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生活素描特辑:中山大学在坪石
2020-05-17 上午 12:30   作者:握筹   
分享

  本文发表于1942年《学生之友》第4卷 第5-6期 。

 

  中山大学自云南澄江迁返粤北后,原定南雄为校址。后以该地交通不便,乃改迁湘粤交界处的坪石。

1

图为中山大学迁坪石办学后的院系分布。(摘自《抗战烽火中的中山大学》)

  坪石山多地窄,街道长三四里,沿河而筑,后面靠山,纯是一个乡村化的市镇。中大内部庞大,人数众多,故市区不足使用,除校本部、研究院、先修班设在市区外,其余各学院均散布在附近各乡村,兹将各院分布情形及学生动态略述于后:

  研究院是借某会馆为院址,宽敞优静,堪为研究的场所。学生十余人,研究空气,甚为浓厚,确有研究生的风度。因为其地位是超人一等,故和各学院同学甚少联络。

  文学院院址,原是在距坪市三十里的清洞乡,该地风景颇好,因交通困难,诸多不便,乃迁坪市郊外的铁岭,这是公路局的故址。这里绿叶敞空,风景优美,依山排列着旧式的洋房,位置安插得颇为秩序。该院同学百余人,平日多致力于书本上的探讨,图书馆因而特别热闹,但球场及各种器械运动工具,虽走遍了整个学院也寻不出来,男女同学,平时极为隔膜,能互相工作和研讨者甚少,除非是一对情侣。

  距离坪市五里而界于工学院与理学院之间的一个小村落的车田坝,就是法学院院址。这里原是一年级新生集训营,而法学院的旧址是在距坪十多里的武阳司,因为被文学院的迁院引起了动机,所以在今年暑假就搬到车田坝来;这里有军营式的长方形宿舍,纵横的建筑在松林下。全院学生约六百余名。一般来说,该院学生较为活动,对体格锻炼,更感兴趣,每临黄昏时候,运动场布满着运动员,清悠的武江中,有无数游泳员在那里学习“蛙式”,“苦罗式”,“仰游”,“俯泳”术。更有一对对的青年男女歌唱着在爬水。因为他们同学间相互以“四十寸胸围,十五寸臂膀”为警号,企图革除弯腰驼背的体态,故风气一开,颇著成效。关于学习研究,也不觉沉寂,每系设有学会经常邀请名流学者的学术的演讲,或举行座谈会讨论会等活动,每当讨论会举行之际,全院同学大半参加,到会者不甘寂寞,必辩至面红耳赤才至,这是法学院的特色。

2

图为国立中山大学武阳司法学院宿舍正立面图,虞炳烈,1940年(来源:东南大学)。

  在坪石西南二十里许,一幅天然乡村图画的管埠,长方形的宿舍,短小的教室,依山麓不规则的在排列着,庄严辉煌的国旗,在一个狭窄的运动上高傲的在飘扬着,一望去就可知道这是带有军事化的师范学院。该院学生因为将为人师,故仪容礼貌,特别讲求,虽业余散步,也须衣履齐整,端庄严肃,大有“作之师”的仪表。至于学术研究空气,亦不亚于其他各院,各系各班设有研究会,讨论会和时事座谈会,国际问题研究会等,琳琅满目的壁报,其数量之多,更非各院所可及。该院学生有四百余人,女同学几占三分之一,为全校之冠,男女同学社交甚为公开,只望见一群群的组合,却没有一对对的伴侣,这样自然,大方,和谐,好像兄弟姊妹般友爱亲切,做事间彼此极能合作,这是各学院所罕见。所以各学院的男女学生,都极羡慕该院同学的生活,假期一到,他们都极喜欢到这山园里来溜达和观光一下。同时该院的课外活动亦不少,如赛球,爬山,旅行,演剧,歌唱团的组织,夕会的举行等,每学期总会有几次:天气热时,几乎全院员生都动员去游水,男女在一块学习,极无拘束。每天早晨九时半,员生都一齐去参加升旗典礼和早操,这是该院特有的作风。

3

图为管埠师范学院礼堂正立面图,虞炳烈,1940年(来源:东南大学)。

  工学院院址是距坪七八里的三星坪,其院舍的建筑,完全是科学化的,这是该院员生自力的表现。该院人数最高,大概八百人,居全国学院中人数最多的第二位,为了人数过多,实行分级负责,各系设系办事处,综理各系行政及指导各生学术和生活上的活动。该院三面环水,同学们的课余活动,多寄托于游泳和爬艇,广州荔枝湾初夏的景象,重现在三星坪的河面上了。

  农学院位于往来粤湘必经的要道栗源堡,风景之美,有如洞庭湖畔,假如诗人抵此,必有伟大的作品出来。此地气候土壤,都极适宜于农作物,故为农学院理想的院址。学生素尚纯朴,极少向外活动,或许和他们所学的有关吧?每次到园里实习,好像是一幅活动的滑稽图画,穿衬衣、西装,草履而荷锄者有之,戴竹笠、穿校服而驱生畜者有之,旗袍小姐踟躇在泥沼里一面工作,一面唱她的《无字曲》,他们不感到一点疲乏,劳动成为一件兴趣的工作。实习完毕可以回到温泉去了,这里有两个温泉滚滚地流着温暖的泉水,泉的右侧建了一座茶馆,名为温泉茶室,为农学院附近最优美的茶点,他们跑到那里,一壶两碟,至足以回复他们工作上的疲劳。

  坪石对河的塘口村就是理学院院址。该院为各学院中办理最严的一个。学生人数共计百余名,各系均以一年级人数最多,每级递减,直到四年级只剩十余人或二三人不等,尤以*天系为然,所以有“三不读”的口号:“个性不近者不读,聪明不及者不读,毅力不足者不读”。张校长接任后,特别注重该院,因为他素倡理工救国,而该院人数甚少,所以今年招生,极力宽待投考理学院者,同时限制该院学生转院,本期因不得转院而情愿在一年级起读者有七八人,由此院见其重视的程度了。

  医学院位于乐昌县城,为各学院中距坪最远的一个,全院学生二百余人,不分系别,德文为该院的主要科目。据调查所得:医学院学生的家长职业,多属于医界中人,所谓“家传扁鹊”或“三世医生”之风,古今中西医出“*丁**同学,素少与各学院联络,也少活动,只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专读圣贤书’”。

  先修班也是不分系,故又名为“不分系班”。上年度考入者一百四十余人,除直升及考录者外,尚有四分之一落选者,不得大学之门而入,现在这落第的学生,回家者有之,尚彷徨于坪市者有之,而再读先修班者亦有之,该班平日最用功,因大家都想得百分之五十的直升的优待,所以竞争之心最盛。本期考入此班的有二百余人,现已开课。

  怀着无限远大的志向之五百多个新来的学生,已于前月二十六日到武阳司入营受训去了,大概训练两个星期,师医农三院的学生,就要回原院上课去,而法工等院的学生,则依然要在那里集训。在入营的两个星期,完全是精神训练和军事训练,每天都有教授去演讲或请外界名人演讲。两个星期过后,则照常上课,不过还须受军事管理。该营的区队长是旧生担任。

  以上多说的不过是各院部的特殊情形,现在略谈一谈一般的情形吧!

  目前学校的图书仪器,的确非常缺乏,你想找某一部门的参考书,找寻终日,尚找不到几本,有的也不过是出版很久的,仪器更不必说。其缺乏的原因很多:一是广州失陷时多数被遗失,二是因为交通不便,搬去澄江的尚有一部没有运回来,三是学校经费缺乏,无法大量补充,四是由于内地的图书仪器根本缺乏,大有“有钱无处买”之苦,因有这几点原因,所以目前还是没有办法办到完备的地步。不过上述****,****法解决。

  至于学生的生活,在去年度尚勉强可以过得去,到现在却甚难维持了。目前物价高压的程度,几等于去年离澄时的澄江物价二倍多。那时候我们已叫苦连天,何况现在呢?我们的膳费原是十八元一个月,以后骤增至三十元,到暑假便X到三十六元。但这三十六元目前只能办不见肉油的伙食。假如你想讲一点营养问题的话,那就非四十五元以上不可,若每餐打游击的话,起码要百元才可维持。所以目前不但学生们觉很艰难,就每月*百元入息的教授们,都不敢再讲究营养问题了。不过在广东,现在坪石的生活程度算是最低的。

  学校的贷金,目前有零用特别和膳费各种贷金,零用贷金每月三元,膳费贷金每月半额十八元,全额三十六元,特别贷金每年四十元,但这些贷金,很多弄弊,虽然有贷金委员会的组织,也不过是徒有其名而无其实呢?教育部发给的贷金,目的在救济经济来源困难的学生,以目前的情形来说,经济来源困难和家境确属清贫的学生***不到这种贷金的接济,而那些家在沦陷区名义正顺一挥千金的香港仔和金山客,才可优予享受。甚至尚有拿这些贷金作为收买学生的私人活动费,言之真是令人愤激和痛心。我虽然没有贷金,但我却为贫苦者抱不幸。

  现在全校员生都希望张校长能把过去的*乱情形转变过来。“建设新中大”这是三千多颗赤诚的心热烈地在期望着。

4

图为1940年代的坪石街。

 

   (图片由南粤古驿道网补充。)

  (南粤古驿道网采编整理。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南粤古驿道网联系。) 

责任编辑:周文娟 何洛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