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驿道研究中心成果展示(1):活化南粤古驿道音乐的研究价值和意义
2017-10-11 下午 04:59   作者: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 李志刚   
分享

        2016年11月广东省政府公布了《南粤古驿道文化线路保护与利用总体规划(征求意见稿)》,《规划》的提出对“深入发掘南粤古驿道的历史文化内涵,做好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工作,对于提升广东历史文化遗产在‘一带一路’的影响力、树立历史文化品牌、凸显岭南地域特色、带动沿线镇村经济发展、实现精准扶贫脱贫和改善乡村人居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音乐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一个重要的形式和内容,有其“博大”和“精深”的内涵,习惯上我们把“中国传统音乐”定义为中国人运用本民族固有方法、采取本民族固有形式创造的、具有本民族固有形态特征的音乐,不仅包括在历史上产生、流传至今的古代作品,还包括当代作品(搜狗百科)。

       南粤古驿道音乐文化则基本囊括了岭南音乐文化的广府、潮汕、客家和粤北古村落的风格,是广东水乡文化、山居文化、海洋文化的精华。推进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经过对南粤古驿道音乐传承与整理,以古驿道为纽带,整合沿线历史文化资源,让陈列在南粤大地上的遗产活起来,在提升广东历史文化遗产在“一带一路”的影响力、展示岭南地域文化特色等方面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那如何将古驿道和传统村落寄托的浓郁的乡愁活化为一首首歌曲?如何将古驿道和传统村落传承的是民族的底蕴活化为一曲曲诗歌?是南粤古驿道音乐活化的一个主题。岭南文化作为中国最具原创性的几大地域文化之一,其渊源在于它最早开拓和发展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网络的主线“南海丝绸之路”。“南粤古驿道讲述广东‘海丝’故事。”因此,研究南粤古驿道音乐的研究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和意义。

       一、推进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继承和传播岭南音乐文化

       古驿道被重新保护利用,对本地人而言是对乡村文化记忆的再发掘。对社会而言是文化的整理和收藏,文化的传承作为一种“软实力”,具有其他传承所不能替代的作用:“要留住青山绿水,必须记住乡愁,”有时候“乡愁是一首歌”!如何重拾对乡村文化的认同和自信,让古驿道周边的乡村文化真正得到活化,音乐享有其独特的魅力。从音乐文化继承和传播的角度,对南粤古驿道音乐的形式和内容进行一番纵向的考察,同时也揭示音乐文化交流对区域文化的影响,在促进岭南音乐的传播和推广中的历史地位和重要作用。

 音乐1

岭南音乐文化之粤剧

       岭南音乐文化作为中国最具原创性的几大地域文化之一,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汲取着各个时期的民族特色,其发展形式有开发性和交流性,岭南音乐如何借着南粤古驿道的文化开发利用是也是当下岭南音乐发展的一个重要路径。乔建中在《土地与歌》提出“从生活底层把一首首民间杰作发掘出来,使之永远回响于天地之间。”这也许是南粤古驿道音乐活化的一个重要手段和研究方式。

       二、探究南粤古驿道音乐文化对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的作用

 音乐2

2016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第五站(潮州·饶平站)音乐会

       “一带一路”战略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为中华文化的传播与发展提供了的重大机遇。目前正在开展的南粤古驿道保护开发系列活动承载着当地悠远的历史文化,具有丰厚的人文底蕴。   例如:2016年11月13日,“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第五站)在广东历史文化名镇——潮州市饶平县钱东镇举行,来自香港、广州、深圳、佛山等地的定向爱好者参加了当天的赛事。活动当天晚上举行的南粤古驿道文艺展演,就以丰富多元的音乐活动传播和展示了“音乐做载体 驿道文化再传颂”的艺术和社会价值。依托古驿道厚重的历史文化传承,古驿道音乐以悠久的音声与风格回溯了驿道上的岭南音乐文化密码。当今,岭南音乐文化服务于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进一步探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视角下的岭南音乐文化和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的关系,在探究岭南音乐文化对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同时,势必会衍生出很多结合地方实际情况的音乐学话题。

       三、从跨学科、跨文化的视域出发,研究南粤古驿道音乐文化与经济领域相结合的重大意义

       近日,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扩大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教育培训等领域消费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在该《意见》中,旅游、文化、体育等元素交织在一起,对“跨界”提出了更高要求。岭南音乐文化是文化领域的热点问题,而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主要是是经济领域的热点问题,在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中,可以提倡文化先行,树立文化引领经济的观点,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现代文化的创新、古驿道文化路线开发、资源活化利用、活动策划组织等方面让古驿道音乐的研究焕发新的生机。

       在众多的岭南音乐创作和研究中,关于岭南音乐文化和南粤古驿道的关系研究为数不多,这与岭南音乐文化实际发展意义不符。目前,学界对于岭南音乐文化和南粤古驿道关系的研究,尚处于基础和模糊阶段,对南粤古驿道音乐的传承与整理基本没有,对其进行深入的实证研究、田野调查、个案考察、整理、音乐形态分析、历史维度分析、文化和人文属性、文化展示等等范畴的探索均基本空白。因此,究其整体研究状况而言:第一:未能从文化先行的角度整理完善古驿道古村落大量的音乐文化元素以及传承岭南文化,对此研究予以应有重视;第二:未能从兼顾传统文化传承与村落经济发展相结合的角度,对岭南音乐的代表予以充分关注;第三:未能从跨文化的角度,探讨南粤古驿道音乐的发展生态;第四:未能从完整保护古驿道和古村落的“活态音乐文化”的高度,结合当下数字化背景下音乐文化传播手段给予开发利用。

音乐3

南粤古驿道

       目前关于南粤古驿道的研究主要在旅游开发思路和修复梳理研究方面,南粤古驿道活化利用工作已经取得成效,但对南粤古驿道的音乐收集和传承研究领域尚未形成,而南粤古驿道的音乐研究是基于岭南音乐文化的内涵和形式。从文化的多维度来看,岭南音乐文化不仅包括以广东三大乐种为主体的岭南音乐,还包括古驿道古村落有大量的音乐文化元素。《南粤古驿道文化路线保护与利用总体规划》提出至2025年,基本完成6条南粤古驿道文化路线建设。结合文化线路的建设,南粤古驿道音乐活化工作将跟进粤北秦汉古驿道、北江—珠江口古驿道、东江—韩江古驿道、西江古驿道、潮惠古驿道、肇雷古驿道等文化路线的音乐整理和开发,积极寻找和改编南粤古驿道文化路线的曲曲乡音。

       近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艺术学院的《南粤古驿道音乐传承与整理研究》获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三五”规划 2017年度一般项目的立项,为南粤古驿道音乐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研究平台,同时也促进了南粤古驿道音乐研究领域的队伍形成,该项目组将立足于该课题研究,服务于《南粤古驿道文化线路保护与利用总体规划(征求意见稿)》,服务广东经济文化建设。

 

       作者简介:

       李志刚,星海音乐学院本科毕业,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任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广东省音乐家协会理事、中国艺术学艺术管理专业委员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数码音乐的教学和创作、音乐学、艺术管理,2008年、2010年至2015年被广东省音乐家协会评为广东省优秀音乐家。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本站所刊文章仅为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责任编辑:彭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