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以来,广东一直是中国与西方交流的窗口,宗教、科学、体育等各种西方文化几乎都是在广东生根发芽后,才沿着南粤古驿道传入到内地其他地区的。可是你又是否知道,现代足球在中国的发源地也在咱们广东呢?在世界杯开锣之际,驿道君将为你讲述广东与足球的故事。
中国内地现代足球发源地——元坑
众所周知,现代足球发源于英国。1848年,足球运动的第一个文字形式的规则在英国剑桥大学诞生,从此确立了现代足球运动为11人比赛的基础。1863年10月26日,来自11个伦敦俱乐部和学院的代表们在共济会酒馆召开会议,制定规则并创立权威的足球组织,而这一天也被公认为现代足球的生日。
那么足球又是如何传到中国的呢?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英国“东方远征军”用坚船利炮轰开了清王朝封闭的国门。1843年,战败的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承认英国对香港的管辖,现代足球也随着英国殖民者的统治来到香港。
足球最开始在驻港的英国士兵中流传,并逐渐在香港社会中发展起来,一些在教会学校读书的华人学生,也开始模仿英国人踢足球,他们也是最早接触现代足球运动的中国人,所以香港是足球传入中国的第一站。
中书馆球场旧址
不久后,足球随着宗教传入到内地。随着鸦片战争将中国封闭的国门打开后,外国的教会和传教士开始大量进入内地传教。其中一个来自瑞士巴塞尔的教会——巴色差会也开始了在中国传教的计划。1846年,该教会派遣传教士韩山明、黎力基来华,创立了中国内地、香港及北婆罗洲等地的教会。1847年,韩山明牧师及黎力基牧师来到中国广东客家地区传教,并把这里确定为传播重点对象,在华人信徒的协助下,长乐县(今五华县)属的樟村成为巴色差会一个重要的传教基地。从此,巴色差会便将广东的工作分成两区:一是南区,以香港为中心;一是北区,以五华县为中心,并各自向外扩展。
中书馆
1852年,教会传教士来到五华长布镇元坑一带传教,基督教教义开始在当地村民中传播开来,越来越多的当地群众开始皈依基督教。到了1866年,巴色差会在元坑村建立了一座教堂后,创办了一间初等学校。1873年,教士们又在原学校的基础上创建了中书馆,课程开设文学(包括德文、经史、八股试帖、诗词)、科学(包括物理、化学、数学、测量、几何、三角)、哲学、神学、体操、音乐等六科。这所学校以别开生面的课程和优越的办学环境深深吸引了周边地区的青少年。当年负笈前来的求学者,遍及东江、梅江客属十数县和东莞、惠阳、宝安等地。
而这所学校最具特色的还是首度开设了体育课,课程内容设置单双杠及体操、球类等项目,教会还在当地建立了内地首个足球场,并向学生教授现代足球的运动规则。当时传教士教授学生踢足球,本意是想通过这样有趣的体育活动,增强学生对传教士的好感。而这一举动,让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成为了中国内地现代足球的发源地。
中书馆后来改名为“萃文中学”,是东江、梅江两江地区的第一所中学,只到如今仍是当地的重点中学。而该学校位于元坑村教堂背后的原址已经被荒废,原来欧式风格的学校教学楼如今只剩下残垣断壁,但在学校的中心处仍能看到一处宽阔的场地,两端有木质球门,那里就是西方传教士向中国学生传授足球运动的场地,当地政府还在场边竖立了一块“中国近代足球发源地元坑足球场旧址”的牌子。
球王李惠堂幼年便居住在离长布镇不远的横陂镇锡坑村,受到当地的足球气氛熏陶。
在中书馆成立后的数十年里,外国传教士不断向四周推广足球运动,让这项运动在当地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梅州也因此成为了名符其实的中国足球之乡。闻名于世的亚洲球王李惠堂,幼年便居住在离长布镇不远的横陂镇锡坑村,并且在这里结缘足球运动,练就了足球基础。而如今,梅州是全国唯一一座拥有三支中甲球队的城市,梅州未来将打造成广东省乃至全国知名“足球+”的“健康休闲聚集”“人才聚集”和“产业聚集”三个聚集地。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
责任编辑:江家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