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侨批”
2018-12-15 下午 05:18   作者:陈国荣   
分享

  “侨批”,简单的说,就是海外华侨寄钱、寄书信回来国内给家人的一种形式。以前,信封被称为“批”(不知道是不是与海外某一地方的语言发音相同,没有考究)。

  从晚清时期开始,清政府的禁海政策结束,南方沿海地区的相继开放,以及远洋事业的发展,使得不少广东福建两地的沿海居民远赴海外谋生,寻求发展机会。家庭观念浓郁的中国人,其“养老养小”的责任是从不会忘记和放弃的。这些在海外打拼的人,不管自己混得怎么样,都一定会省吃俭用,存点钱回家,以供家用。因此,就衍生出来了一个行业——批局。

1

图为现在汕头小公园的批局总会。

  批局,就是负责收取和发放海外华侨们寄回家的信件和钱物的机构,有点类似于我们今天的快递公司,它们都是民间机构,不是政府部门。批局同时设立存在于海外(多是在东南亚为主)以及广东,特别是潮汕地区一带居多。批局在海外收取了海外华侨的书信或者钱币之后,定期派人乘船送到国内,然后再按照地区分发。潮汕地区的批局覆盖面,一般就是汕头、澄海、潮阳、潮州和揭阳,但也有远到梅州客家,以及福建的漳州绍安一带。每一个批局都会请一些俗称“批脚”的人,挨家挨户地将这些“侨批”送上门去。

  “批脚”们深知“家书抵万金”,更知道手里的钱物对每一户翘首以待的人家的迫切性。在过去那种交通不发达的情况下,“批脚”们基本是靠徒步前行,远的地方才会搭船或者搭坐牛马车前往的。我们可以想象,这些“批脚”们,他们背着包袱,带着书信和钱物,穿山越岭,披星戴月,饿了吃口干粮,渴了喝口冷水,每天最少都得行走近百公里的路,就是为了将一封封的家书和钱物,挨家挨户送到每一户人家手里,圆侨眷们的一个个梦想,满足他们的一份份思念。

  因此,“批脚”们是最受人欢迎的。特别是侨眷们,每次看到“批脚”的到来,都会开心、欣喜。“批脚”们捎给他们的不只是书信和钱物,更是对远方亲人思念的一个落实——知道亲人平安,知道海外亲人的相互惦记。

  “批脚”们上门的时候,很多的人家都会请他们吃饭喝水,或者赠送些礼物,以示感谢(这些场面到我懂事的时候还有)。这也体现了我们潮汕人是会感恩、懂礼节的。

  想到“批脚”们孤身一人爬山涉水的画面,我就自然而然地想到另外的一个问题,就是诚信问题。从海外到国内,几千甚至上万公里的路途,海外华侨们将自己的书信和自己的血汗钱交给“批局”,而“批局”在收取一定的费用之后就会将这些“批”安全地送达,也可以说是历经千辛万苦才能送达。这里面,不单是有“批局”的信誉,更有着广大“批脚”们的信用功效。在那几十年的时间里,好像几乎没有发生过有关送批的任何问题,就在这一点上,足以表现出我们潮汕人重信用的理念。虽然曾经有段时间,极少数人的不良行为一度让我们潮汕蒙羞,但是,我们的优良传统是不会因为那些极少数人的影响而被毁灭的。现在,我们潮汕人,仍然是在秉承着我们的优良传统,我们的重信用,我们的诚信守诺而行。

  可能那些批局应该也是会有相关的管理机制,完善的管理制度对保证业务的安全也是有帮助的。

  另外还可以看到的是,那个时期的治安情况看起来也是蛮好的,这些“批脚”们,是带着现金在走乡串寨的,同时,所有的人又都知道他们就是在送批的人,身上一定是有财物的,又是孤身一人,所以如果有毛贼要打“批脚”们的主意,是非常容易的。可是,类似的事件是鲜有听闻的。由此可见,我们潮汕在那个年代,治安状况是好的,我们潮汕人的心是单纯善良的。

  后来,政府的银行和邮政部门慢慢地取替了这些私人的批局,寄信、寄物由邮政局负责,寄钱的则由银行来做。批局也就慢慢地退出了历史舞台。

  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银行有个专门处理海外汇款的机构。

  在我读小学那时,每个月都会有一位阿姨背着书包到我们家来,送来香港亲戚寄给我奶奶的钱。我还记得在很长时间里,每100元港币是兑40.2元人民币的,曾经还跌到100元港币只能兑28元人民币。当时,一个工人的月工资收入也就是三四十元,可见,侨汇对国内生活有多么重要的意义。

  那位阿姨是直接将人民币送上门的。我奶奶最开心的就是看到这位阿姨的到来,会马上泡茶或者煮糖水给那阿姨吃。这段时间的跨度很长,阿姨跟我们家人也都像老熟人一样。

  后来,阿姨上门只是送来领取通知书,然后我就得陪我奶奶到小公园升平路那边的侨汇局去领取,那又变成是我最开心的时候了,因为我陪奶奶领到钱之后,奶奶就一定是会顺路带我去飘香吃水晶球,或者是去老妈宫吃粽子……

2

图为潮汕家乡的粽子。

  那时候政府是需要外汇的,所以,我们收到汇款时,一定是折成人民币的,但政府会按照比例给购买特需商品的票证,这在物资缺乏的年代,侨属侨眷们还是享受到政府的不少优惠呢。 

  潮汕地区是华侨众多的地方。在历史上的很长一段时间,海外华侨们都在努力为家乡的亲人创造更好的生活。侨批、侨汇,从晚清开始到改革开放之后,一直陪伴着潮汕的每一个发展时期,见证着我们每个时期的变化和发展。海外华侨的力量和资源,也是这样一直和我们的改革开放走在一起。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本站所刊文章仅为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责任编辑:江家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