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烽火历史、传承红色基因”:走进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系列活动梅州分会场活动今日举行
2020-09-03 下午 09:53   来源:南粤古驿道网,采编自“广州日报”   
分享

  今天(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纪念日。广东梅州、韶关、清远、云浮四市联动,举办“铭记烽火历史、传承红色基因”——走进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系列活动。

  今日上午,在梅州分会场,由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梅州市人民政府主办,梅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中国客家博物馆承办的《东迁的中山大学与梅州》图片展在中国客家博物馆展出。梅州市委常委、副市长孙春明参加活动。

1

  该展览以“铭记革命历史,传承红色基因”为主题,是“走进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系列活动之一,展览中的图文资料由中山大学档案馆协助提供。

  今天上午,中山大学临时办事处办学纪念柱揭幕暨办学纪念地挂牌仪式在梅江区金山顶原梅县博物馆举行。1945年,这里作为中山大学临时办事处,当时,来梅登记师生已有百余人,在途中者约近千人,办事处为来梅师生接洽住宿地点。

2

  根据初步调研,抗战时期迁往梅州境内办学的华南高校共有8所,共18处办学旧址。中山大学就是其中之一。

  据悉,中山大学自建校起就与梅州有着深厚的渊源,中山大学首任校长邹鲁是梅州人;中山大学的校舍也由诸多梅州客籍华侨捐资兴建,康乐园里的张弼士堂、曾宪梓堂和永芳堂,即为梅州客属华侨张弼士、曾宪梓与姚美良等人惠及士林的留存。

3

  抗日战争时期,中山大学迁往粤东办学,梅州人民慷慨支持,梅县、兴宁、蕉岭、五华均立即向疏散到梅的中山大学师生提供稳定的教学和居住场地以及粮食供给,缓解学校的燃眉之急。在国难深重的岁月里,中山大学为抗战建国培养了大量人才,创造了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史的奇迹。而梅州人民刻苦耐劳、怀国爱乡、崇尚文化的精神,对中山大学的复课与发展起了非常重要而积极的作用。

  今天,梅州还组织主流媒体和文艺创作团队举行“走进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采风行活动,走进梅州市中国客家博物馆,梅江区金山顶原梅县博物馆,五华县岐岭镇荣福村粤北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兴宁市朝天围、报福寺等地,铭记烽火历史,传承红色基因。

 

  (原文刊登于“广州日报”,记者为陈家源,南粤古驿道网采编整理。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南粤古驿道网联系。)

责任编辑:周文娟 何洛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