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以取船费回家,见相片即见亲人 ——古巴华侨银信的故事
2017-09-15 下午 08:15   来源:李柏达   
分享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这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千古名诗。在有“中国第一侨乡”美誉的台山,这现象非常普遍。清末、民国时期,邑人前赴后继出洋谋生,男人在外洋拼搏,赚钱寄侨汇养家;妇孺老小留在家乡,夫妻、父母子女长期分居的现象非常普遍。思乡、思亲、团聚、落叶归根,这是海外华侨永远的期望,形成了华侨缠绵不断的乡愁。然而,在没有广播电视、电话、互联网等多媒体工具的那个年代,如何消解乡愁呢?一封古巴华侨银信,可以给我们找到了答案。下面是1940年12月9日我的曾祖父李云宏由古巴寄给我祖父李礽润的一封银信,书信全文如下:

  男儿知悉:

  启者,昨日得接来音,一一详明悉矣,吾见德(得)吾孙焕麟相片,吾心可喜可贺也,吾居处佢(俱)各平安,见字不可锦念也。又云是日并付来赤纸一张,伸国币叁佰大元,祈查收入,应家用也。吾居处本埠银行不能汇港银也,见字谅之。又云现下古巴世情十分难也,各行冷淡,无工可做,各勿(物)行(腾)贵,吾年老迈,工不能固(顾),手上无文所存,难以取船费回家也,见字谅知可也。倘若得收此信银两,将家中人口仝梅影一只相片,付来吾见也,吾心皆欣慰也,即相见也。余言不尽,好音再申,倘若迟他日有黄金到手,再付多少回家应(用)可也。此请大安

云宏字示 

男礽润收读

中华民国廿九年十二月七号旧历十一月初九

 

 

 

 

 

  小时候,乡下流传两句流行语:“家里贫穷去亚湾,去到亚湾实艰难”。清民时期,台山人去古巴谋生者很多,最高峰的时候超过2万人,单我的乡下温边村族人就有三十人多。他们长期旅居海国,境遇堪忧,很少有机会回乡和家人相聚,或者有机会回乡,不久也因金银用尽又要远渡重洋返回海国。自1929年开始,十多年来,古巴国刚捱过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又堕入第二次世界大战带来全球经济衰退阴影之中。1940年 7月巴蒂斯塔当选古巴总统,同年10月,国会通过一部比较进步的资产阶级宪法,但长期在美国笼罩下古巴,无法走出困境。由于古巴经济萧条,各行各业生意冷淡,各种物价高涨,无工可做者比比皆是。这一年,曾祖父已经60岁了,他在古巴舍咕埠经营一间洗衣馆,生意极其冷淡,已经很难维持下去了,加上年纪老迈,无法做工,身无分文所存,连解决自己的基本生活也成问题,更是无法筹钱买船票回家乡,眼看回乡团聚的愿望又一年落空了。他思绪万千,一股寄人篱下的凄凉感觉涌上心头,万里重洋相阻隔,何时方能与亲人重聚首呢?怎么才能摆脱乡愁的苦楚呢?在这种困境下,老一代的海外华侨,只有寄望飞越太平洋的鸿雁,带来家乡亲人的音讯与容貌,渴望见到家乡寄来家书和亲人的照片。

  这天,曾祖父接到家乡的来信,喜出望外,急不及待地拆开信封,里面竟然有孙子焕麟的照片。他用贪婪的眼光细心欣赏着,嘴角上挂着甜蜜的微笑,可真想不到,当年骑在自己背上小娃娃如今已经长成一个英俊少年,还在学校当上了童子军。儿孙是他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此刻,一股甜滋滋的感觉涌上心头,激动的泪水模糊了视线,耳边好像传来天真活泼的孙子在呼叫:“阿爷,我返馆啦……”。见到亲人的照片,就像和亲人相聚一样,一切愁闷此刻烟消云散,他喃喃自语说:“好孙仔,你好好的读书吧,阿爷全力支持你……”于是,他即寄信银国币300大元回家,作为家庭生活和孙子读书的费用,同时嘱咐儿子召集全家人到台城的相馆拍一张全家福寄来古巴,以解万里相望亲人之痛苦。

  然而,曾祖父想见见全家亲人的照片,这个最低要求的愿望也无法实现。曾祖父寄这封信的时候,抗日战争已经全面爆发,台山陷入了战争的苦难泥坑之中。祖父收到这封信后,还来不及去台城的照相馆拍合家相,却陷入走难逃荒的漩涡。1941年3月3日,日军的兽蹄踏进台城,台山第一次沦陷。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进出五邑侨乡国际邮路相继中断,乡音隔绝。台山沦陷期间,曾祖父的小女儿、我的长姑婆金足在走难逃荒途中失踪,曾祖母在战乱、贫病饥饿的折磨中突然离世。抗战胜利后,海外邮路接通,但再也无法拍到沦陷前全家亲人的合照,曾祖的夙愿,最终落空了,成为他终生的遗憾。正是“有家难归难不断,乡愁欲解愁更愁。”

  百多年来,台山华侨与家乡亲人分离的时间多,共聚的时间极少,以见亲人的相片解除乡愁,这是海外华侨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这种现象催生了台山摄影行业的蓬勃发展,民国时期,台城各种照相馆很多,摄影设备先进,多为海外进口的最先进的摄影器材,照相行业生意兴隆。

  古时有“望梅止渴”的故事。“见相片即见亲人”,其意境与“望梅止渴”相似。“见相片即见亲人”,虽然只是权宜之计,但在没有其他办法解闷的情况下,也只能仿照“望梅止渴”的办法去解乡愁。这种现象在侨乡台山非常普遍,无论是身居海外的华侨或者在家乡的侨眷、侨属,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团聚。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供稿单位:广东省台山市档案局
  撰 稿 人:李柏达
  通信地址:529200广东省台山市台城街道办事处  
  E-mail:525518241@qq.com
  手机:13923058928
责任编辑:江家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