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亚洲青年运动会进入倒计时300天
2021-01-26 上午 10:25   来源:南粤古驿道网,采编自:“汕头亚青会”公众号   
分享

  汕头: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

  22个场馆建设完成总体工程量70%,377项任务同步加速推进,城市地标已成亚青“打卡地”,活跃在街头的志愿者越来越多……2021第三届亚洲青年运动会(下称“亚青会”)倒计时300天之际,盛会氛围日渐浓厚,为冬日鮀城带来一股股暖流,更为感恩奋进、迎头赶上的汕头带来了新气象。

  办好亚青会,是党中央交办的重要政治任务,是汕头市向亚奥理事会和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也是汕头市全力实现在经济特区建设中迎头赶上的具体行动。

  汕头将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当好东道主,办好亚青会,坚持“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理念,学习先进地区经验做法,全力以赴把亚青会办成增进青年交流、提升城市品质、打造城市精神、展示城市形象的青春盛会、体育盛会、文化盛会,向世界呈现中国气派、广东风采、汕头魅力。

  22个场馆建设全线推进,“飞舞的浪花”雏形已现

  新年伊始,走进汕头市东海岸塔岗围片区的汕头大学东校区暨亚青会场馆项目,现场一片热火朝天。作为全新建设的场馆,该项目已进入机电设备安装、装饰装修及金属屋面施工阶段。从空中俯瞰,项目的体育场、体育馆整体轮廓清晰,面朝大海,与南澳岛隔海相望。

2

亚青会主场馆“飞舞的浪花”雏形已现

  据了解,该项目作为赛会主场馆,分为一、二期建设。其中,一期汕头大学体育中心包括1座2.2万座体育场、体育馆、训练场、训练馆、会议中心等,呈现“飞舞的浪花”造型,将承担开闭幕式,田径、体操等大项的比赛和训练任务,赛后将作为汕头大学的体育设施。二期运动员村,包括学生宿舍、食堂等,赛后将作为汕头大学学生宿舍。

  除了亚青会场馆项目,位于汕头内海湾南岸的汕头市游泳跳水馆改建项目(体育产业基地)当前也正加紧改造升级。该项目建筑面积10.88万平方米,升级改造成游泳馆、跳水馆,新建水球馆、乒乓球馆、综合训练馆,新建足球场、网球场、攀岩场、橄榄球场、篮球场、室外跳水池等。比赛期间,将承担游泳、跳水、水球、足球、乒乓球、橄榄球、攀岩、三人篮球等大项的比赛和训练任务,赛后作为汕头体育产业发展基地。

  位于内海湾北岸的汕头市人民体育场,建筑面积4.06万平方米,建设体育场、体育馆旧馆(B区)及门厅C区、训练馆(A区)等3个场馆,比赛期间将承担足球、武术等大项的比赛和训练任务,赛后作为公共体育场所。

  此外,汕头正大体育馆、东厦运动场、澄海中学白沙校区足球场、澄海实验中学足球场等场馆项目建设改造也加紧推进。按照计划,汕头将在东海岸片区、北岸片区、濠江片区、澄海片区以及南澳片区,安排22个场馆项目用于比赛和训练。

  按照“节俭办赛”原则,这22个场馆中有20个属于升级改造,并在规划设计阶段同步考虑赛后利用。目前,场馆建设已完成总体工程量70%,2021年6月底前将全面完成。

  坚持五点工作原则,责任清单倒逼筹备进程

  自获得亚青会举办权以来,亚青会汕头市执委会提高政治站位、强化使命担当,提出以工作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的工作思路,全面推进62项重要节点任务和315项总体进度任务,力争实现“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

  执委会要求,各部门坚持“规范、标准、高效、节俭、廉洁”工作原则,紧盯节点,挂图作战,推进筹办工作高效率、高质量,担当起办好亚青会的历史重任。

  2020年11月22日,执委会启动第一次参赛项目报名,亚洲45个国家和地区奥委会已有44个提交第一次报名表格。目前,执委会正在加快沟通协调竞赛小项及运动员参赛年龄设置,为启动第二次竞赛报名工作做好准备。

  同时,执委会向各NOC发送名旗歌徽(各国家(地区)奥委会的名称、旗帜、歌曲、会徽)确认函,现已确认30个NOC名旗歌徽。17个竞赛项目已明确技术代表,邀请国家体育总局体育信息中心领导和省体育局任命的竞赛主任、技术专家莅汕进行直接指导。此外,邀请大型赛事安保专家授课,开展安保工作培训。

  在亚青会志愿服务方面,近日执委会组织召开了志愿者口号专家评审会,邀请来自大型赛事志愿者专家、志愿者组织、志愿者、媒体、高校教师、学生等行业的代表作为评委,对征集到的714份志愿者口号作品进行研究评审。接下来,执委会还将着力开展相关主题活动,营造全社会参与亚青会的志愿服务氛围,发挥亚青品牌效应,打造一支有梦想、齐参与、共成长的志愿者队伍。

  市场开发方面,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和“节约办赛”理念,强化与企业的沟通交流,吸引更多企业参与赞助汕头亚青会。通过公开征集市场开发代理机构,目前己授权市场代理6家,通过公开征集服装类、银行类、票务等服务商,已基本完成评选工作。特许经营企业也已进行公开征集评选。

  据介绍,执委会接下来的筹办工作将推进工作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实现建设施工、器材调试和竣工验收等各个环节的工作环环紧扣、提速推进,保持春节场馆连续施工,确保按时完成任务。同时,注意效率与质量并重,规范与标准并重,节俭和清廉并重,打造精品工程、节俭工程、廉政工程、民心工程。

     “欢聚亚青”展示文化魅力,赛旅联动传承潮汕文化

  亚青会是展示潮汕传统文化魅力的重要窗口,执委会在筹备过程中也充分重视传承弘扬潮汕优秀传统文化,精心策划开闭幕式、火炬传递、倒计时等重大活动。同时,在潮汕地区火车站、机场、公园、广场等重要位置、关键节点、交通要道设置亚青会倒计时标牌和宣传标识,展示中国文化、潮汕元素、汕头历史。

  此外,执委会还将主动探索赛旅联动,组织策划设计一批精品文化旅游线路,吸引全世界关注亚青、关注汕头,感受汕头的山海风光、人文历史和优美城市环境。精心设计运动员村文化活动,组织国内外青年开展交流等。

  据介绍,接下来执委会通过一系列彰显青春活力、富有特色的文化教育活动,展现潮汕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通过深挖本地文化特色、文化元素,融入开闭幕式、火炬传递、青少年文化教育等一系列文化项目,加强多元文化的交流融合。

  同时,围绕亚青会倒计时200天、100天和2021年春节,主场馆建成交付使用等重要时间节点、重大活动策划系列宣传活动,深化“欢聚亚青会”主题宣传,春节元宵期间开展“亚青送福”贺新春庆元宵主题宣传活动,设计定制“亚青福包”宣传纪念品,向海外侨商社团、海外潮人送福,将时代广场打造成为“亚青福气广场”。

  值得关注的是,以亚青会筹办为契机,汕头还全面加快城市快速路、主干道和市政设施等硬件的建设进度,高标准打造城市天际线和“一湾两岸”城市形态,有序推进海滨路东西延、礐石大桥南北岸桥头绿地公园、西堤路西侧片区征迁等项目建设,努力实现办赛事、搞建设、创文明协同推进、相得益彰。

  分级分类管控不留“死角”,防疫到位确保安全办赛

  针对当前国际、国内的防疫形势,执委会准确识变、科学应变,学习借鉴近期国际赛事疫情防控有效做法,优化完善工作方案,及时做好各代表团沟通和情况通报,做好分级分类管控,确保不留死角、消灭盲区,让各代表团积极参赛、放心参赛。

  在执委会办公室,筹备阶段的防疫工作同样刻不容缓。在出入口处,摆放了访者登记表,对每一名到访的客人都进行测温登记;执委会16个部门的每一名工作人员,都领到了相应的口罩及防疫用品;办公室的消毒卫生工作,也进入常态化运作。

  据执委会工作人员介绍,在当前的筹备阶段,经常有各地的专家前来对接指导工作,执委会对每一名外地来的客人都进行核酸检测,确保防疫工作到位。而外出调研的工作人员,行程前后也必须进行核酸检测。

  随着春节将近,当前防疫形势依然严峻,执委会鼓励外地工作人员原地过年、非必要不返乡,减少人员流动,降低疫情传播风险。同时要求,为留在汕头过年的干部职工做好服务保障,积极慰问项目一线工程队伍,认真安排好他们的节日精神物质文化生活,让大家过一个安心年、暖心年。

  据介绍,接下来,执委会将密切关注疫情形势发展变化,做好综合研判,周密制订疫情防控预案。同时,加快建设亚青会安保指挥中心,做好场馆运营、酒店遴选、后勤保障、接待服务、医疗卫生、食品安全、志愿服务等各项工作,注重考虑各国运动员和嘉宾的宗教信仰和民俗习惯,做到服务高效、保障充足,让来客宾至如归。

  吉祥物成网红“打卡点”

3

吉祥物打卡活动吸引市民拍照留念

  据了解,亚青会将于2021年11月20日至28日举办,共设置了田径、游泳、足球、3人篮球、体操、高尔夫球、乒乓球、帆板、冲浪、武术、羽毛球、跆拳道、攀岩、手球、龙舟、橄榄球、沙滩排球、街舞等18个竞赛项目,比上一届南京亚青会增加2项。

  2020年11月21日,在亚青会倒计时一周年活动上,亚青会的会徽、主题口号和吉祥物正式对外发布。

4

  据了解,在会徽创意设计上,Logo取材于潮汕地区华侨华人远渡重洋时乘坐的远洋商船红头船,现在已成为华侨同祖国联系的亲情纽带。图形中带有“汕”字元素和亚奥理事会太阳标志的组合,呈现在灿烂阳光下的运动形象,展现了亚洲青年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

  在“潮·起汕头,韵·动亚洲”宣传口号的创意设计上,“潮·起汕头”有2大寓意:第一,汕头是潮汕文化的发源地之一,也是全国最早设立的经济特区之一。第二,汕头向海而生,因海而兴,走在改革前沿,勇立时代潮头。“潮·起汕头”充分展现了新时代亚洲青少年青春活力、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体现了亚青会赛事引领亚洲青年筑梦潮头、竞显风流的美好情怀。

  而“韵动亚洲”也有特殊的寓意:第一,韵动谐音运动,突出亚青会主题元素,体现亚青会是对“健康与美”时代韵律的动感演绎。第二,韵动对应潮起,展现亚青会赛场激情澎湃、抒发动感青春、感动亚洲的美丽画面。

 

  (原文刊登于“汕头亚青会”公众号,南粤古驿道网采编整理。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南粤古驿道网联系。)  

责任编辑:吴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