南粤古驿道网,采编自“三水旅游”公众号   
分享

  编者按:

  12月17-18日,南粤古驿道“广府印象小镇”·2018年世界定向排位赛暨亚洲定向杯将在佛山市三水区乐平镇举行。作为南粤古驿道的组成部分,三水以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串联起沿江而设的驿道主线路。古驿道带动了三水的文化、商业繁盛,沿线留下了丰富的“非遗”美食和历史古建。今天,驿道君就带您认识三水古驿道的前世今生。

 

  三水驿道,论古今之商道

  中国自古就有“以水为财”之说,而“因水生财”“路通财通”这些词语用在三水是最合适不过。三水,因水而生,因水而名,因水而荣,驿站、驿铺多依水而建。古水道、古驿道繁华了两岸,润泽了三水居民。

 

  十余个驿站、驿铺连通三水“财路”

  广东驿道多为水陆相连,三水近临广州,又是西、北、绥三江交汇之地。无论是西行去往广西,还是北行去往湖南等地,三水都是必经之地,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三水驿道的重要性。

  三水先后有胥江驿、西南驿,由于管理驿站的成本比较高,驿道沿线驿站的设置并非一成不变。

  根据三水文史专家麦国培的考证,三水驿站、塘汛历代都有更替,塘汛在1663年有六个,基本依北江水道而行。康熙49年(公元1710年),《三水县志》记述,“康熙二年(公元1663年)设立六塘,每塘兵丁十名以防守地方邮递公文,23年添设四塘,每塘兵丁五名,传递公文”。1663年设立之六塘分别为沙头塘、水蕴冈塘、小洞窝塘、上兰洲塘、芦苞塘、街头塘。据资料介绍,乾隆二十一年(公元1756年),西南驿裁撤。

1

1663年设立之上兰塘位于社滘村口。

2

嘉庆二十四年(公元1819年),《三水县志》记载着当时三水各驿铺之间的距离以及配额人数,1到3名不等。

  2016年,佛山市三水区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先后组织工作人员与地情专家植伟森到全区各镇(街道)古驿道有关自然村落走访调查,了解古驿道遗迹及保存状况。据查考资料显示,三水历史上共有驿铺十多个,分东南西北四条线路如下:

3

古代驿站、驿铺分布图

  东路:自西南驿、县前铺→白沙铺→鲁村铺→古灶铺,接南海县街头铺。

  西路:自西南驿、县前铺→白沙铺→望楼铺→青蛇岗铺,接高要分界贝水铺。

  北路:自西南驿、县前铺→白沙铺→北山铺→李坑铺→叶岗铺→华山铺→清水铺→大?铺,接清远明边铺。

  南路:自白沙铺→县前铺→西南驿。

 

  帆樯云集,百货流通:河口古港

  四条线路,均以河口为中点向外延伸,可见河口是当时的政治、经济流通中心。

  1897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中英缅甸条约》,规定清政府开放广东三水为通商口岸,作为英国在中国设立的最早海关之一。1909年,河口海关大楼建成,成为广州“向西的触角”。 在英国人来到以前,三水出口的主要是铁锅;英国人来到以后,三水人开始向海外移民,与国际间的贸易也更为频繁,拉开了三水商贸与国际接轨的序幕。

4

旧海关大楼(西南街道办供图)

  1914年,是英国在三水设置海关的第5年,英籍代理税务司韩威理在海关报告中提到三水将来可变成另一个广州:“广大的北江流域实际上尚未开发,这些地方矿产品极为丰富,并且很容易运到三水转运或加工制造。三水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广州差不多,来去香港极为方便,似乎已被指定将成为大商埠和两条大河之间的一个天然货物集散中心。”借着交通的便利,三水成为商贸集散地,码头上商船来往密集,火车上更有商贾的身影。

  《三水县志》记载,民国时期,航行于港梧线和省梧线15艘客货轮,都以此港为中途停泊大站。民国23年(公元1934年)河口公安局统计,其时有普通艇700艘、住艇368艘、客艇141艘、货艇53艘、渔艇200余艘,帆樯云集。

5

据《英国人眼中的三水》一书记载,广州、佛山、陈村来的帆船皆停泊于此(河口港),载来煤油、盐和杂货等供应西江、北江偏僻遥远的山区。

  1955年,河口港正式建立。1957年,办公场址设在英国遗留下的海关大楼;同时,港区开始扩建,港区几经扩建,已成为一个设施较为完善的内河港口。

6

隐约可见船后远处的文塔

  今天,曾经风光无限的河口港基本停止了运营。百年海关大楼、百年水文站、半江桥,默默地诉说着繁盛过往。

7

半江桥(西南街道办供图)


  水运繁华八百年:三江码头

  以西南驿为中心,三水四通八达。在东路经过的古灶铺,三江古灶村水运繁荣八百年,这里曾经船来船往、民殷财阜。

8

古灶村码头(汤志福/摄)

  “浩瀚无涯处,烟波江水寒。月明帆影动,凝练碧云乡。”这是明代贡士陈羔对彼时乐平三江村的描述。古代隶属南海的三江,位于西南涌、乐平涌、左岸涌相汇处,在三水建制之前已经是贯通南北的重要水上枢纽。旧时,古灶村村口紧挨着三江码头,沿着西南涌进入北江,距离广州只有30多公里水路。抗战时,在日军轰炸前,三江码头每天船来船往,繁忙非凡;三江圩也曾是三水最热闹的市集之一。

9

古灶村码头(汤志福/摄)

  “我还小时,还有不少从韶关、清远来的杉排,经三江码头把杉木送往广州,杉排有30多米宽。”村民胡德赞说起,民国时,还有胡姓人经营客轮,每日从三江码头开往广州南方大厦,胡姓村民可免费乘船。码头就在家门口,村民大多到了渡轮鸣笛起锚时才出门,导致赶不上船,后来就有了“三江佬,搭渡唔到”的说法。后来,西南涌航运功能减弱,货物、商旅、游客先后转从汾江河、东平水道前往省城,三江码头渐渐归于沉寂。

 

  千年航道孕育“小广州”:芦苞涌

  在北江与芦苞涌的要冲,芦苞依水而建。这座千年古镇,见证了三水水运繁荣发展的历史。

10

芦苞涌

  芦苞是历史上有名的商埠,后来它还有“小广州”之称。古人在这里设立胥江驿,自然是极为看重这里的重要位置。胥江驿经大塘镇清水铺、莲塘铺,北接清远。古驿道蜿蜒北上,犹如一条交通大动脉,让南粤与中原地区的人员、物流等川流不息,促进着各地文化、经济的发展。

  三水文史专家植伟森说,从晋朝到唐代,这里帆樯云集,是北江通往广州的主要航道。南北朝沈怀远著《南越志》,书中提到芦苞涌,大意为:白坭水逐渐淤浅后,芦苞涌和西南涌已成为沟通南北的主要航道。

  上兰洲塘,简称“上兰塘”,位于黄塘社滘村口,得驿道之便,社滘村人早在明清两代已经出外闯荡,其中以麦杰忠为代表,在上海九江路583号设立“广东乾坤药行”,生产“老头牌冯了性”药酒,成为一代殷商。

  但在上世纪20年代,修建芦苞水闸后,涌道淤塞,船舶逐渐无法航行。芦苞涌的作用也从航运变为河涌景观。

  如今,三水已形成铁路(高速铁路、城际轨道)、公路(高速公路)、水路并行的交通运输网络,四通八达的交通优势继续为三水经济开创价值。

11

 

  (原文刊登于“三水旅游”公众号,南粤古驿道网采编整理。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南粤古驿道网联系。)

责任编辑:江家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