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这个自诩“收破烂”的人,留下文脉启后人
2019-01-18 下午 02:26   来源:南粤古驿道网,采编自公众号“秋长发布”   
分享

1

 图为周田村。

  在惠阳区秋长街道周田村,有这么一个自诩“收破烂”的人,常年走访破旧围屋和老一辈,只为了收集更多能体现客家文化、民风民俗的老物件,为后人留下更多的“乡村记忆”。他就是今年50岁的叶小凡。

  老物件残破不堪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叶小凡是周田村人,早年在深圳从事媒体工作,后回到家乡在叶挺将军纪念园上班,还和家人利用自家房屋开了间民宿。只要有一丁点空,他就往村里钻。

  普通人认为的“破烂”,在叶小凡眼里却是宝贝。2010年起,叶小凡决定从身边的周田村开始,淘些老物件保存下来,为后人了解历史提供一些参考。除了走访古村围屋,他还访问老人。他说,一个个老物件、一位位长者,都是对历史的鲜活介绍。走访过程中,发现老物件越来越少,他愈发心痛。

  有一次,他发现了一套竹子编织的磨谷器具,觉得挺有意思,辗转找到房主人后表示想花钱买下。房主人说得跟兄弟们商量一下,但兄弟们有的在外地,有的住本村;有人同意卖,有人不同意……就这样,磨还是没有被好好管理。前不久,叶小凡路过时再次去看,发现这块磨已经残破不堪,他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希望唤醒更多人文化保护意识

  “这些老物件代表了客家民俗文化,如果这些老物件都没了,文化也就慢慢消失了。”叶小凡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用行动让更多人有这种文化保护意识,让老物件继续“活下去”。

  有一次,在会龙楼围屋内,叶小凡发现了具有180年左右历史的嫁娶物件,被随意丢弃在庭院内。于是,他找到房屋主人。经过提醒,主人意识到老物件的价值,决定好好保管。

2

图为叶小凡认真研究老物件上细致的雕花。(来源:惠州日报,记者李芳娟摄)

  类似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还有一次,叶小凡发现一块田边水沟上搭了一块木板。他正准备踏上去,忽然被木板上的字迹和颜色吸引了。他就地用水刷洗干净一看,发现这可是一块破烂的清朝举人牌匾。“我很快就打听到了这块匾的主人,对他说,这可是你们祖宗光宗耀祖的证明,别这么不珍惜啊!”经过叶小凡一番介绍,牌匾的主人恍然大悟,连忙把牌匾从田间搬回家。后来经过叶小凡牵线,主人将牌匾捐赠给了惠阳区博物馆。

  8年来,叶小凡先后花了几万元用于收集老物件。这些老物件,有的他留在自己家里,有的捐给了叶挺将军纪念园和区博物馆。

  和其他村民自发筹款修复古驿道

  这两年,秋长在乡村振兴战略上先行先试,茶园村成为秋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首开区。叶小凡爱家乡,希望更多人来将军故里秋长周田参观,他开始琢磨:可否将乡村振兴和古驿道遗产保护融合起来,带给游人更多的体验?

3

  乌石鼓古驿道是周田村历史遗留下来的一条小路,长约5.5公里。300多年前,乌石鼓古驿道是周田村村民外出的主要通道之一,承载着周田村民的生活期盼。古驿道也是革命时期东江纵队的行军路线。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周田村以及周边村庄的公路建设如雨后春笋,风景如画的古驿道逐渐废弃。

  为唤醒公众及村民对共同历史的记忆,实现文化遗产的社会价值,吸引更多游客到周田村游玩,叶小凡和部分村民自发计划修复这条古驿道,还组织成立了“周田古驿道筹建小组”。

  这段时间以来,筹建小组把收到的乡贤的捐款、秋长街道的资金支助,专款专用,张榜公示。目前,古驿道路基已打通,杂草已清理完毕。叶小凡说,接下来,还需完善古驿道的建设:修一座长16米的桥,还要修建石台阶、避雨亭、厕所等配套设施。

 

  (原文刊登于公众号“秋长发布”,南粤古驿道网采编整理。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南粤古驿道网联系。)

责任编辑:熊灿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