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教育历史活化再添新力量 粤北首个南粤古驿道研究中心落户韶关学院
2019-12-27 上午 07:52   作者:南粤古驿道网 彭野   
分享

  在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工作的推动下,今年7月的一次“意外发现”,钩沉出一段联动粤港澳、连接海内外的抗战时期华南教育历史,引起了省政府的高度重视,省自然资源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省建筑设计研究院、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省“三师”专业志愿者委员会、南粤古驿道网等单位纷纷投身规划建设“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12月26日,在省自然资源厅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领导小组副组长方为民,韶关学院党委书记孔云龙等人的见证下,韶关学院南粤古驿道研究中心(实践基地)正式揭牌成立,华南教育历史活化再添新力量。

1

2

韶关学院南粤古驿道研究中心(实践基地)正式揭牌成立。

 

  粤北首个南粤古驿道研究中心落户韶关学院

  截止目前,广东省内共有11个南粤古驿道研究中心(实践基地),此前10个研究中心主体都位于广州,新揭牌成立的韶关学院南粤古驿道研究中心(实践基地)是除广州外、粤北首个研究中心。韶关学院是一所具有61年建校历史、在粤北地区影响力非常大的综合性高校。近期,韶关学校确立了新的办学定位以及实施特色发展、合作发展等四大系列发展战略,多次组织学院师生开展研学活动,并召开专题工作会议探讨华南教育历史文化遗存的研学和活化问题,确定了抗战时期岭南大学和东吴大学在韶关浈江区犁市镇大村的办学旧址,这对粤港澳、上海、苏州和台湾的教育历史均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高站位:传承岭南文化,推动粤北绿色崛起,打造国内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南粤古驿道是历史上的海上丝绸之路,是沿海连接内陆的通道。韶关历史悠久,韶文化丰富,境内的古驿道是沟通长江、珠江两大水系的交通要道,也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道路,被誉为泛珠三角地区古代最繁华的文化名城。

  抗战期间,以国立中山大学、岭南大学为首的中高等院校沿着水路、陆路等古驿道纷纷内迁至韶关乐昌坪石、曲江等地,并就地取材建造校舍办学,在烽火中延续华南教育之“火种”。

  “韶关是现成的、抗战时期华南地区教育历史文化资源最丰富、最宝贵,最具有发掘潜力的地方,拥有着不可多得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粤北韶关古驿道上的抗战教育历史,具有独特的价值与意义。这既是中国近代教育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以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内容。”韶关学院党委书记孔云龙说。

  据孔云龙书记介绍,新揭牌成立的南粤古驿道研究中心将立足于传承岭南文化,切合地方发展需求,推动粤东西北欠发达地区绿色崛起;投身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建设,努力打造成为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省内一流、国内有较大影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省自然资源厅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领导小组副组长方为民指出:韶关独特的地理位置在南粤古驿道活化中将大有可为。韶关学院积极行动,切实落实省领导关于“进一步做好粤北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活化利用工作”的指示要求,积极主动参与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等工作,融入全省整体工作布局,值得充分肯定。

  ·多措施:“6+6+10”做真做细做实华南教育历史活化大文章

  “建立南粤古驿道研究中心和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是对我们韶关学院工作的充分肯定和支持,也为我们进一步开展南粤古驿道与华南教育历史研究工作,提供了十分难得的平台。这是一篇活化利用大文章,也是我们开展特色化文化研究和传承的重大机遇。”孔云龙书记说。

3

图为韶关学院南粤古驿道研究中心(实践基地)牌匾。

  目前,韶关学院南粤古驿道研究中心(实践基地)已成立“韶关学院南粤古驿道和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校党委书记和校长担任组长,并初步确定了融南粤古驿道与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为一体、以学术研究与活化利用为两翼的“一体两翼”发展格局,计划充分发挥地缘优势和区域综合性大学的优势,广泛吸纳专家学者,形成以韶关学院力量为主的研究团队,把南粤古驿道与华南教育历史这两条历史轨迹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深入发掘韶关驿道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民系文化、古村落文化等,争取早出成果、多出成果、出社会欢迎的成果。

  同时,计划成立研究中心和活化利用专项工作团队。研究中心挂靠在韶文化研究院,为深入全面开展研究,内设6个工作小组:文献资料与办学历史研究组、口述历史抢救与研究组、名师名生资料(故事)搜集整理组、古驿道文化与乡村振兴研究组、红色文化和生态发展研究组、民族民系民俗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研究组;

  为全力开展活化利用工作,成立6个活化利用专项工作团队:研学与教育活动组织推广组、志愿者研学培训服务工作组、文旅融合规划开发组、文创演艺开发组、展厅布展工作组、宣传工作组;

  为聚焦浈江区犁市镇大村研学基地建设,制定近期10项重点推进的工作:制定展厅布展规划与设计方案、文献资料与图片搜集整理、口述历史抢救记录与整理、名师与名生资料(故事)搜集整理、展厅解说的编写、讲解员的培训、组建微信工作群、制作专题纪录片、制作舞台音乐剧、收集资料提供纪念柱内容、完成展厅布展。

  据韶关学院韶文化研究院专职副院长莫昌龙透露,目前学院从当地收集来的资料已基本满足布展需求。

 

  专家观点:聚焦韶关学院南粤古驿道研究中心(实践基地)

4

5

图为南粤古驿道与华南教育历史研究座谈会现场。

  在揭牌仪式后,举行了南粤古驿道与华南教育历史研究座谈会。座谈会上,各界专家纷纷建言献策。

  ·要把华南教育历史变成活生生的抗战“史诗”

6

广东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朱雪梅发言。

  广东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朱雪梅:抗战期间,各大中高等院校纷纷内迁韶关,众多师生怀着强烈的家国情怀坚守于此,与当地村民之间发生了许多感人的故事,我们要把这些故事、史迹等串起来,这将会是每个人感同身受的、活生生的抗战“史诗”。

  ·花真力气、想真办法有效、持续推动价值变现活化

7

南粤古驿道音乐及体育展示总监、南粤古驿道网总编方小聪发言。

  南粤古驿道音乐及体育展示总监、南粤古驿道网总编方小聪: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是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现在依托韶关学院大平台去研究活化,确保了研学基地的有效推进、持续发酵和价值体现。我们要花真力气、想真办法通过学术研究、音乐舞台剧等形式将研学基地打成为善学善教、可学可玩的地方,让这段可歌可泣的历史能更加鲜活地去感染粤港澳乃至台湾地区的年轻人。

  ·要把研究工作与专业、学科、人才建设高度关联起来

8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李志刚发言。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李志刚:南粤古驿道是展示广东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也是开展岭南文化研究的有力抓手。做研究要有跨学科、跨专业的“跨界思维”,要把研究工作与专业、学科、人才建设高度关联起来。

  ·在“粤北生态特别保护区”中探索绿色崛起,发挥“土专家”作用

9

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一所所长任庆昌发言。

  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一所所长任庆昌:在粤北生态特别保护区的大命题下,可考虑借助南粤古驿道的空间载体,利用文化的力量去实现经济转型发展,实现绿色崛起;在研究过程中可整合本土专家学者资源,搭建学术交流平台,加强技术交流。

  ·串珠成链、以点带面,找准工作抓手打造综合产业

10

省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山分院院长田中发言。

  省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山分院院长田中:通过韶关学院等专业性平台来让南粤古驿道衍生出不同的产业,从对古驿道的传承与保护到带动沿线各种产业发展,一定能会带来不同的未来。

  ·重实践、融文旅,让驿道故事可听可看

11

省三师志愿者协会会长杜黎宏发言。

  省三师志愿者协会会长杜黎宏:南粤古驿道研究中心是带有研究性的,但更重要的是为了应用。要把古驿道沿线的乡村振兴落到文旅融合上,要讲好、编好驿道故事,让感兴趣的人有故事可听、可看,在追溯过程中得以唤醒其精神与实现情感互动,成为人们游玩古驿道的持续性方式。

  ·用音乐舞台剧的方式鲜活展示华南教育历史

12

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助理馆员周磾发言。

  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助理馆员周磾:我们在做历史资料的整合过程中,可以挖掘这里面感人的小故事,让历史人物更为丰满,通过音乐舞台剧等形式鲜活展示华南教育历史,而不是只存在于历史资料中。

  ·点线面相结合,设想建设文化旅游产业示范区

13

省文化旅游厅文物保护与考古处副处长黄广智。

  省文化旅游厅文物保护与考古处副处长黄广智:南粤古驿道已成为广东人节假日期间出游的“网红打卡点”,要继续深挖内涵与发展文化旅游。内涵的深挖首先要找出点状的遗存并修复好,挖掘、构建、提升点与点背后的内涵;发挥古驿道线性文化遗产作用,结合乡村振兴等战略,利用文化、旅游等活动构建文化旅游示范区。

  ·配合支持,做好历史资料收集提供服务

14

省住房城乡建设厅执法监督处一级主任科员陈晓涛发言。

  省住房城乡建设厅执法监督处一级主任科员陈晓涛: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全力配合支持省自然资源厅等部门工作,做好岭南大学、东吴大学等学校的历史资料收集提供服务。

  ·要善于借力、实现合作发展

15

省自然资源厅国土空间规划处一级主任科员蹇登亮发言。

  省自然资源厅国土空间规划处一级主任科员蹇登亮:韶关学院基本覆盖了其他10个研究中心的研究方向与专业,有着独特的学术优势和区位优势。韶关境内的古驿道活化利用得到了省多个厅局的政策、资金倾斜以及领导、专家的重视和支持,要善于借力、形成合力,实现快速发展,成为示范。

16 

省自然资源厅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领导小组副组长方为民发言。

  省自然资源厅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领导小组副组长方为民建议:一是开展南粤古驿道基础理论研究,充分发挥学术优势和地缘优势,收集整理相关历史文献、资料、遗存、物品等,形成一批有深度、有质量、有见地的学术成果;二是构建研学实践和交流平台,组织师生开展实地调研、培训学习、爱国教育等社会实践活动,与中大、华工、华农等南粤古驿道研究中心深入开展交流合作活动;三是着力推进历史文化、爱国精神等传承与活化,深挖抗战时期于烽火中坚守办学的华南教育历史,教育救国的家国情怀和抗战救亡的不屈精神,推进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果活化工作,服务文化旅游等产业发展需要;四是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充分利用学校学术交流平台,立体展现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南粤古驿道文化等独特魅力,为我省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工作不断添砖加瓦。

  座谈会上,省自然资源厅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领导小组副组长方为民还向公众发出征集“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标识的号召,希望广大“三师”专业志愿者,特别是韶关学院的师生积极参与设计,省将组织评定最佳方案,为日后各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统一使用。

17

韶关学院党委书记孔云龙发言。

  韶关学院党委书记孔云龙对方为民一行的到来及指导表示衷心的感谢,认为各位专家宝贵的建议对研究中心未来的工作有着指明方向的作用。他表示:韶关学院南粤古驿道研究中心(实践基地)的揭牌以及专家学者的指导坚定了做好南粤古驿道与华南教育历史文化研究工作的信心;坚定了推进韶文化研究,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治理对策和文化支撑的信心;坚定了韶关学院四大战略性发展定位。韶关学院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去研究好、活化好南粤古驿道与华南教育历史。

18

图为领导、专家与学生代表合影。

  出席韶关学院南粤古驿道研究中心(实践基地)的还有韶关学院校长助理吴善添,韶关学院党委委员、党委宣传部部长宋贵林,韶关学院党委委员、校团委书记倪婧,韶关学院科研处处长陈晓远以及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和传承活化志愿服务队学生代表等。

 

  (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自南粤古驿道网,欢迎转载。) 

责任编辑:熊灿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