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乳源西京古道植物资源调查及应用
2021-03-08 下午 03:05   作者:孙芝倩 庞兴宸 陈景锋 陈梓宜 赵俊 吴永彬   
分享

  摘要:西京古道作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其历史遗存丰富,且孕育着繁茂的野生植物资源。通过对西京古道的植物资源进行全面的调查,鉴定出维管植物有81科217属266种,其中观赏植物资源68科123属163种(含变种)。

  通过对西京古道乳源段植物资源的实地调查,掌握了古道沿线植物资源现状并分析其观赏特性及应用价值。在对西京古道沿线植物群落景观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基于石漠化背景下的古驿道植物景观营造方法及生态修复对策。

 

 

  乳源西京古道是广东现存最古老的古道,既是治政之道,又是商贸往来之道,更是文化传播与交流之道 [1]。乳源西京古道,古称“西京路”[2],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秦始皇三十三年,秦军驻军湘粤桂边界时开辟的折岭古道为西京古道雏形。东汉时期,桂阳郡太守卫飒奏准朝廷,开凿了条从浛洸镇经湖南宜章通往京都“西京”(今陕西西安)的道路,形成了西京古道的基本格局。

1

西京古道沿线风景

  文献资料显示,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对西京古道的研究甚少,本文通过对西京古道乳源段的实地调查,就古道植物资源、植物利用和景观营造策略与建议几个方面进行论述,以推动对古道的恢复与利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地概况

  西京古道在广东境内主要分布在韶关市乳源瑶族自治县。乳源地处广东省北部,韶关市西北部,南岭山脉骑田岭南麓;介于北纬24°23′-25°33′、东经112°50′-113°20′之间。乳源县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总的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春早多变,夏热期长,秋短温凉,冬天霜雪不多;热量丰富,降水集中,雨量分布不均,夏秋易涝易旱;久晴则隆冬亦暖,雨久则盛夏生寒。

  乳源瑶族自治县境内地质以石灰岩、砂岩分布最广,其中石灰岩分布面积最大,按地质母岩计,石灰岩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55%;其次是砂岩,占全县总面积的20%以上,再是花岗岩、砾岩;还有少量砂页岩、紫色页岩层。研究地位于乳源瑶族自治县境北部、西北部的大桥镇南部和乳源城镇以石灰岩为主。乳源瑶族自治县境内分布全县的土壤为黄壤、红壤、红色石灰土,黑色石灰土、紫色土、潮沙泥土分布面积较少。黄壤分布在海拔750 m以上气候温凉湿润、植被覆盖率高的山地;红壤分布在海拔800 m以下气候暖温润、雨量多、植被种类多而覆盖不均匀的地方。

  西京古道除凿山通道外,现存的古道石板路多为明清时修复。随着坪乳公路、京珠高速公路的铺设,古道与现代生活需求剥离,其部分路段也被南水湖及现代公路覆盖破坏,交通运输属性丧失。目前保存较好的有猴子岭段(1.5km)、五里桥段(2km)、梯云岭段(1.9km)、腊岭段(1.6km)、乌桐岭段(1.3km)。其中,猴子岭段植被类型多为石灰岩灌丛或稀疏马尾松草坡,腊岭段与乌桐岭段植被类型为保存良好的林草茂密山坡,梯云岭段和五里桥段植被类型多样,有石灰岩灌丛、耕作田地和林草茂密山坡。古道所在之处多为地形复杂的陡坡山路,沿线生态资源丰富秀丽 [1]。

2

马尾松

  1.2 研究方法

  采用文献分析法、实地调研法和实地采访等研究方法,针对现存保护较好的古道进行植物资源与景观现状调查,走访当地居民与古道建设的相关工作人员。实地调研采用样线法与样方调研法,选取其中5段古迹遗存保存较好的路段共 8.3 km进行样线调查,记录沿线植物种类。同时,采用典型样地法,在保证所有样地海拔、坡向、坡度等环境因子基本一致的前提下,以距离古驿60m以内的森林植被为研究对象,为契合古道线性群落的特殊性,保证样地延展性,在每个区域各设置3块10m×40 m的典型样地,每个样地内设置4个乔木样方(10m×10m),调查内容包括树种名、高度、冠幅、胸径、株数;每个样地设置5个灌木样方(5m×5m),调查灌木层的种类、个体数、株高、基径、盖度等数量指标;每个样地设置12个草本样方(1m×1m),调查草本的种类、个体数、盖度等数量指标。

  参照广东省地方标准《石灰岩山地造林技术规程(DB44/T1811—2016)》[3],对西京古道乳源段石灰岩石漠化程度进行调查。根据吴征镒的《世界种子植物科的分布区类型统计》[4] 及其修订对中国种子植物科的分布区类型统计确定植物科的区系成分,根据《中国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统计》[5] 统计植物属等级的区系成分,同时按照广东天然植被类型分类系统 [6]定古道植被类型。

  2 结果与分析

  2.1 植物资源概况

  通过线路调查法对广东省韶关市乳源西京古道进行植物调查,在采集、鉴定标本和查阅有关资料的基础上统计出植物名录。据统计,所调查的古道范围内自然生长和引进栽培种共鉴定出维管植物有81科217属266种(含种下等级,下同),包括蕨类植物12科15属20种,裸子植物3科4属4种,被子植物66科198属217种(表1)。乔木树种中,常绿针叶树有4种,占1.6%。

1

  常绿阔叶树种79种,占75.24%。落叶阔叶种25种,占23.81%。基于科的地理分布范围,将西京古道种子植物69科划分为7个分布区类型7个变型 (表2)。

2

  将上述各个分布区类型按照气候带来划分,可分为5类:世界分布(类型1)、热带性分布(类型2-7)、温带性分布(类型8-9)和其他(类型9、10-3、15),可以看出西京古道精华段植物科的地理成分中,热带性的科达35个,占总科数72.3%(扣除世界分布科),但也有一定的温带成分(8科,占17.1%),即西京古道精华段以热带性质为主,温带成分比较低,这与其地处亚热带气候区相吻合。与科类似,西京古道种子植物189属划分为13个分布区类型8个变型(表3)。

3

  表3分析可知,在全国水平上划分的15个分布区类型中,西京古道有13个类型,仅缺少分布区类型12、13,即地中海至西亚、中亚分布类型与中亚分布类型。可见西京古道的地理成分在属的水平上是比较复杂的。分析发现,热带成分共有92属,占非世界分布属的55.4%,而温带成分类型共71属,占非世界分布属的42.8%。因此,西京古道精华段种子植物地理成分以热带成分为主,温带成分为辅,这与西京古道地处亚热带的地理位置是相符的。

  2.2 观赏植物资源概况

  经实地调研,结合查阅的资料发现,古驿道沿线调查所得共68科123属163种(含变种)观赏植物,除去马尾松 Pinus massoniana,杉木 Cunninghamia lanceolata,朴树 Celtis sinensis,樟 Cin-namomum camphora,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等已较广泛用于园林绿地中的24种观赏植物,仍有50科103属139种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野生植物处于野生状态,有待进一步开发利用。其中含有4个种以上的科有蝶形花科Papilionaceae,大戟科Euphorbiaceae,凤尾蕨科 Pteridaceae,禾本科 Poaceae,菊科 Asteraceae,马鞭草科 Verbenaceae,毛茛科Ranunculaceae,木犀科 Oleaceae,茜草科 Rubiaceae,蔷薇科 Rosaceae,桑科(Moraceae,鼠李科 Rhamnaceae,苏木科 Caesalpiniaceae,芸香科 Rutaceae,樟科Lauraceae。111 种木本植物中,灌木42种(37.84%),小乔木11种(9.91%),乔木45种(40.54%),藤本13种(11.71%)。其中被子植物和木本(含乔木、灌木和藤本)观赏植物占明显优势(表4)。

4

5 

  根据样线调查结果,西京古道观赏植物共有5个植被型组,6个植被型,7个群系。

  2.3西京古道乳源段沿线石漠化程度划分 

  按照古道本体遗存的完整性,西京古道在乳源境内分别有猴子岭、五里桥、通天箩、梯云岭和腊岭5段,这5段古道均不同程度具有石灰岩地质地貌特性,对它们进行类型划分,有利于对这些区域进行保护,特别是对水土流失路段进行植被修复和景观提升。石灰岩山地基岩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CaCO3),具有高钙、土层瘠薄、保水能力弱等特点。根据古道沿线植物生长状况和石灰岩裸露程度,对西京古道乳源段石灰岩石漠化程度进行调查,划分为以下4种类型(表 6)。

6

  2.4 植物资源分析

  对西京古道植物资源的利用价值进行分析,有利于古道植物的合理利用,为南粤古驿道开展生态旅游提供参考。根据调查结果,结合文献查阅和询问当地民众对植物的使用习俗,本文从植物的食用性、药用、观赏性、文化等方面进行分析。

  2.4.1 食用价值

  在粤北客家地区,有使用米碎花Eurya chinensis作为“灰碱”制作糍粑的传统习俗,且历史悠久 [7],米碎花在当地的使用量很大,目前广东省正在开展“一村一品”活动,不失为一种特色植物。竹叶花椒 Zanthoxylum armatum、刺壳花椒 Zanthoxylum echinocarpum 等的果可作为调味料及防腐剂,可收购为花椒代品。鱼腥草 Houttuynia cordata是南方地区常用的佐料,其叶可食用。野百合 Lilium brownii 的鳞茎含丰富淀粉,可食,亦作药用。油茶Camellia oleifera 的种子可榨油供食用,耐储藏,是优质的食用油。枇杷 Eriobotrya japonica、 柚 Citrus maxima、柑橘 Citrus reticulata、豆梨 Pyrus calleryana 等更是受到人们所喜爱和常见的水果了。

3

米碎花

4

鱼腥草

  2.4.2 药用价值 

  乳源瑶族自治县是一个少数民族县,瑶药具有悠久的历史。根据现场采访与调查统计,西京古道乳源段有217种药用植物。古道沿线的草本植物较多,且药用价值高,易采摘,这也是乳源当地瑶医有着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治疗经验、独特的民族风格的重要原因之一。现选取其中在古道自然分布生长的数量众多且药用价值较高的 8 种植物作分析总结(表7)。

7

  2.4.3 观赏价值 

  西京古道乳源段野生观赏植物观赏类型多样(表8),对它们的观赏特色和资源特点进行分析,可为我省正在开展的乡村绿化美化的提供植物材料。例如黄檀等植株姿态优美的种类,以观树姿为主;有的植株叶形奇特,叶色鲜艳,以观叶为主,如春色叶树种石楠类与南天竹,秋色叶种类八角枫、枫香、盐肤木、野漆树、山乌桕等,双色叶树种白楸等;有的植物或是花小繁密,或是花大形美,或是花色艳丽,又或是馥郁芬芳,以观花为主,如铁线莲类、蔷薇类、云实、络石、石蒜、苞舌兰、金锦香、地菍等;有的植物果形奇特,果色鲜艳而挂果期长,以观果为主,如菝葜类、全缘火棘、枇杷、柚子、紫珠、老鸦糊、柘树等。

8

  这些野生观赏植物不仅在空间上具有各个部位的观赏特征,还在时间维度上具有丰富多样的物候变化,一年四季可展现不同的季相特征,形成不同的景观效果。在构成古道两侧的观赏植物中,花期集中在春夏季,秋冬较少;果期则集中在夏秋季,少部分在冬季,春季较少。花色方面,白色、黄色的种类较多,红色、紫色次之,蓝色最少。果色主要有红色、黄色、紫色等鲜艳的颜色。

  2.4.4 生态修复植物配置价值 

  根据西京古道野生观赏植物样方群落的调查与分析,尝试总结出可在粤北山地应用并推广的潜在用于生态修复的配置模式,确保的植物种类抗逆性强,适生于当地环境。建议在古道的植物景观营建时,充分利用现有野生植物资源和周边的苗圃配套。

  (1)乔-灌-草类型 较优良的乔灌草植物配置模式有:(1)苦楝 + 柳杉-全缘火棘 + 老鸦糊-络石 + 紫菀,(2)豆梨 + 华润楠-南天竹 + 赶山鞭-链荚豆 + 青葙,(3)尖叶四照花 + 华润楠 + 白楸-龙须藤 + 八角枫-金锦香 + 地菍,(4)枫香 + 山乌桕-南方荚蒾 + 龙须藤-紫菀 + 林泽兰,(5)白花泡桐 + 构树-胡枝子 + 清香藤-轮叶沙参 + 紫菀。

  其中乔木层多以株形高大、树冠开展、树姿优美的常绿树为主,灌木层则是以开花艳丽的观花灌木为主,草本层是以适应性强,具有较好的群植观赏性的种类为主。

  (2)乔-草类型 该类型是以欣赏乔木为主的类型,主要有马尾松 + 湿地松-芒萁;杉木 +柳杉-肾蕨;苦楝 + 白楸-链荚豆;漆树 + 华润楠-林泽兰 + 紫菀。

  乔木层的选择,以树形树姿优美、适应性强落叶树种或四季常绿、树干挺拔的裸子植物或被子植物为主,主要表现树木的个体美,包括树冠、颜色、姿态等,草本层的选择集中在适于林下和林间隙地等各种环境覆盖地面的开花草本和低矮丛生、枝叶密集的藤本为主。

  (3)灌-草类型 可借鉴的灌草植物配置模式有:檵木 + 六月雪-苞舌兰 + 紫菀;全缘火棘 + 清香藤-林泽兰 + 青葙;赶山鞭 + 龙须藤-野百合 + 肾蕨;六月雪-络石 + 深绿卷柏 + 肉叶鞘蕊花;六月雪-千屈菜 + 木贼。

  该类型主要适用于植物生长环境较为贫瘠的区域,例如较为陡峭或紧靠山体的山路两侧。选用兼具适应性与观赏性的植物,灌木层以植株奇特优美、长势郁郁葱葱能够形成良好的景观效果花灌木为主,草本层中选择外形秀丽,是覆盖良好的地被植物,并辅以开花草本作为点缀。

  2.4.5 文化价值及其他价值 

  古道沿线村镇保有一类古老的非物质遗传“枫香染”,即采用枫香树 Liquidambar formosana 树脂加入牛油制作而成的枫香油,用其作蜡封的枫香染技艺 [12]。此外枫香的根、叶及果实亦入药,木材稍坚硬,可制家具及贵重商品的装箱。竹叶花椒 Zanthoxylum armatum 的果实除了用作食物调料及药用外,也是一种芳香性防腐剂,古代有册籍记载用花椒来防腐“癖邪”,马土堆西汉古墓出土的竹叶花椒很可能就是利用这个特性。从已发掘出来的另外一些古墓中也有多量的花椒可作证明,说明至少在二千一百年前就有人利用竹叶花椒了。在其他方面价值,比如油茶 Camellia oleifera 也可作为润滑油、防锈油用于工业。它的茶饼既是农药,又是肥料,可提高农田蓄水能力和防治稻田害虫,果皮是提制栲胶的原料。

5

瑶族“枫香染”手艺

  3 古道现状及生态修复对策

  3.1 保持水土,防治石漠化。防治石漠化需要对石灰岩山地进行全面的测量与勘察,对近于古道的节点处进行精确均匀地取样,然后进行土壤成分检测与分析,选取对应的优良树种进行造林修复。石灰岩地区的造林绿化,必须根据当地的环境特点,做到是适地适树,才能得到良好效果 [13]。结合古道植物调查情况,优良的石灰岩造林树种可选用:任豆Zenia insignis、枫香 Liquidambar formosana、黄连木 Pistacia chinensis 等;当地生长良好的乡土树种有枳椇 Hovenia acerba、青檀 Pteroceltis tatarinowii、马尾松 Pinus massoniana、 湿地松 Pinus elliottii、黄荆 Vitex negundo、细叶水团花 Adina rubella 等。

  3.2 土壤肥力改善。土壤修复过程中,使用优质微生物肥料,能在土壤中产生多种生理活性物质,刺激调节植物生长,生物菌在代谢过程中也可产生吲哚乙酸、赤霉素促进植物生长,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增施有机肥是培肥土壤,克服土壤缺肥、盐渍、理化性状差等的有效途径之一。同时选择乡土树种中的落叶树种,在保证其植物能够良好生长的同时,利用其落叶的特性,自然地增加土壤有机质,例如木油桐 Vernicia montana、山乌桕 Triadica cochinchinensis、野漆 Toxicodendron succedaneum、豆梨等乡土树种。

  3.3  水土流失防治。水土流失过程中,降雨是主要动力,而植被则能够通过影响动能、截留降雨等方式来减轻坡面侵蚀;对水土流失情况轻微的区域,可加强人工管护,实行自然修复;对于水土流失较为明显的区域,需要创造出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条件进行补植改造,并施加有机肥、封山育林;较为严重的地区可采用生态修复技术,利用梢捆、石笼、芦苇卷、筐、土工布和植物,将植物、环境和工程技术相结合,稳定边坡和防止水土流失。

  3.4  适地适树。基于前文对于现有植物的利用价值的调查与分析,植物景观营造方面,应遵循适地适树原则,应大量选用适宜当地生长、生态效益好、抗逆性强的乡土树种。按照保留、更新、梳理的综合原则种植植物,充分展现植物的自然美,保留原有季节特性明显、观赏价值高的乡土植物[14]。如木油桐、苦楝、盐肤木等。适应性较强的花灌木可选用大叶胡枝子 Lespedeza davidii、牡荆 Vitex negundo var. cannabifolia、胡颓子 Elaeagnus pungens、米碎花等。

  3.5 适当在古道沿线配置保健型植物群落。广义来说,绿色植物均具有保健的疗效,无论从生理上对人体身心的恢复还是在情感上提升活力、调节思绪都具有很好的疗效;狭义来说,保健型植物各个部分均具有保健疗效,通过人体的感官,进入体内,产生治疗的作用[15]。西京古道周边常见的保健型植物有杜仲 Eucommia ulmoides、天香藤 Albizia corniculata、老鸦糊、华润楠 Machilus chinensis、桂花 Osmanthus fragrans、樟树、野百合、清香藤、柳杉等,由于含醇、醚、醋、酮类等芳香化合物物质,植物的枝叶等部分可以挥发出怡人的香气,可舒缓镇定缓解情绪、醒脑提神、防病虫害、杀菌,可以改善周边的局部环境,调节适宜的候。通过组合搭配保健型植物群落,可以改善空气质量,净化空气;调节小气候环境,防止过度干燥;吸附空气中的飘尘和降尘,调节空气透明度;可以分泌大量对人体有益的物质,使周围空气清新舒畅,缓解呼吸道疾病的危害,使人彻底放下工作和生活压力带来的紧张感。

  3.6  分段建设,营造景观特色。目前,西京古道沿线景观差异明显,美观度参差不齐。根据每段古道的自然地理环境、人文底蕴、景观特色和民俗风情,进行针对性的规划设计,在注重景观效果的同时,注重种植形式与地形之间的关系[14]。

  例如选择适合的地域种植风景林,可选用枫香,其特点是季相变化较大,色彩丰富多样,夏季可绿韵蔽日,冬季则呈萧疏寒林之景象,而每到晚秋,凉风袭来,枫叶涌动,又蔚为壮观。

  3.7  着眼植物,打造生态旅游。粤北地区南粤古驿道不仅有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还蕴藏着宝贵的植物科普资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缺少了与自然的接触,围绕古驿道这个庞大的科普博物馆,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定向越野与植物科普知识的结合,包含了体育运动和自然知识的教学。可设立定点小程序讲解和植物标识牌介绍,同时可以融入VR技术等现代科技,让古驿道紧跟时代潮流。“植物课堂”意在让人亲身体会植物带来的乐趣,借此起到辐射效果,不仅增加了就业,还会衍生出植物标本,植物手工制品等特色古道产品,形成古驿道沿线新型产业链,拉动当地经济发展,提升居民生活水平。西京古道乳源段共有266种植物,其中观赏植物就有163种(含变种)。分析这些植物资源的食用价值,药用价值对开展南粤古驿道生态旅游,促进当地经济收入有一定的作用。在生态修复和景观提升方面,通过对西京古道沿线石灰岩地质地貌的调查和划分,结合当地的植物资源特点,对不同石漠化程度的古道路段提出生态修复方案,在恢复受损植被的基础上,提升古道沿线的生物多样性和景观效果,同样对促进当地的生态安全,提升游客生态旅游的满足感,都具有一定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香嘉豪, 张河清, 王蕾蕾.乳源西京古道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初探[J].经济论坛, 2018(1): 56-59.

  [2]韶关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韶关市志[M].北京: 中华书局, 2001: 34-47.

  [3]吴永彬, 石灰岩地区优良抗逆树种筛选及造林关键技术[内部资料].广州: 华南农业大学, 2017.

  [4]吴征镒, 周浙昆, 李德铢, 等.世界种子植物科的分布区类型系统[J].云南植物研究, 2003(3): 245-257.

  [5]吴征镒.中国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J].云南植物研究, 1991(4S): 1-139.

  [6]余世孝, 练琚蕍.广东省自然植被分类纲要Ⅰ.针叶林与阔叶林[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1): 70-74.

  [7]刘新红, 黄日明, 李干龙, 等.米碎花茎枝的化学成分研究[J].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2013, 21(6): 572-576.

  [8]吴淑英.石菖蒲的资源调查及品质评价[D].福州: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17.

  [9]唐霄铧.四川地榆属植物资源调查与地榆引种栽培生物学特性初步研究[D].成都: 四川农业大学, 2016.

  [10]陈大霞. 川续断属药用植物亲缘关系研究与川续断种质资源的综合评价[D].重庆: 重庆大学, 2014.

  [11]周红杰.有开发前景的云南山茶科植物[J].农牧产品开发,1997(2): 14-15.

  [12]葛禄雅, 覃会优.非物质文化遗产贵州枫香染当代价值研究[J].美与时代(上), 2019(2): 41-43.

  [13]敖惠修, 何道泉.粤北石灰岩山地的造林树种及造林技术[J].广东林业科技, 1994, 10(1): 16-19.

  [14]田奔, 徐斌.临安青山湖绿道建设中乡土景观的营造与表达[J].中国城市林业, 2018, 16(3): 36-40.

  [15]孔怡. 药用观赏植物在园林绿化配置中的应用研究[D].天津: 天津大学, 2014.

 

  基金项目:广东省林业局项目“粤北古驿道沿线生态修复与景观提升技术研究与示范”,南粤古驿道古道学基础理论课题研究(GHYFW20200905)。

 

  第一作者:孙芝倩,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园林植物应用。

  通信作者:吴永彬,高级实验师,从事植物学研究。

 

  (本文发表于《林业与环境科学》,2021年2月第37卷第1期。)  

  (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自南粤古驿道网,欢迎转载。)

责任编辑:周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