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左翼作家联盟述论四则
2018-12-09 下午 03:30   作者:南粤古驿道网 祁方   
分享

  1930年3月2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在上海成立,鲁迅、冯雪峰、柔石等40余人出席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成立大会。其时,左联下设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文艺大众化研究会等机构。从创立至1936年解散,左联在存续的六年时间内,团结了一大批进步作家,在理论、创作以及社会活动等多个方面,推动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大发展,并且为中国现代革命文学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

图为油画《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大会》。

 

  则一:左联在文艺组织方面的探索

  据相关记载:左联设罝了多个文艺研究会,并在当时的北平、广州等地设置了分支机构,形成了一个以文学研究和文学创作为主的文艺组织。同时,左联还加入了国际革命作家联盟,成为它的一个支部。值得一说的是,左联的内部存在着一个分属于中共江苏省委的中共党组织,彼时中共重要的文艺领袖都先后担任过它的党团书记。可以说,左联内部的中共对于支撑整个左联组织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并且对于左联的文学创作活动以及其它社会活动起到了领导核心的作用。虽说左联起初成立的时候,定位为文学组织、属于作家联盟的性质,但事实上被视作文学组织与政党组织的结合更为恰当。左联不仅反帝反封建、还要反对资产阶级,将自己的艺术呈献给当时的“血腥斗争”,这就决定了它不可能仅仅是一个的文学团体,而是带有强烈的文学倾向和政治取向的团体。当然,左联作为一个文艺团体对于左翼革命文学的意旨更加重要,加之中共的正确的领导,它使得许许多多的人为中国革命服务、投身于轰轰烈烈的左翼文学运动。

2

图为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会址纪念馆外景。

3

图为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会址纪念馆内景。

  再者,按学界的共识,左翼文学运动既是一场中共参与推动的文学和文化运动,又是一场知识分子和文人自发提倡与形成的文学和文化自治运动,具有政治文化与人文文化相辅相成的交融特色和双重特征。历史证明,中国左翼文学运动是当时一批优秀的知识分子以自觉推动历史的进步,掀起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潮流,同时也体现了人类进程中的自我超越和自我实现。

  在20世纪30年代,以鲁迅为旗帜和灵魂的左翼文学运动是反对国民党的文化围剿、抵抗国民党独裁统治和文化专制主义、寻求民主自由最重要的文化力量。为了更有力量的同国民党的文化专制进行斗争,他们往往以集体的名义出面发表演说、组织活动;同时,集体之中的每个作家都有自己的创作自由,即他们大部分从五四运动中走来,仍然没有放弃启蒙者的立场。事实上,左翼作家坚守了为劳苦大众代言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创作的主体意识,以及对于艺术特性的保持和强调,这其中的社会批判精神和战斗性是他们的珍贵精神信仰。

4

图为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创办的刊物。

 

  则二:左联在文艺创作领域的实践

  大量记载表明:左联利用自身的优势大量翮译和阐释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并将马克思主义的诸多政治理论结合当时的社会实际和文艺创作实际进行了本土化。而且,左联的大会纲领是参照前苏联的“拉普”(20世纪20-30年代初苏联最大的文学团体“俄罗斯无产阶级作家协会”的俄文缩写РАПП的音译)和日本的“纳普”(全称“全日本无产者艺术联盟”)纲领而制定的。比如,瞿秋白、蒋光慈、沈起予等人直接从苏联传来文学理论,冯乃超、鲁迅等人则经日本文学界中传来苏联文学理论。当时,左联开展了对各种资产阶级文艺思潮的批判,积极翮译介绍马克思列宁主义文艺著作,重视文艺批评工作,开展文艺大众化讨论,在斗争中建立起了中国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文艺理论。

  左联成立后,即设立文艺大众化研究会。值得一提的是,左翼作家们在马克思主义的引导下,试图创造出比现存的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更加先进、更加完善的准则,这些准则使得其时中国的政治斗争和文学实践有据可依,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的本地化的重要内容,即运用科学的合理的方法领导革命运动走向胜利。

5

图为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机关刊物《文艺新闻》。

  本质上,左翼文学运动的主体实际是一个用“笔”参加现实阶级斗争的文艺团体,它的行动纲领“我们文学运动的目的在于求新兴阶级的解放”,它的成员是参与现代社会阶级斗争的战士,他们肯定文学的阶级性及其在阶级斗争屮的作用,强调无产阶级文学必须为完成阶级的历史使命而斗争。所以说,左翼文学运动中,文学与政治的关系已经紧密联系在一起了。

  与此同时,左联的作家们在推行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过程中,矢志传播革命文学,宣传新写实主义和手法,还采用了各种新的体裁来表达作家们的革命理想和传达革命必定胜利的坚定的信念,他们遵循了以文学来得到社会的认可、并且用文学来影响社会,从而服务于其时中国的政治需求。

6

图为丁玲(1904.10.12-1986.3.4),1930年5月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936年9月奔赴陕北,成为到达中央苏区的第一位知名作家,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同志的欢迎。

 

  则三:左联在现实主义文学范畴的创举

  参照有关记载:虽说左联在成立之后,有突出的政治倾向,一度出现忽略左联文艺力量的现象。但是,由于左联成员大多是文学家,他们克服了影响,坚持文学的自身品格,排除万难,最终把左联拉回到文学社团的轨道。左联的作家们在文学创作方面不断努力,新的作家不断涌现,这其中的大多数都是深受五四新文学新思潮的冲击而走上文学道路的,而后又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变成了左翼文学战士,在他们的作品屮均表现出了鲜明的左翼文艺的特点。比如:蒋光慈、柔石等人的小说,殷夫、胡也频的诗歌,满腔热情的描写了劳苦大众的生活,昂扬着强烈的批判现实的精神;张天翼、叶紫、沙丁和艾芜等人成为了当时或后来的重要作家,他们贴近现实反映群众生活、丰富了无产阶级文学;还有,鲁迅在当时发表了许多杂文,在宣扬左翼文学艺术方面的贡献卓著,他的文学创作更是成为现代中国文学的巔峰,领导左联作家们在文学道路上前行。

  左联的作家们以革命者的身份创造文学作品,号召人民大众参与革命,可以看出“革命情结”时刻影响着作家的文学创作。在这个时期,以左联为核心的无产阶级文学运动非常重视创作方法的革新,积极推行富于革命意味的“新现实主义”。左联作家们反抗“空想”的浪漫主义,强调作家积极介人现实生活的“态度”或“精神”。他们描述对现实人生的真知灼见,不存在丝亳的虚假;他们遵从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发展无产阶级文学,为当时的在文学创作方向提供了依据。

7

图为柔石翻译《永远的流配》手稿。

 

  则四:左联的历史地位

  据当时的记载:在短时间内,几乎整个中国文坛都被左联文学所占领。可以说,1930年代左联的各种运动为以后的延安红色文艺莫定了基础。中国的左联文艺运动为延安革命输送了革命文化,也为延安的革命文艺运动准备了组织队伍。随着丁玲、萧军等一大批国统区的知名左联作家的到来,革命圣地延安有了新的发展。比如,丁玲主持了《解放日报》文艺副刊、任陕甘宁边区文协副主任,周扬等人主持了延安的鲁迅艺术学院。从此,延安及解放区的文艺有组织的发展起来了,左联作家们为延安文艺的发展和后来延安文艺传统的发扬都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8

图为1942年5月2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在延安杨家岭召开文艺座谈会的合影。

  左联作家们,以高亢激昂的笔锋为人类理性精神谱写了一曲曲激动人心的华章,如今我们在回味历史的同时,仍然可以体会着悲苦与欢乐。不得不说,历史认可了左联,文学史也认可了左联,左联的历史贡献是不可忽视的。

 

  注:以上图片来源自网络。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本站所刊文章仅为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责任编辑:周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