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旼工作室和楣杆石夹
2021-01-11 下午 03:30   作者:叶俊新   
分享

1

图为平远中行易屋石楣杆缠龙。

  为何说“耕读文明是我们的软实力”?

  “在危机期间,发生一种在过去一切时代看来都好像是荒唐现象的社会瘟疫,即生产过剩的瘟疫。社会突然发现自己回到了一时的野蛮状态;仿佛是一次饥荒、一场普遍的毁灭性战争,使社会失去了全部生活资料;仿佛是工业和商业全被毁灭了,——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社会上文明过度,生活资料太多,工业和商业太发达……”(《共产党宣言》)。几千年来生生不息的中华文明有一种自我修复的能力,我们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必须继承耕读文明的好东西。旧时公尝(主要是公田)制度有可取之处,楣杆是客家优秀传统文化的某种象征。

2

图为平远热柘磜上黄竹坪村。

  《寻乌调查》记有一事:“寻乌唯一的现存举人古鹿苹,他的父亲是个雇农,苦得没有饭吃。他小时提个小篮子卖小口(糖子、荸荠、咸萝卜等等),后来读书,先生见他聪明,不收他的学费,以此读出头来。”(《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集》,人民出版社,1982年12月版第163页)在寻乌相邻的平远,族人生活再苦,只要懂规矩,不懒惰,是可以轮着耕公尝田的,还可轮着用大塘养鱼,利用公山。要是聪明,穷孩子也可由公尝供读书,清代考取了贡生、举人、进士的,公尝为其立楣杆。民国时期还保持这种供读书制度,人民空军大校叶平,小时两兄弟从海外被送归来,穷的很,公尝供他一直读到中山大学,后在抗战期间投身革命,加入了东江纵队。平远这样读书参加革命的青年不少。公尝去除其封建剥削性质的东西,就相当于现在乡村的村民理事会,通过发动捐款等有一定的经济实力,能有效解决一些难题。

3 

 

  程旼工作室

  据福建寿宁的陈增光回忆:习大大喜欢看县志。他每到一个地方就要调阅当地的县志,他说不看县志就不了解这个县的过去和现在,就难以深入认识县情,光靠我们这样跑了解不够。习大大在寿宁推崇焦裕禄和冯梦龙。冯梦龙留下一本《寿宁待志》(“待”是谦虚提法),冯提倡男女平等,还创立了“无讼”理念,提倡把矛盾解决在基层,这样到了一定程度就没有人来申诉了,也就是“无讼”。(《习近平在宁德》,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20年1月出版第6-10页)。

  现干部到梅州和平远任职或调研,若不知客家先贤程旼,即等于未来梅平。先贤程旼即是梅州客家文化的代言人之一。程旼文化时代意义一是民族文化融合,二是“无讼”。程旼以德化人,“里人偶有争论,不鸣之官,而质成于旼。旼谕以曲直,咸为心服;或望其庐,立自愧赧,刻责而返。”

  2016年8月,笔者代为县“两学一做”宣讲员之一,正好该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一再强调“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灵机一动,以《不忘初心 忠诚任事 做苏区好党员》为题目,对长田镇官仁村、热柘镇小柘村、县纪委、县城建局等进行了宣讲,介绍我党的历史和中央苏区平远的红色历史。以“不忘初心”为专题在基层宣讲算是提早了好几年。又因当时自己正深入探究程旼,觉得基层党员干部要充分培养和发挥徳高望重的长者在村民理事会中的作用,最好能设立程旼命名的工作室。此后,长田、热柘镇党委重视,建立了“程旼工作室”。挂点长田的县政法委同志及时总结并指导,乡村治理成效显著。

4

图为平远大柘镇姚璋进士故居程旼工作室。

  宋朝典籍《舆地记胜》录有徐庾诗:“程敀(旼)当年一匹夫,不操三尺正群愚。片言能使争心息,万里江山姓与俱。”世界客都梅州是汉族七大民系之一客家人的集散中心和主要聚居地,也是客家话标准音原生带。现梅州所属大部分地区在南朝齐(公元478年)开始,曾被称作程乡,“程乡”或县或州先后持续1300多年。程乡名县是源于平远坝头居住的客家先贤南齐处士程旼。在1994年的第十二届客属恳亲大会《客家名人展》118位先贤、名贤中,程旼位居榜首。

  2016年以来,平远县由长田镇、热柘镇各村开始,全县136个行政村和7个居委会普遍建立了“程旼工作室”。其探索以村民理事会为载体,坚持“党建引领、理事会主导、民众参与”原则,探索推动“一带一法四参与”(一带即党建带动,一法即活化利用程旼以德化人工作法,四参与即广泛发动村民自主参与议事、参与调解、参与建设、参与治理)社会治理创新模式。2019年12月29日,由法制日报社指导、法治周末报社主办,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政府研究院协办的“礼赞祖国·社会治理创新典范暨第五届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成果交流会”在北京召开。会上,梅州市荣膺“2019社会治理创新典范城市”称号,平远县荣膺“2019社会治理创新典范县”称号。平远县委政法委被评为“2019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优秀单位”,《创新“一带一法四参与”模式打造乡村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入选《2019社会治理创新典范案例汇编》。

  热柘镇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运用村民理事会“一带一法四参与”社会治理创新模式,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深化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全力维护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2019年全年无集体越级非法上访事件。

  长田镇村民自治与德治深度融合,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逐年提升。长田镇党委副书记张天说:据统计,2019年1至6月份,我镇村民理事会共参与各类议事、调解、建设、治理活动90多件,收集掌握各类民生问题75宗,调解各类民事纠纷78宗,调解成功率达100%。

5

图为大坪里石楣杆。

 

  平远楣杆石夹

  据不完全统计(有待补充纠错),在平远全县村情调查中,发现平远89个自然村现存有清代128副楣杆夹石(1副至6副不等,包括石楣杆),差干3,仁居13,八尺21副,河头9副,上举8副,泗水13副,东石27副,中行14,大柘9,长田1,热柘10。其中仁居镇黄畲南龙村、八尺镇筀竹村莲塘淹、泗水镇文贵云溪村、东石镇洋背三岭村、中行镇中行村坳背、中行镇中行合华村等自然村现存有完整石楣7(道光年间2,咸丰年间5),其他的仅剩楣杆夹石。

  明确时间立的楣杆夹石有90副:现存平远最早立的楣杆夹石是长田镇长庆稻松村有清代的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己卯科岁进士黄济春所立,最后立的有确切时间的是东石镇东汶上汶村当铺下老屋林成荫在宣统元年(1909年)立的一对楣杆夹石。平远楣杆夹石雍正年间1副(在八尺镇八尺大同村),乾隆年间共有7副,嘉庆年间10副,道光年间11副,咸丰年间22副,同治年间9副,光绪年间27副,宣统年间2副。

6

图为东石刘述元楣杆夹石。

  梅州首位进士唐代黄僚故居在平远东石上黄地村,仅存破败屋迹。平远建县以来有5位进士。进士韩元勋、谢升庸的没发现,进士刘述元和姚璋留存有完整楣杆夹石,肖汉申仅存在考取进士前拔贡所立楣杆夹石。

  例贡生所立30副,其他的为贡生(包括恩贡、岁贡、岁进士、恩进士等)所立。贡生,也称岁贡,通常记作“岁进士”,明清时每年或二三年从各府、州、县学中选送生员升入国子监就读,成为岁贡。例贡,也记作“例进士”。拔贡是每六年或十二年举行一次,是科举正途。例贡是清代科举制度中贡入国子监的生员之一种。因为不由考选而由生员援例捐纳,故称例贡,不算正途。平远例贡生夹石多在咸丰、光绪年间立的,还有是同治年间的少数。例贡生竖楣杆不是虚荣,是对读书人的向往。

7

  客家地区散落在广大乡村的楣杆,不仅是宗族激励读书人的方式,也是为耕读文明竖起的旗帜。现平远畲脑等地乡村又重新在老石楣杆夹上立了楣杆(有木制的)。据梅州日报傅记者说,八尺镇特意从韩元勋故居附近土里挖出了刻有字的楣杆石。前些天,热柘镇曾聘请的村情普查员、文化老林站长电话里说,热柘镇小柘村举人刘堡(刘乃堡)的石楣杆刚在池塘里寻出来了,“花了好大神气!”刘堡是乾隆辛酉科举人。山区小县平远,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建县后至明崇祯壬午蓝梓共出了8位举人,清代出了姚辉、姚书升等51位举人。

8

  因村情所录姚璋楣杆夹石的刻字“甲寅二恩科中式举人”有不解,2020年11月18日与方志同志一起调研其清河村上老屋故居,发觉举人姚辉、姚书升也是共个祠堂。查当年恩科仅一科,“二”处应该是空位有两横石纹,后人加字其中,即“甲寅恩科中式举人”。

  平远全县楣杆夹石刻字许多无法辨认清,普查中很多把“秋月”“冬月”“吉旦”等读成“秋日”“冬日”“吉日”,漏字的较多。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平远县志》有姚璋进士小传:“姚璋,号达斋。性聪敏,十岁能文,邑侯李一见,目为伟器。虚怀善下,谦德弥光。中乙卯进士。抚宪瑚钦其品学,延主端溪讲席,授广州府教授。明经义,崇实行,一时文风士习,济济有成,有苏湖造士风。卓异,升国子监监丞,改补端州教授。课士精勤,老而弥笃。远近士林争为钦仰。”姚璋似以教为乐。我们看到上老屋也立了“程旼工作室”的牌子。

  地情普查是很细很苦但很有意义的工作。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到民国初期,平远地方历史记录断了90多年,只能从楣杆、墓碑和《采芹录》以及各姓族谱、零碎文献中拼凑,平远文脉传承要靠众人的力量。感谢各镇、县地情普查员提供资料与图片!

 

  附:《平远89个自然村现存有清代楣杆夹石》

  1.差干三达鹧鸪垄村谢永言老屋门坪右侧楣杆夹石,刻有清咸丰八年(1858年)“恩授例进士谢绳因立”。

  2.差干湍溪溪岭村该村传统民居七世祖屋前有楣杆夹石,上刻“旨奉甲午岁恩进士谢其绳立”“道光十四年季秋月吉旦”。

  3.差干镇湍溪湍东村儒林第老屋大门右侧竖有一对楣杆夹石,上刻“恩例贡元谢延耀”“咸丰七年季冬吉旦”字样。

  4.仁居镇畲溪下畲村江夏堂屋门前的楣杆夹石上刻有文字“咸丰十一年辛酉岁冬月吉旦”。

  5.仁居镇麻楼坪上村上陈屋有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例进士陈学臣的楣杆夹石。坑尾陈屋有立于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的华表,上刻陈名达祖孙三代功名。新楼上有清咸丰十年(1860年)例贡元陈为霖的楣杆夹石。

  6.仁居镇木溪高陂村大屋场有楣杆夹石,立于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

  7.仁居镇社南村竖了6根楣杆。

  8.仁居镇黄畲南龙村仙坑坑里祖屋侧存有三副楣杆夹石,其中一副上刻“大清咸丰八年恩贡生韩文元立”字样。大坪里存有一座石楣杆,刻有文字“大清咸丰八年戊午仲冬吉旦”“奉旨恩拔贡元韩辉忠立”。

9

  9.仁居镇凤仪罗石角村杨芳腾老屋右侧存有一副楣杆夹石,立于清道光二年(1822年),上刻“壬午科乡试中式三十七名举人杨芳腾立”。

  10.八尺镇八尺下金井村金谷坑祖屋门口有楣杆夹石三副,其中一副刻有“大清嘉庆甲子科奉”“旨恩授贡生韩道五立”字样。

  11.八尺镇八尺大同村门楼右方有一副楣杆夹石,高约2米。刻有文字“恩贡生诰授奉政大夫肖泳辉立”“加街光禄清雍正肖泳辉立”。

  12.八尺镇八尺金溪村豪珠窿老屋旁有楣杆夹石一副,由于年代久远,石刻文字难于辨认。

  13.八尺镇角坑崩岗村苎坑里有楣杆夹石一副,刻有“光绪八年壬午科”“岁贡生肖廷举立”字样。

  14.八尺镇角坑上水村杨梅坑楣杆夹石上刻“贡生肖其渊立”“同治六年丁卯岁”;昌楼下楣杆夹石上刻“旨恩进士肖华光”“道光癸卯年吉旦立”。

  15.八尺镇凤头四阁村上俚尾存有楣杆夹石一块,刻有文字“嘉庆二十年乙亥岁冬月韩庭攀立”。

  16.八尺镇筀竹村莲塘淹韩姓祖屋和五云堂分别立有一座四角底座的石楣杆,均建于清道光十八年(1838年),其中莲塘淹祖屋楣杆夹石上刻“吉恩进士韩吉丹立”“道光十八年戊戌岁冬月”。

  17.八尺镇南塘九富石村石下韩屋侧存有楣杆夹石三副,刻有文字“嘉庆元年添黍参军韩国元立”“嘉庆十七年韩献麒立”和“光绪元年孟冬月吉立”“□□岁贡生韩锡元”。

  18.八尺镇南塘河坑村张姓祖堂侧有一副楣杆夹石,上刻文字“恩旨贡元张任荣立”“嘉庆二十五年庚辰科秋月奉”。

  19.八尺镇樟田村里沈氏老屋侧立有楣杆夹石一副,上刻文字“恩赐贡生沈稀乾立”“道光九年乙丑岁孟冬月奉”。

  20.八尺镇肥田曾田村存有2副楣杆夹石,其一为车朋上楣杆夹石,上刻有文字“嘉庆六年选拔贡生肖汉申立”;另一副为下墙背楣杆夹石,上刻文字“同治八年十二月十六日”“例贡生肖逵华吉旦”。

  21.八尺镇肥田白莲塘村肖氏祖屋前有楣杆夹石3副,石柱已断,字迹模糊,无法辨认。

  22.八尺镇石峰峰下村沙坪里有一副楣杆夹石,刻有“恩科乡试中试三十三名举人韩述菼”“清乾隆乙卯年立”文字。

  23.八尺镇排下村坎下围龙屋旁立有楣杆夹石1副,因时间久远,石刻文字模糊不清。

  24.河头镇象牙西洋村老屋前有两副楣杆夹石,字迹模糊,无法辨认。

  25.河头镇象牙村门坪右侧立有楣杆夹石。

  26.河头镇象牙黄土岭村渤海堂两侧存有楣杆夹石两副,左侧仅存一块,刻有“同治乙丑优贡生吴乃聪立”。

  27.河头镇樟坑嶂下村老屋门前有一副楣杆夹石,刻有文字“同治元年壬戌岁秋月恩进士刘德修”“立于同治元年”。河头镇田心村张屋旁边的河边码头旧址原有四副楣杆夹石。

  28.上举镇畲脑村里现存山瓦吴氏宗祠塘沿两侧共竖有五副楣杆夹石。

  29.上举镇畲脑村下村村里有刻有“例贡生吴焕流”文字的楣杆夹石,立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现存于龙栏岗老屋门口。

  30.上举镇畲脑村上村有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立的楣杆夹石,存于立新居民点。

  31.上举镇八社胜城村谢卢祠堂塘沿右竖有贡元(恩例)谢纶均(号谢九亮)的功名楣杆夹石。

  32.上举镇文裕加裕村现存谢仕斁宗祠门口及牛角窝老屋门坪原各有一根石楣杆,现仅剩几截楣杆残石。

  33.上举镇符坑东片村门坪左侧有楣杆夹石,上刻“光绪二十三年丁酉冬月吉旦”“例贡生陈嘉猷立”字样。

  34.泗水镇泗水大神坝村食坑陈姓祖屋前有楣杆夹石,为例贡生陈瑞麟于清宣统年间立;坳下陈姓祖屋前有楣杆夹石,由例贡生陈冠群于清咸丰九年(1858年)立;五代中心屋有楣杆夹石,为例贡生陈庚瑢于清同治元年(1862年)立;食坑陈姓祖妣赖婆太墓前有华表,清宣统年间立。

  35.泗水镇文贵云溪村村角有一条石楣杆,凿制的黄龙由上而下在楣杆上缠绕,楣杆夹石刻有“大清道光二十年庚子岁贡生龙峻猷立”字样。

  36.泗水镇金田黄竹村门口竖有清咸丰年间的楣杆夹石,上刻“例授贡元刘伦明立”字样。

  37.泗水镇梅畲村塘背老屋门口有两对楣杆石夹,分别刻有“同治五年丙寅岁例贡生刘万钟立”“光绪十八年壬子岁例贡生刘缉熙立”字样。

  38.泗水镇梅畲兴明村塘埯有楣杆夹石一对,上刻“光绪三十年甲辰岁例贡生沈其章吉立”字样。

  39.泗水镇大畲村沈氏祖屋门前有沈桂云楣杆夹石,上面刻有“咸丰二年壬子岁中式举人沈桂云立”字样。

  40.泗水镇木联村龙翠洲堂屋门口有楣杆夹石一对。

  41.泗水镇木联文言村中有一对楣杆夹石,高3.5米,花岗岩石材,上刻“光绪二十六年庚子岁林鹏南立”字样。

10

  42.泗水镇大新樟坑塘村杨梅窝刘若雨老屋门坪有两对楣杆夹石,上刻“乾隆壬子科中式举人刘鸣起建立”“贡元清乾隆三十六年冬季”。刘来信老屋门坪楣杆夹石,刻有“贡元刘延章,清道光三十六年丁酉岁”字样。

  43.东石镇明洋程坑村李屋旁竖有李朝立的功名楣杆夹石。(村民家中有一块匾额,制于清乾隆十年(1745年),匾额正中刻“岁进士”,右侧刻文字“特授江南江宁安徽军池大庐凤桢六泗滁和广等处承先布政使加三级记录三次李兴裕拣选知县借补江宁政司库厅李□”,左侧刻文字“恩拔贡元李朝立皇亲乾隆拾年已丑岁冬季秋吉旦”)

  44.东石镇明洋洋塘村中有恩进士黄大春楣杆夹石,立于清嘉庆十年(1805年),现存于蕉坑子居民点村道旁。

  45.东石镇双石石磜村屋门口左侧有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例贡生朱光荣竖的楣杆夹石一对。

11

  46.东石镇锡水锡树巷村李姓祖屋门口立有一根圆形花冈岩石凿制的完整的楣杆,高17米,分四段组成。楣杆夹石侧面刻有“咸丰八年戊午岁孟冬月吉旦”“由国学钦加例贡生李应春立”字样。村中还有楣杆夹石六对。吴姓宗祠门口有吴湘的夹石,为清道光十三年(1833年)癸巳科进士。

12

  47.东石镇洋背三岭村丘氏宗祠前竖有两对楣杆夹石和一根完整的石楣杆。石楣杆高15米,共分为四段,基座夹石上刻“咸丰七年丁巳岁孟春月”“恩授例贡生邱明善立”。该村西部山上存有一对墓前石制华表,上面分别刻有“乾隆乙卯恩科中式二十二名举人李烓璋立”“乾隆壬子科中式二十八名举人李品璋立”字样。

  48.东石镇汶水村墩子上林姓祖屋门口有楣杆夹石四对,龙珠陂老屋门口的林云光(贡生)楣杆最完整,围里老屋门口竖楣杆者为举人林伟和。

  49.东石镇东汶新田村清乾隆九年(1744年)竖的楣杆夹石有两对,存于茶园下刘姓祖屋前,左边一对夹石刻文字“甲子科中式举人刘述元”“乾隆九年仲冬月吉旦立”,右边一对夹石仅存一块,上刻“乙丑连捷进士刘述元”。(刘进士拟写的居室联:“敬人让人非畏人,容人是福;知事省事岂怕事,忍事为高”。刘述元(1714—?),清乾隆十年(1745年)进士,曾任四川省通江县知县,著有《六有堂稿》和《铁峰吟草》。)

  50.东石镇东汶上汶村当铺下老屋门口立有一对楣杆夹石,上面刻有“宣统己酉科孟冬月吉旦拔贡生林成荫立”字样。

  51.东石镇凉庭信义村有清乾隆六十年(1795年)恩进士林煃堂功名楣杆石刻,清嘉庆十五年(1810年)林正荣功名楣杆石刻。

  52.东石镇凉庭村刘一川宗祠门前存有钦加国学例授贡元刘兰玉、刘良玉楣杆夹石一对,上面刻有“咸丰九年己未岁孟冬月立”等字样。

  53.东石镇凉庭新丰村有清咸丰八年(1858年)恩进士林桂云楣杆夹石,有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例贡生林绍唐楣杆夹石,有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举人林三登楣杆夹石等。

  54.东石镇白岭村曾姓祖屋门口立有一对楣杆夹石,上刻“光绪二十九年癸卯冬月吉旦”“由大学生加捐贡元曾汝舟立”。

  55.东石镇太阳村有刻于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的赖起凤恩进士楣杆夹石,有刻于清嘉庆年间的刘体仁华表,有刻于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的赖庆祥楣杆夹石,有刻于清咸丰七年(1857年)的赖德扬楣杆夹石。

  56.东石镇茅坪村中桥头李廷恒创基屋左前方门坪上竖有两根楣杆夹石,一根刻有文字“光绪戊寅由增生候选儒学训导李光昭立”,另一根刻有“咸丰壬子科考取第一名恩贡生李根深立”字样。马姓祖屋门口立有一对楣杆夹石,上面刻字内容为“光绪三十四年戊申岁孟冬月吉旦”“恩授例贡生马绍援立”。

  57.东石镇黄地上黄地村王氏祖居门口有楣杆夹石,上刻“光绪三十四年戊申岁仲秋月吉旦”“恩授例贡生王宏甲立”。

  58.东石镇中村王姓祖屋门口有功名楣杆夹石,刻有“光绪十七年岁次甲午季冬月吉旦”“由监生例授贡元王文海立”文字。

13

  59.中行镇中行村坳背易姓老屋门前的2条石楣杆和4副楣杆夹石上,有石刻文字“钦授大学贡元加授候选直隶分州易缵纲”“咸丰四年甲寅岁季秋月吉旦立”“钦授邑庠生易见贰□□议权正九品易□云”“道光拾三年癸巳岁吉旦立”和“例授进士易绩纲”;河背张姓老祖屋左侧的楣杆石上刻文字“大清咸丰八年戊午岁孟秋月”“旨奉例恩授进士张献清”。

14

  60.中行镇中行合华村易姓老屋左右有两座石楣杆。左边楣杆已毁,仅存楣杆夹石,刻有“明经进士县丞衔易焕森、弟例授贡元焕标同立”“光绪三十四年戊申岁□月□日”字样。右边保存尚好,为圆形花岗岩楣杆,高12米,共分为四段,第一段通身浮雕,一条黄龙由上而下缠绕楣杆,楣杆夹石刻有“奉旨恩赐文林郎易璧光,岁贡上乾”“奉旨钦命例授恩进士易遇春立”“咸丰七年丁巳岁季冬月吉旦”字样。

  61.中行镇官坑石燕村陈姓祖屋右侧有一块立于清代的楣杆夹石,刻有文字“德辉男监生炳南立”。

  62.中行镇官坑平安畲村黄姓祖屋前左边有一副楣杆夹石。

  63.中行镇仲石村的民居、宗祠门前共存有6副楣杆夹石。因为年代久远,上面字迹模糊,其中神嘴下张姓老祖屋楣杆夹石刻有文字“嘉庆八年癸亥岁禀贡生张嘉谷立”,张氏明公祠楣杆夹石刻有文字“光绪廿年附贡元张庇□立”。

  64.大柘镇杞园高甸村姚氏祖屋门口有楣杆夹石石刻“癸卯科优廪贡姚拱文”“清光绪二十九年夏月”。

  65.大柘镇梅东上梅南村姚必崇祖屋门前有一对楣杆夹石,上面刻有文字“例贡进士姚焕元”“清光绪六年立”。

  66.大柘镇梅东下梅南村林姓七世林肇基祖屋门坪一侧竖有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刻制的楣杆夹石,夹石一面刻有文字“诰俸恩进士林良汉”。

  67.大柘镇梅二凤朝坑村李氏祖屋侧有楣杆夹石一副,因时间久远,石刻文字模糊不清。

15

  68.大柘镇清河村上老屋门坪左侧立有一副楣杆夹石,刻有文字“甲寅恩科中式举人”“乾隆五十九年仲冬月吉旦立”,“乾隆六十年乙卯”“殿试第三甲三十二名进士姚璋立”。

  69.大柘镇岭下村正南姚屋前门坪有楣杆夹石一对,上刻“光绪二十九年仲夏月吉旦”“癸卯科优廪贡元姚拱文立”。

  70.大柘镇坝头村下竹园惠安第侧有一副楣杆夹石,上刻“咸丰六年丙辰岁仲冬月”“恩授例贡生余倩元立”。

  71.大柘镇东兴万子里村树楣屋宗祠门前左侧立起一座石楣杆夹石残迹。

  72.大柘镇贤关岭下田子里村吴姓居民点尚存楣杆夹石两块,高2米,为清代吴其可考取了功名后所立。

  73.石正镇南台村沙坵老屋门口立一对楣杆夹石,上刻“为伊佐考取贡生第一名立”。

  74.石正镇石正高车头村谢天信祖屋池塘边存一根楣杆夹石。

  75.石正镇石正赤岭村槐花树下王仰泉祖屋门前池塘左侧古井旁存有楣杆夹石。高陂子老屋,屋前池塘中有400多斤重的练武石,屋侧旁有楣杆夹石,上刻“旨恩拔贡元王玉书立,同治二年癸亥孟春”。槐花树下老屋前也有楣杆夹石。

  76.石正镇西湖村侧面虎钟屋前池塘右侧残存一条楣杆夹石,上刻“同治五年丙寅岁冬月吉旦,旨恩拔例进士钟献谟立”。

  77.石正镇坪湖桥子头马屋侧有楣杆夹石,上刻“旨例授恩贡生马步青”“大清咸丰八年戊午岁”。

  78.石正镇中东茶园下村门前池塘两侧有立于清嘉庆年间的楣杆夹石,上刻文字“岁进士凌鹏翰立”。

  79.石正镇中东塘头下村王郊围龙屋池塘外侧有一对楣杆夹石。

  80.石正镇先锋龙坑村王宏浩祖屋前池塘侧有“明经进士”王薦士的楣杆夹石,上刻相关文字。

16

  81.长田镇长庆稻松村有清代的楣杆夹石,上刻“康熙三十八年己卯科岁进士黄济春立”。

  82.热柘镇磜上村中心屋门前池塘边有一对楣杆夹石,分别刻有“大清嘉庆元年丙辰岁进士叶大有立”“嘉庆十三年戊辰岁进士叶凌云立”“光绪壬辰岁进士叶瀚敬立”。

  83.热柘镇磜上黄竹坪村张鸿烈贡生楣杆夹石,立于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字迹模糊,存于黄竹坪祖屋池塘边。

 84.热柘镇小柘村存有刘姓例贡生和恩进士(贡生)蓝英的楣杆夹石,上刻文字。

  85.热柘镇上山下村张姓、蓝姓祖堂门口各有一对楣杆石夹,字迹模糊,无法辨认。

  86.热柘镇上山方上村刘姓祖堂门口南侧存有一对楣杆夹石,刻有文字“乾隆四十二年季冬月吉旦丁酉科恩贡元刘辉立”。

  87.热柘镇热水墩上村丘姓祖堂门口存有一对楣杆石夹,刻有“例授贡元丘啟瑞咸丰柒年丁巳岁冬月吉旦立”。

  88.热柘镇热水院境村钟姓祖屋大门前有一对楣杆石夹,为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举人钟丕章所立。

  89.热柘镇下黄地柚树下村吴姓祖堂屋大门左侧存有一对楣杆夹石,上刻文字“咸丰十年贡元吴肇康立”。

 

  资料来源:平远方志资源库

 

  作者简介:

  叶俊新,梅州市平远县地方志办公室副主任、叶剑英研究会会员。

 

  (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自南粤古驿道网,欢迎转载。) 

责任编辑:何洛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