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亚运十周年”回顾专访(4):亚运,一次改变一生的抉择
2020-04-04 下午 03:30   作者:原广州亚组委广播电视与媒体服务部 高岩   
分享

  时光过得飞快,不知不觉中,广州亚运会圆满落幕已10周年,回首过去,有硕果累累的喜悦,有与同事协同作战的艰辛,也有遇到困难和挫折时的惆怅。投身到广州亚运会的筹备之中,可以说是机缘巧合,也可以说是命中注定。“巧合”在于,我本打算在亚运会结束之后就回去北京继续我原来的工作和生活。“注定”在于,这一次的选择,竟让我此后一直扎根在了广州。

  说起参与广州亚运会的筹备,就不得不提到我在北京奥运会的经历。2008年初,我从北京晨报社借调到北京奥组委奥林匹克大家庭饭店(又称总部饭店)团队,参与媒体运行工作。奥运会期间,总部饭店是国际奥委会办公和举行会议的场所,也是北京奥组委与国际奥委会举行每日协调会的重要地点,更是国际奥委会的赛时指挥中心。当时,我和团队成员负责筹建场馆的新闻中心、新闻发布厅,提供媒体访客卡办理和新闻服务等工作。北京奥运会结束之后,我依旧心潮澎湃,很难想象当时二十来岁、毕业没几年的我,在亲身参与世界级运动会的筹备工作之后是何等的骄傲与自豪,在那里,有各级官员、高材生、志愿者,然而最大的收获却是让我明白了什么是团队精神,拥有了极强的工作责任心。

  北京奥运会结束之后,我毅然辞去了北京的工作,挥别了北京的家人,踏入了广州这片土地。作为一名独生女,我从来没有离开过北京,这一次决定,却改变了我的命运。

  来到广州后,我就与亚运战友一起开启了在广州的集体生活,适应着广州的人、事、物,到现在还有一些让我印象深刻的事情。 

1

2

  保持思考

  2009年1月,我来到广州亚组委后任广播电视与媒体服务部媒体支撑服务处项目副主管,主要负责制定亚运会、亚残运会媒体注册政策,编写媒体注册手册、媒体注册指南等文件,筹办“分赛区媒体服务工作会议”、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新闻媒体大会。赛时期间,我任注册中心团队外部客户团队经理,负责亚运会、亚残运会境外人员注册工作。

  到广州后,我发现,亚奥理事会没有明确的媒体注册要求,当时的媒体注册政策一片空白,此时距离广州亚运会开幕仅剩一年多的时间,为此,我开始深入研究北京奥运会、多哈亚运会注册政策,多次赴北京向外交部、公安部、港澳办、台办、国家体育总局、广电总局、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等部门和单位协商,汇报媒体注册、制证、背景审查、口岸签证、数据处理等工作,预估广州亚运会、亚残运会媒体人数与构成,控制与调配亚运会、亚残运会中国境内媒体注册数量及配额,在明确主转播商、持权转播商、文字和摄影记者注册工作职责及分工等一系列基础工作后,制定了《第16届亚洲运动会媒体注册政策》《第16届广州亚运会非持权转播商新闻准入规则》《非持权转播商承诺书》《摄影记者承诺书》等政策性文件,编印了《第16届亚洲运动会文字和摄影记者注册指南》《第16届亚洲运动会文字和摄影记者注册手册》《媒体注册申请表》等注册文件。媒体注册政策的出台,奠定了媒体注册在亚组委注册工作中的领头地位,填补了亚运会历史上媒体注册细则的空白,顺利完成注册系统搭建并按时向各国媒体机构开放。

  这项工作与亚组委很多工作一样,为我们年轻人提供了很大的工作平台和展示空间,绝大部分人都独立承担着某一领域从统筹布局到具体实施的各环节工作,我们必须充分思考问题,再寻求解决之道,这种精神直到现在都激励着我,无论身在何种环境,从事何种工作,我都会认真研究,保持对工作的思考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

  锻炼积累

  我所在的媒体支撑服务处承担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筹备两次世界新闻媒体大会,这项工作本有同事负责,她也打下了非常好的工作基础,奈何她另有原因在第一次世界新闻媒体大会筹备前无法继续负责,我就自告奋勇地承担了她的工作。当时我们梳理了亚组委所有部门的汇报稿件,安排汇报人彩排、演讲、走台等,组委会副秘书长也带着我们一遍一遍地修改各部门的陈述稿,希望能将广州的筹备情况更好地在国内外媒体面前展示出来,但是时间紧、任务重,由于压力太大,有一次在楼道里我抱着同事哭了起来,所幸不负众望,第一次世界新闻媒体大会非常成功。

3

图为第一次世界新闻媒体大会。(作者提供)

  有了第一次世界新闻媒体大会的筹备经验,同时作为一名“资深”的组委会注册人员,在第二次世界新闻媒体大会上,我被组委会副秘书长临危受命,代表亚组委注册中心负责上台答记者问,比较欣慰的是,我沉稳应对了中外记者对媒体注册筹备工作的疑问,向亚洲各国媒体和与会代表介绍了媒体注册内容。这两次会议的筹办经历使我收获颇丰,统筹协调能力得到了锻炼提高,更积累了宝贵的工作财富。

4

图为第二次世界新闻媒体大会。(作者提供)

  团队协助

  作为部门第一批转入团队的工作人员,我在2010年1月带领2名同志进入注册中心,负责注册中心筹建和外部客户(境外人员)注册团队管理工作。对外客户注册的服务对象主要包括代表团(运动员和随队官员)、技术官员和媒体三大类。2010年1月份,9名组委会工作人员进入团队,11名团队工作人员2月-6月到位,8名挂职锻炼公务员8月到位,由于人员到岗时间不统一,加大了工作难度。注册工作启动之初,注册团队面临着人员少、任务重以及对注册了解不深的困难,团队成员不得不在最短的时间内抓紧熟悉亚运会注册政策。注册是各类人员参与运动会的第一步,与其他团队不同的是,当比赛场馆团队还在准备的时候,注册中心已经开始了“战斗”,承担着海量资讯处理、证件制作发放、协助入境等看不见的“背后工作”。

  亚运会注册工作的第一个难点是数据处理与制证。亚运会注册系统主要由三大子系统组成:预处理系统,ACR系统和制证系统。由于注册系统的复杂性,子系统之间的对接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出现过数据错误。此外,回收的注册申请表质量也参差不齐,既有难以识别的,也有信息不完整的,为此,注册团队在数据核定与更正方面消耗了较多的时间和精力,这给后续的工作带来了不小的麻烦,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整体的进度。同时,注册程序稍显繁杂,必须同时返回纸质版和电子版申请表的要求极大地延长了申请递交的时间,若能只用一种介质提交,并提供选择,可能更趋于人性化和可操作性。不过,在注册团队和数据团队的通力合作下,困难被一个个克服,障碍被一个个跨越,终于赶在广州亚运前夕把所有的问题理顺、解决。完成了这一步,亚运外部客户注册的百米赛跑就完成了90米。

  另一个难点是证件制作与发放。当时证件发放以邮寄为主,自领为辅,发放原定于9月初开始,但由于不可抗力因素推迟到了10月初,出现了很多突发状况。还记得某天半夜时分,我被临时通知前往省外办开会,研究境内媒体机构聘请的境外媒体人员注册问题。此外还发生了参会人员尚未注册却抵达广州、迟迟未收到证件不能入境,或是入境受阻等情况,特别是在开幕式临近前几天,部分已抵达广州但尚未取得身份注册卡的参会人员倍感焦急甚至无助。面对困难、解决困难,注册团队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和充分的耐心尽可能为他们提供帮助,并提供解释和安抚,在一些危急的时刻顺利化解了矛盾,多次避免了事件的升级。

5

图为注册中心外部客户团队合影。(作者提供)

  注册工作涉及的部门繁多,注册团队只是整个注册大流程的一个枢纽,没有职能部门和相关领导的大力支持,仅仅依靠注册团队一己之力,注册工作将寸步难行。同时,注册工作也是一项持续时间长、工作压力大、对人员素质要求高的任务。团队每一位成员自加入起,都以能参与亚运盛事筹备为荣,以成功举办亚运盛事为己任,以最饱满的热情、极强的工作责任感及良好的工作素质投身到本职工作中,为团队完成外部客户注册工作提供了坚实的人力保证。在注册高峰期,团队成员几乎日夜加班,一天十几个小时奋战在工作岗位上,有的同事近三个月未能休息一天,有的甚至一连几天都无法回家看看才数月大的孩子。在开幕式前后,团队成员也全部投入到一线岗位,在各注册分中心直接与客户面对面,全力以赴地沟通协调,解决问题,获得了客户群的一致好评。

  亚运期间,外部客户团队作为组委会对外服务窗口代表了组委会和广州的形象,能够顺利完成注册任务,依靠的是团队的力量。我们28名外部客户(境外人员)注册团队的工作人员受理注册咨询10000余次,接受申请各类人员注册申请42530份,协调背审、签审500件,涉及亚洲、美洲、欧洲、非洲、大洋洲共50各国家和地区,邮寄包裹1300余件。最终,团队人员克服了种种困难,最终圆满完成了广州亚运会、亚残运会的注册重任。

  最近,广东一直在积极开展南粤古驿道活化工作,这将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活化利用、非遗、体育赛事、文化传播等进行了有机整合。同时,亚洲青年运动会将于2021年在汕头举行,我正是因为参与亚运筹备的原因留在了广州,成为了一名汕头媳妇,我衷心希望能以此为契机,提升汕头城市形象,加快城市建设与发展,将潮汕人勤劳、拼搏的精神融入到亚青会的筹办之中,奋发拼搏,不负众望。

 

  作者简介:

  高岩,原2010年广州亚组委广播电视与媒体服务部副主管,目前从事网络安全与信息化服务工作。

 

  相关阅读:

  “广州亚运十周年”回顾专访(1):幸运的参与,激情的故事

  “广州亚运十周年”回顾专访(2):这注定是一个难忘的历程

  “广州亚运十周年”回顾专访(3):我和我的亚运记忆

 

 

  (注:除注明外,其他图片来源于网络,由南粤古驿道网补充。)

  (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自南粤古驿道网,欢迎转载。)

责任编辑:江家敏 周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