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兴事件”在网络上引发了一场沸沸扬扬的关于“诚信”的讨论。谈到诚信,笔者不禁想起了潮汕的“侨批”。侨批俗称“番批”,是在特殊历史时期所形成的集书信和汇款于一体的,连接海外侨胞和家乡亲人的特殊邮件载体,包括海外侨胞寄回家乡的批信、批款和家乡眷属寄给海外亲人的回批等,可谓是跨国的“两地书”。侨批盛行于19世纪中期,直至20世纪70年代末逐渐被现代银行取代,历时150余年。侨批因其“银信合一”的特征,彰显着忠义孝悌、诚信为本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是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被国学大师饶宗颐誉为“海邦剩馥”“媲美徽学”,并于2013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记忆名录》。
一、侨批的兴盛
潮人自古就有漂洋过海到异国他乡谋生的传统,自唐、宋代始,清、民国时期呈发展趋势,现今海外潮籍侨胞超千万人,遍布40多个国家和地区。早期潮人出海谋生主要是通过位于汕头市澄海区的樟林港,据资料记载,至清朝咸丰年间,樟林港中可作远洋航行的红头船队多达100多支,每支船队十几艘至几十艘船不等,是当时粤东第一大港。
众多的潮籍侨胞尽管离乡背井、身居异邦,依然遵循着“仁爱孝悌”的传统伦理道德,一有积蓄便尝试寄回家乡竭尽孝道、赡养亲人,在当时金融邮政机构尚未建立或极不完善的情况下,侨批这一“银信合一”的特殊汇寄方式便应运而生。侨批最早是由经常往来于海内外、以收解钱物为主业的水客进行递送的。后来,随着出洋潮人的增多,水客承接业务的能力已经不能适应新的需求,由民间自发兴起、专门办理侨批业务的侨批局便迅速崛起,成为侨批业的主力,此后不断发展,直至上世纪70年代国务院指示“侨批业务应归口银行”之后,侨批才完成它的历史使命。据不完全统计,在民国时期,潮汕地区有近50%的人口靠海外侨胞寄来批款为生,假如以侨眷家庭为单位计算,平均每月所收到的批款,占家庭总收入的80%以上。而海外侨胞寄回潮汕地区的批款,每年有八九千万银元,最高年份为上亿银元。在申报《世界记忆名录》的16万封侨批档案中,就有12万封是来自潮汕地区。数额如此庞大的侨批,在漫长而繁杂的运作过程中,竟能做到不失不漏,其决定性的因素便是“诚信”二字。
二、侨批蕴含着浓厚的诚信文化
侨批
侨批从本质上来看是一种商业行为、服务行为,作为涉及大量钱物的邮件载体,诚信是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寄批的海外侨胞为践行对家人的承诺,将钱物、家书托付水客和侨批局;水客和侨批局坚持正值经营,不存侵吞邪念,将侨批安全准确送达,诚信文化在寄批人、水客、侨批局三方身上都有淋漓尽致的体现,贯穿于侨批的整个运作过程。
(一)寄批人:通过侨批践行承诺和履行社会责任
潮人深受传统文化浸染,而具有强烈的乡土意识,虽因生活所迫不得不背井离乡、出洋谋生,但却时刻谨记家乡亲人“钱银知寄人知返,勿忘父母及妻房”的殷殷嘱托,在海外日夜劳作、克勤克俭、节衣缩食,一旦有所收入,就尽快寄回家乡养家糊口,践行自己离家时对家人赡养责任的承诺。而华侨中的佼佼者经过艰苦奋斗, 事业有成, 则多会把大数额的侨银寄回用于修建祖屋、扩建新屋、族亲子女教育,扩及于扶贫济困、修桥筑路等乡族公共建设, 甚至是捐款支援抗日战争等,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力求能够为家人、家乡、祖国有所贡献。《潮州志》对此记载:“都市大企业及公益交通各建设, 多由华侨投资而成, 内地乡村所有新祠厦屋, 更十之八九系出侨资盖建。且潮州每年入超甚大, 所以能繁荣而不衰落者, 无非赖侨批款之挹注。”
海外生存环境和劳动条件恶劣,有的侨胞在海外所得微薄、生活拮据,有时无法及时寄回钱物,在这种情况下,侨批局可先为他们垫付批款,以便及时接济家乡亲人,待收到回批后,再凭此收回垫付的款项。这种做法类似于现在的贷款,而且是无抵押的无息贷款。这也反映出当时尽管侨胞生活贫苦,但其诚实守信的品质是得到社会认可的。
(二)水客:恪守职业道德
从送批的实际情况来看,水客一般都具有一定的文化道德素质, 而且是在某个地域圈子声誉较好、诚实可靠的人。因为早期侨胞主要通过熟悉的或经人介绍的水客寄款,如果水客信誉不好,不可能从事这项营生。因此尽管送批路途遥远,侨批经多人之手,却极少发生侨批遗失或侵吞批款的情况,甚至对于一些地址描述不清的侨批,或是穷乡陋巷,送批人也会到处打听,想尽办法也要将侨批送到收批人的手里。同时,侨批的经营具有明显的地域性,水客服务对象基本是临近乡里的人,大都比较熟悉。如果水客心生邪念,欺骗乡亲或熟人,侵吞批款,那他在这个乡族社会便无法立足,甚至会连累家人族亲。在这种文化道德因素的制约下,水客能够自觉诚信经营,恪守职业道德。
(三)侨批局:坚守诚信立业之本
19世纪中叶,随着出洋谋生人数的迅猛增长,寄批需求急增,一些商人和水客瞄准这个商机, 纷纷成立侨批局。侨批业在当时作为一个发展迅速、有利可图的行业,竞争比较激烈,而公司化经营的侨批局为谋求发展,就必须坚持诚信立业之本,以获取商业信誉,通过优质服务招揽生意。如果不守信,将直接导致客户的流失,侨批局无法立足,这也正是侨批局坚持诚信经营的源动力。为此,有的侨批局建立了一套严格的收发制度,统一批封、回执规格,由工作人员、经理层层逐件查核,以确保万无一失。而有侨批局,每次不论来批多少,都要求当晚办理清楚,因为“盖明天一早,必须赶赴各处舟车第一帮,否则市面谣言兴起,谓某批局本帮来批不能出门,必是倒闭”,以免此种流言败坏批局的信誉。
原创话剧《风雨侨批》中的至诚批局
更为可贵的是,侨批局的诚信还出自于社会责任感,而不是“强制执行”。抗日战争时期,由于内外交通阻断,海外侨胞寄回家乡的侨批完全中断,侨眷经济来源基本断绝,生活十分艰苦。侨批局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不顾艰难险阻,冒着生命危险奋力开辟出了新的侨批汇路。比如,时为和祥庄代理的陈植芳,开辟出了东兴汇路,每月由此汇路寄回潮汕的批款达1000多万元,使在贫困中挣扎的侨眷生活得以复苏。
侨批的寄送,送批的艰辛和汇兑的过程,无不体现着侨批文化蕴含的诚信精神。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正是因为有海外侨胞的重信取义、侨批经营者的视信誉如生命、恪尽职守,才有了当时潮汕地区侨批业的繁荣。
三、以侨批诚信文化夯实新时代发展根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推进诚信建设和志愿服务制度化,强化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奉献意识”。侨批所体现的诚信文化和精神值得我们永久记忆和传承。
樟林古港成为南粤古驿道出海口纪念地之一
当前,在广东省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文化厅、省旅游局、省体育局等部门正在大力推进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汕头要以此为契机,积极推进樟林古港南粤古驿道保育活化,通过多种形式深入挖掘和保育活化潮汕历史文化资源,在追根溯源中去寻找历史的“根”和精神的“魂”,大力传承自强不息、奋勇拼搏的“红头船精神”,弘扬以诚修身、以信立业的“侨批诚信文化”,不断夯实新时代发展的文化根基。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本站所刊文章仅为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责任编辑:江家敏 李凌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