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上午,南粤古驿道(历史文化游径)保护利用研究中心正式成立。会上,各个单位及研究中心代表就以后开展合作交流、继续做好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工作展开了讨论。其中,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院邱衍庆院长对华南农业大学吴永彬教授关于驿道绿植的请教得到了与会领导和嘉宾的关注,使会议气氛达到了一个小高潮。
驿道景观的营造在给予游客以更好的审美体验、进一步发展驿道沿线的旅游业和提升南粤古驿道的知名度方面有着不容小觑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各级领导的重视。在此次会议中,在具体植物的选择上,与会领导和嘉宾就展开了积极的讨论,并在突出岭南本土特色这一要求上面达成了共识。桃金娘以其顽强的生命力、分布的广泛性和在岭南地区极高的知名度在会议上屡次被提及。关于桃金娘,我们可以了解到什么有趣的知识呢?
历史故事
苏东坡一生多次来到广东,也因此与岭南结下了不解之缘。他游览梅关时,写下“梅花开尽杂花开,过尽行人君不来,不趁青梅尝煮酒,要看红雨熟黄梅”的诗句;吃到荔枝时,也不禁感叹“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显得好不快活;实际上,他与这我们今天要谈的这山间野果也有过交集。当苏东坡晚年被贬到海南时,一路上有一种美丽的野花为伴,行程快结束时还吃了它结的果子,花好果香,苏东坡对之赞不绝口。有文为证:“吾谪居海南,以五月出陆至藤州,自藤至儋,野花夹道,如芍药而小,红鲜可爱,朴薮丛生,土人云倒捻子花也。至儋则已结子如马乳,烂紫可食,殊甘美,中有细核,并嚼之,瑟瑟有声。”文中提到的“倒捻子”,就是桃金娘。
现代著名作家许地生也曾写过一篇《桃金娘》的散文,字里行间充斥着对桃金娘的喜爱与赞美之情。关于桃金娘,民间有着不少美丽的传说,在这位散文家的笔下,桃金娘是一个自幼丧父、贫苦无依却心灵手巧的“桃族”姑娘。金娘善织,“你去爱银姑,我却爱金娘。银姑歌舞虽漂亮,不如金娘衣服好花样。歌舞有时歇,花样永在衣裳上。你去爱银姑,我来爱金娘,我要金娘给我做的好衣裳。”金娘的美丽聪慧使得洞主的女儿心生妒忌,她靠撒谎把金娘排挤了出去,金娘就躲进了无人知晓的仙桃洞里生活,继续根据万物的样子和色彩织布。后来经历了一些天灾人祸,金娘更是将自己的手艺交给了所有人愿意学习的洞人,帮助他们学得这项技艺,受到了人们的拥戴,成为新的洞主。仙桃洞洞口开着许许多多淡红色的美丽小花,金娘离开后,洞人们为了表达对金娘的怀念,就把那花称作“桃金娘”。
朴实民谣
六月六,捻子熟个独;
七月七,捻子乌滴滴;
八月八,捻子一鞑靼;
九月九,捻子甜过糯米酒;
十月十,捻子咬不入。
这首流传在两广地区的民间歌谣,不知会唱响多少人的童年记忆。民间俗称桃金娘为倒捻子,有时也叫岗捻子、都捻子、山捻、岗捻等。之所以都有个“捻”字,大概是吃的时候,总要把果子倒过来,捏住尾部的花蒂,再放入口中。据唐代刘恂《岭表录异》所载,“倒捻子……有子,如软柿,头上有四叶,如柿蒂。食者必捻其蒂,故谓之倒捻子。或呼为都捻子,盖语讹也。”原来这民间称呼的由来乃是讹传,不过倒也生动地诠释了桃金娘果实的使用方法,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
结合民谣和传说来看,可知桃金娘的生长习性。桃金娘夏日花开,灿若红霞,绚丽多彩;花期特长,4月—9月,边开花边结果。成熟果为紫黑色浆果,可食,六月开始成熟;七月果实转黑、口感仍涩;八月果实成熟;九月为使用最佳时期;十月则花朵衰败、果实也不可食用。
多重价值
除观赏和作为山间野果食用以外,桃金娘也可作为食材、酿酒原料,同时有着丰富的药用价值。桃金娘株形紧凑,四季常青,花先白后红,红白相映,十分艳丽,花期也较长,果色鲜红转为酱红,均可观赏,可用于园林绿化;其果是优质的果酒资源,具有汁多、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酸甜适度、果香浓郁、色泽好、污染少、资源丰富等特点,且含有独特的营养成分和药用成分,适合于男女老青饮用;其根含酚类、鞣质等,有治慢性痢疾、风湿、肝炎及降血脂等功效.....
现在正处七月中旬,正是桃金娘花盛放,“捻子乌滴滴”的时节,南粤古驿道经过这几年的努力与积淀,也不断在时代的新征程中,开出发展的花朵。生如夏花般绚烂,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工作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文化复兴、乡村振兴继续奉上甜美的果实。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由南粤古驿道网采编综合整理。)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本站所刊文章仅为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责任编辑: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