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黄的侨批里满是悲欢离合事
2018-02-19 下午 03:22   来源:南粤古驿道网   
分享

  2013年,侨批入选《世界记忆名录》,成为迄今进入名录的13项中国文献之一。

  可是谁能想到,这份记忆当年却险些被埋没在废纸堆中。在被收藏家发现之后,其历史、文化甚至书法艺术价值渐为世人所重视。

侨批收藏家1

侨批收藏家张美生

 

  泛黄的侨批,满是心酸泪

  因邮票收购却“挖”到更大“宝藏”.说起自己与侨批的缘分,收藏家张美生认为是“无心插柳柳成荫”。

  他告诉记者,大约三十年前,他因为收藏纸币,所以经常到乡下去,遇到不少人将家中成捆成捆的侨批拿出来卖。他回忆说,当时侨批被当做废纸称斤两贱卖,如果卖不掉,还会被直接丢弃。

  那时候,张美生对于侨批并不了解,但是看到侨批上贴着各国的邮票,花花绿绿的颜色非常好看,于是就为了那些邮票将侨批买下来,堆放在家中。

  渐渐地,张美生家中的侨批已经堆积得如同一座小山,由于侨批几十年来被扔在犄角旮旯,积累着垃圾、尘土、蟑螂屎,肮脏有异味,让家人十分不满。即便如此,张美生依然继续收集侨批,但他并没有马上开始对侨批进行整理。

  终于有一天,当他打开第一封侨批的时候,一下子被其中的内容深深吸引住了。他没有想到,侨批里面竟然充满着真挚的亲情和家庭的悲欢离合。

  “我当时就感觉不得了,里面的内容真是太有价值了。华侨在国外的艰辛、挣钱的不易、对于家庭的担当和责任,都在这些侨批中体现。”张美生回忆说。

  于是,张美生开始尽可能地收集侨批并进行整理。更多动人的故事,在整理中呈现出来。

  他举例说,当潮汕地区即将沦陷于日寇之手的时候,许多华侨急得就像热锅上的蚂蚁,都想尽可能多地寄钱回家,还在侨批中反复叮嘱家人,要在家中多储备粮食,告诉家人如何才能逃到安全的地方。看着侨批里那些焦急的语言,张美生仿佛回到了那个年代,感同身受着当年华侨的焦虑之情。

  至2000年,张美生已经收集了超过6万封侨批。

侨批收藏家2

泛黄的侨批,满是心酸泪

 

  书法艺术与历史价值并存

  张美生还告诉记者,除了历史文化价值之外,侨批的书法艺术也得到了研究者们的高度评价。他还将手中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侨批整理出来,在汕头侨批文物馆(下称“侨批馆”)举办了侨批书法展,供大众欣赏。

  “大多数侨批都是用毛笔写成的,到了民国后,开始出现钢笔字。里面的字体,有楷书、行书或者草书。在当时,华侨要么自己写侨批,要么请代写先生来写。自己写的侨批,内容丰富,充满了真情实感,会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写到侨批中告诉家人,而代写先生所写的侨批,书法造诣上往往达到了很高的水准,但是在内容上就显得比较薄弱。这些代写先生都是些饱读诗书的人,从小就临摹名帖,书法的基本功非常扎实,往往一封百余字的侨批一笔挥就,非常好看。”张美生说。

  不过,也有书法水准很高的自写批。记者在侨批馆中看到一封自写批:“恨奸商市侩不依照南方券所挂牌价使用,造成黑市,外侨寄家批虽然受政府原币汇款之保障……被奸商低折作黑市以致各地外侨寄家批受损失甚大也。”书法行云流水,内容针砭时弊,书法艺术与历史价值并存。

  侨批的书法艺术也得到了不少文化界人士的高度评价,甚至有人认为,当代的书法家,都未必能够达到侨批上的书法水准。

 

  侨批馆创建后 民间掀起侨批热

  侨批馆副馆长吴奕琛回忆说,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侨批开始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2004年,侨批馆建成后,许多人上门捐献家中侨批,形成一股侨批热潮。

  2017年初,84岁的谢昭壁与家人一起,带着368封侨批来到侨批馆,要将这些侨批捐献出去。谢昭壁说,他希望能够将这些家族的记忆,存放在一个能够长期保存和展示的地方,让更多的后辈们知道这段历史。

  谢昭壁的二儿子谢龙波告诉记者,以前侨批放在家里的时候,父亲将侨批用相框装裱起来挂在墙上,只有家里的亲朋才能看到。当侨批成为世界记忆遗产后,家里人认为这么有价值的东西应该让更多的人能够看到,所以全家都同意将家中的侨批捐赠给侨批馆。

  谢龙波还告诉记者,在捐献之前,家中的后辈对于侨批并不感兴趣,捐献之后,社会上的良好反响,反而激发了他们的兴趣,还专门到侨批馆去参观,当年潮人在海外艰苦奋斗的历程对他们启迪很大。

  侨批馆馆长林庆熙则说,海外的不少著名侨领,也成为了侨批的收藏家,譬如,泰国中华会馆主席许茂春就是一位世界著名的侨批收藏家,当年还四处奔走,为侨批“申遗”而努力。

 

  如今身价堪比百元钞

  不过,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了解到,侨批文化的热潮,也使得侨批的身价水涨船高,甚至还出现了专门的炒家。如今,侨批的价格已经堪比百元钞——摞侨批要用等高的百元人民币去购买。

  “我现在已经买不起侨批了。”张美生说。

  张美生告诉记者,以前市场上还有不少人会摆摊卖侨批,但是现在这种现象已经看不到了,只有少数人在收集。他说,现在的侨批价格相当混乱,许多侨批的拥有者都是乱开价,随便一封侨批都会报价上百元,甚至数百元。

  “我对社会上侨批价格过高感到很不满,这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很多人并不是出于收藏研究的目的,他们对于侨批并不了解,收集的目的就是为了囤积起来,然后开高价出售牟利,我们搞收藏的一定会自己进行整理和研究。以前也有些侨批的价格会达到上千元甚至上万元的价格,但是这些都是极为少见的特例,一般多为历史名人的侨批,或者侨批本身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研究价值。”张美生说。

  张美生告诉记者,他和一些同行也在努力,希望把混乱的侨批价格控制到合理的范围之内。他认为,侨批不再是“废纸”,而成为了有价值的东西,本身是一件好事,这也就意味着更多的侨批会得到更好的保留,但是如果将其作为一种用于炒作并谋取高额利润的商品,那就偏离了侨批本身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原文刊登于《羊城晚报》,南粤古驿道网已作整理。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南粤古驿道网联系。)

  

责任编辑:李凌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