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流域保护概况
2018-08-19 下午 02:22   来源:广东省体育局、肇庆鼎湖区委宣传部   
分享

       西江源远流长,干流各段在历史上有过不同的名称。源头至贵州省望谟县蔗香村称南盘江,以下至广西来宾市象州县石龙镇称红水河,石龙镇至桂平市区称黔江,桂平市区至梧州市称浔江,梧州市至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思贤滘始称西江。西江是珠江水系最大的支流,航运量居全国第二,仅次于长江,是广东省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向内陆延伸的水运主通道。在《国务院关于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的批复》中,明确将“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上升至国家战略。

       一、两广沿线城市达成保护西江流域共识

       1986年第一次召开“西江经济走廊”协作会议;2014年“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上升至国家战略;2016年召开了广东、广西推进“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实施联席会议第三次会议暨项目建设现场会。为了共同保护好西江水资源,保障流域内生产、生活、生态用水安全,协调发展绿色环保产业,促进两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2016年12月4日,西江绿色发展论坛在广东肇庆市举行。西江沿线的广东广州、佛山、肇庆、云浮等4市和广西南宁、柳州、梧州、贵港、百色、来宾、崇左、桂林、玉林、贺州、河池等11市,围绕“发展绿色经济,建设美丽西江”主题进行深入研讨,达成广泛共识,共同发表《保护西江 绿色发展——肇庆宣言》。宣言内容如下:

       一是加强区域联防联控。建立西江流域污染防治联防联控协作机制,加大污染治理合作力度。开展西江流域环境保护管理体制创新试点,统筹规划、统筹标准、联合监测、联合执法。完善西江流域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机制,提高与环境风险程度、污染物种类等相匹配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加强全流域内的重大建设项目信息共享。

       二是坚守生态红线和环保底线。牢固树立底线思维,设定并严守西江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将各类开发活动限制在西江流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之内。根据国家部署,建立健全转移支付制度,探索建立多元化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建立流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对资源消耗和环境容量接近或超过承载能力的地区,及时采取区域限批等限制性措施。

       三是强化合理开发和综合治理。坚持全面规划、合理开发、优化配置、高效利用,加强西江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全流域统筹兼顾,综合平衡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加强西江流域综合管理和航道整治,释放西江“黄金水道”运力,确保河道交通安全,实现水量与水质并重、水资源与水环境一体化管理。

       四是优先低碳绿色发展。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强化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加快发展绿色环保产业,积极推进绿色交通、绿色航运、绿色生活等生态廊道、生态文化体系建设。

       五是推进产业共建。建立长期合作机制,拓宽合作领域,互通和共享产业政策、技术创新、行业发展以及市场行情等方面的信息,共同营造开放、公平、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促进要素便捷流通和资源优化配置。发挥各地比较优势,加强各市产业配套协作,协同加强产业转移的规划引导,推动生产要素对接互补,延伸产业链条。加强相互间的经贸推介交流和投资合作,鼓励本地企业在区域内开展贸易、投资活动,并提供优惠政策和高效服务。有效利用双方的机构、网络,对外开展联合招商、产品推介以及经贸合作等活动。

       二、不断加强西江流域渔业生态保护工作

       (一)积极开展增殖放流

       与西江为邻的肇庆,近年来,始终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持续加强和完善各级水生生物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工作,积极开展渔业资源人工增殖放流活动,加强资源环境监测和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科学制定养殖水域滩涂规划,严格落实禁渔期制度和渔政执法工作,交出了一份让群众满意的“渔业生态保护”答卷。据了解,自《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实施以来,肇庆每年都坚持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动,共投入资金逾1000万元,放流鱼苗超1亿尾,其中放流珍稀濒危物种中华鲟共1200尾,养护资源、改善环境效果显著。除了政府牵头开展增殖放流活动,近年肇庆还专门成立放生文化协会,承担部分放生文化宣传,引导群众科学放生,坚决杜绝外来物种放生到天然水域,在提高民众参与力度的同时,大力引导民间放生行为到规范、科学和安全的轨道。2011年起,农业农村部(原农业部)颁布了对珠江流域实行禁渔期制度,禁渔时间为每年的4月1日12时至6月1日12时。而从2017年起,珠江禁渔期增加2个月时间,即从每年3月1日零时至6月30日24时,包括珠江流域的干流、重要支流和通江湖泊内禁止所有捕捞作业。实施禁渔期制度后,西江生态明显得到改善,从近几年的渔获来看,鱼的个头大了不少,数量也逐步增加。2004年,我市首次成功建成人工鱼巢,于2010年面向全市推广,科学的增殖放流活动不仅促进了渔业资源恢复、改善了水域生态环境,还有效增加了渔民收入,提高了渔获质量,有力增强社会各界支持渔业资源养护以及水域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识。

       (二)筑巢十四载、孵化鱼苗两亿尾

       上世纪80年代初期,西江肇庆河段的鱼类有130多种,其中不乏鲥鱼、鲈鱼等珍贵鱼类。但到了2004年,西江肇庆河段的鱼类已经锐减到60多钟,鲈鱼等珍贵鱼类已经难觅踪迹。为了让西江的鲤鱼、鲫鱼等鱼类增量、增值,净化西江肇庆河段的水质,保护西江生态环境,肇庆市渔政部门首开广东省乃至全国先河,从2005年开始,每年3月初,在西江端州区睦岗街道乌榕山江段搭建人工鱼巢,为鲤鱼、鲫鱼等鱼类搭建“产床”,让它们生产的鱼卵成活。随后,渔政肇庆支队下属的德庆县等渔政大队也在西江河段搭建人工鱼巢。据肇庆市渔政部门的不完全统计,西江肇庆河段搭建人工鱼巢14年来,鲤鱼、鲫鱼等鱼类在人工鱼巢上的产卵超过40亿粒,其中5%可以孵化成鱼苗,人工鱼巢已经成功孵化约两亿尾鲤鱼、鲫鱼。实施西江禁渔、修建人工鱼巢等保护措施以后,近年来,西江肇庆河段的鱼类种类和产量开始上升,肇庆渔民经常捕捞到舌鳎、鲈鱼等珍贵鱼类,西江肇庆河段的水质也明显得到改善。

       三、高位推进  构建“大环保”格局

       近年来,肇庆以规划引领,严格环保准入,积极谋划整个产业布局,淘汰落后产能和重污染企业,在西江上游禁止审批重污染项目,并积极开展重金属专项整治,将一批环评不达标、整改不到位的污染企业“请”出肇庆。从2008年至今,共关停逾百家污染企业,包括小火电、小钢铁、水泥、电镀、漂染、小冶炼、制革等行业;2007年以来,全市没有新审批纺织印染、电镀、制革等涉水项目,2011年后没有新引进建筑陶瓷等大气污染项目。与此同时,编制了《肇庆市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工作方案》《肇庆西江水质保护规划2016-2025》,建立西江水质保护负面清单,明确禁止类项目,在西江沿岸划定一定范围的保护区,严禁负面清单中的项目落户,从源头控制污染排放,倒逼产业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更加主动有效地保障西江流域水环境安全。一方面,搬迁整治污染源、扩大水源涵养林覆盖面、升级自然保护区等,同时也加快城乡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到“十二五”末,已建成污水处理设施36座,日处理能力达71.3万吨。“十三五”期间,将继续推进75座污水处理厂及管网完善、2434个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等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严格环保执法,对环境违法行为“零容忍”。按照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的总体要求,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加强与周边地市的环保区域合作,建立环境共治、生态共保的区域协调和跨区域综合治理机制,先后参与了广东广西两地三级环保部门开展对封开与贺州交界区域的联合执法、与佛山市对佛肇交界区域联合执法、与云浮市对肇云交界区域联合执法等联合行动,强化区域联防联控。还建成西江粤桂联合环境监控预警及应急指挥中心,提升跨区域环境监测、环境执法监察、环境宣教、综合预警指挥能力。今年,我市还计划与云浮市签订《肇庆市、云浮市环境联防联控合作协议》,进一步加强肇云两地环境保护工作,形成长效的跨区域联防联控机制。

       四、不折不扣落实“河长制”

       2017年,印发了《肇庆市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方案》,明确了河长制实施范围、组织体系、河湖管护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等,当年肇庆市各级河长共2070人巡河次数达5599人次,共发现问题2172个,且件件有落实。目前,已经构建起市、县、镇、村四级河长体系,实现了河湖全覆盖,市、县、镇均已落实党委书记挂帅的双总河长制,同时对巡河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要求,落实了整改措施,有力维护了西江沿线的水资源环境。全面推行河长制,是国家和省践行新发展理念作出的一项重大工作部署。肇庆紧紧围绕2020年年底基本实现河畅、水清、堤固、岸绿、景美的总目标,坚决严厉打击盗采河砂、污染水质、破坏生态等不法行为,不折不扣地把保护水资源、保障水安全、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管理保护水域岸线及强化执法监管等七大重点任务落到实处,按“一河一册”编制方案,以问题为导向,突出水治理这个关键,标明各河段的存在问题,建立工作台账,有针对性地分类指导,督促各级河长和相关职能部门抓好问题整改,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五、严打西江非法砂场  牢守生态环保底线

       2016年4月12日,肇庆市召开西江保护管理与综合利用工作会议,部署在全市西江沿岸范围内开展全面打击非法砂场经营和非法采砂行动。端州、鼎湖、高要、德庆、封开等地快速部署,分片区组成超700人的专项执法行动组,针对西江河道管理范围内的沿岸违规河砂堆场,连夜开展突击清理整顿。行动共清理整顿64个违规河砂堆场,合计封存涉嫌盗采、乱堆乱放河砂约28万立方米,查封河砂及采砂器械一批。自铺开整治非法采销河砂行动以来,公安打击“砂耗子”、水务海事联合执法巡查等工作已成了常态化的行为。如今,肇庆市西江河砂采运环境逐步好转,在西江采砂逢船必查,砂船定点停靠“看管”;“砂耗子”露头就打,推进联合执法常态化;整体联动推进整治,由“单兵作战”到全线布防;河岸既拆又建,打造健康生态西江岸线。近年来,不断加强与周边地市的环保区域合作,建立环境共治、生态共保的区域协调和跨区域综合治理机制,先后参与了广东广西两地三级环保部门开展对封开与贺州交界区域的联合执法、与佛山市对佛肇交界区域联合执法、与云浮市对肇云交界区域联合执法等联合行动,强化区域联防联控。还建成西江粤桂联合环境监控预警及应急指挥中心,提升跨区域环境监测、环境执法监察、环境宣教、综合预警指挥能力。与云浮市签订《肇庆市、云浮市环境联防联控合作协议》,进一步加强肇云两地环境保护工作,形成长效的跨区域联防联控机制。同时,全面推进西江河道交通安全及两岸码头乱堆放整治行动,有序推进河砂采销管理工作。

责任编辑:彭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