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活化粤港澳“胜利大营救”红色记忆
2023-05-25 下午 02:53   来源:南粤古驿道网 彭野   
分享

  5月20-21日,由国家体育总局文化发展中心指导,广东省体育局、自然资源厅、文旅厅主办的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第75站跑进江门市台山市都斛镇东滘口,找寻粤港澳三地红色记忆——“胜利大营救”(又名“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活化利用红色资源,赋能乡村振兴。

 

  钩沉|抗战以来最伟大的“抢救”工作

  抗日战争爆发后,因北平、天津、上海、南京、广州、武汉等地区的相继沦陷和国民党顽固派对进步力量的打压迫害,大批文化界进步人士、爱国民主人士转移到暂时未受战火侵扰的香港,通过各种途径发表抗日主张、进步言论,使得香港抗战文化活动空前活跃,成为对外宣传团结抗战的重要阵地。1941年12月,香港沦陷,茅盾、邹韬奋等居港抗日文化人士顿时陷入险境。

  ·南粤古驿道是“胜利大营救”转运的主干线

  自1942年1月开始,在周恩来、廖承志同志的直接指挥与中共香港地下组织的配合下,东江纵队与香港文化界人士取得联系,开始组织分批营救转移。

图为“胜利大营救”营救路线示意图。(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供图)

  省“三师”专业志愿者阿瑞在其《都斛,挂帆飘海向西》研究性文章中分析:转移线路主要有水、陆两条,还有一条粤西海上交通线。南粤古驿道是此次营救转运的主干线。

  其中,少量体弱的人如何香凝女士等走水路,先到淡水,或深圳龙岗,经澳门、中山、台山、湛江等地,才辗转到内地。大部分人则经香港九龙出走的陆路,由东江纵队接应和护送。陆路有东线和西线:东线从九龙出发,翻越山岭,利用了遍布山间、田野的古道、小路,到深圳的白石龙村,再到惠阳的淡水、龙川的老隆,最后到韶关,再往内地大后方去疏散;西线则经广西再往内地。

  粤西海上交通线是极为重要的营救线路之一,长期不被大众重视以致于忽视了其当年重要的地理意义。被营救的文化名人及民主人士乘坐挂一帆的小艇,先由香港“偷渡”至澳门,再由澳门路环转往台山都斛登陆。在进入台山县后,由三埠乘船或者选择陆路,一路向西到达大后方桂林和重庆。因戏剧、电影、新闻等领域的人士较易被日军认出来,夏衍、蔡楚生、金山、王莹、司徒慧敏、郁风、金仲华、梁漱溟、范长江、沈谱、陆浮、陈此生等分两批走此海路脱险。

  这次行动历时半年多,共营救出800余人,无一人被敌人截获,无一人死伤。此举赢得国内外各界人士的赞誉,被认为是“抗战以来最伟大的‘抢救’工作”。

 

  活化|深挖红色文化资源,赋能乡村振兴

  在省自然资源厅指导下,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省“三师”专业志愿者及当地有关部门的反复踏查,当年的粤西海上交通线登陆点已经过数次变迁,但遗留下来的信息能让后人追寻到选择都斛东滘口作为登岸点的理由,那就是她独特的地理位置——潭滘古运河东段。81年前,村中的渔船码头,正是从香港撤离的文化人士、爱国民主人士的“安全登陆之地”。

  ·都斛东滘口是粤西海上交通线登陆点

图为上世纪30年代出版的广东省地图,香港至澳门、台山都斛沿海的地理关系反映在历史地图上,都斛在赤溪北面、台山县城东面。(省“三师”专业志愿者阿瑞提供)

图为都斛东滘口举行“胜利大营救”情景演出。

  东滘口位于江门市台山市都斛镇东部,东临黄茅海,自古以来都是台山重要的出海口。这里距离香港不足80海里,澳门仅48海里。为更好地进行工作,当时的大营救临时指挥部和秘密汇聚点设在了中共地下工作者、台山人陈秋帆担任总管的大中华酒店中。陈秋帆曾与林基路、黄新波等一同在台山出发前往日本留学。留日期间,陈秋帆是中国共青团东京支部成员,曾负责《杂文》《新诗歌》的编辑出版工作。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陈秋帆与夏衍一行撤离到香港。根据组织安排,陈秋帆在其兄长陈孔图开设的大中华酒店担任总管,以隐蔽身份。正是有了这一重关系,加上当时珠海、新会、江门、中山等地区已经沦陷,就有了“澳门坐小艇走水路,到台山都斛”的西线营救线路。大营救期间,陈秋帆利用其大中华酒店及斗山陈氏的社会关系,帮助大量文化名人成功撤离。

图为陈秋帆后人陈京元(中)参加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第75站暨台山都斛东滘口胜利大营救文化之旅活动。

  陈秋帆后人陈京元接受采访时表示,“我的爸爸一生都为了党和人民无私奉献,克己奉公、大公无私,这种精神一直激励着我们后人努力学习和工作,这次活动也让我们纪念诸多革命先辈、重温革命历史,对我们的学习工作都是一种启迪。”

图为修复活化后的东滘口渔村。

  近年,为纪念粤港澳三地共同记忆“胜利大营救”,追寻历史文化名人的红色足迹,按照省政府统一工作部署,省自然资源厅、体育局、文旅厅等全力活化利用东滘口登陆旧址。都斛镇副镇长黄泳仙介绍,都斛“胜利大营救”粤西海上交通线及东滘口登陆旧址保护修复与活化利用目前已基本完成一期工程,建成了包括中国文化名人胜利大营救展览馆、东滘口登陆点码头修复、步道修建、出渔点休憩平台、乡村振兴市集等主体工程,不但提升了东滘村风貌,还挖掘展示了胜利大营救的历史,大大丰富了红色文化内涵,充分体现红色文化赋能乡村振兴。

图为中国文化名人胜利大营救展览馆揭幕。

  5月21日,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期间,广东省政协副主席许瑞生,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副主任吉伟东,广东省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崔剑,广东省地方志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吴伟鹏,江门市委常委、台山市委书记李惠文,广东省自然资源厅总工程师朱国鸣,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文物局局长龙家有,江门市委常委、副市长措旺拉姆等人为中国文化名人胜利大营救展览馆揭幕。

  来自港澳的参赛选手表示,跑进“胜利大营救”东滘口登陆旧址,很是特别,这是粤港澳三地血脉相连的一个鲜活的例子。

图为“胜利大营救”东滘口登陆点总体线路图。(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供图)

图为“文-农-旅”融合,促进乡村振兴。(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供图)

  江门市委常委、台山市委书记李惠文说:“台山是‘胜利大营救’的关键节点,我们在大营救的‘安全登陆之地’——东滘渔村,大力开展“胜利大营救”旧址保护修复与活化利用工程,挖掘、梳理关联历史,打造高质量精品展陈,不仅实现东滘村的美丽蝶变,讲好‘紫红’故事,更联动大纲村林基路‘鲜红’IP,系统展现了波澜壮阔的中国革命史,打造成为新的革命文化地标。”

  他表示,下一步将充分激活侨乡文化、海丝文化、革命文化魅力,加快推进东滘口登陆旧址二期工程,串联上川海丝馆、端芬海口埠、水步草坪里、海宴五丰村等文化节点,通过创建网红“打卡点”、制作“侨”文化短视频等方式,不断展现“自立自强、开拓开放、爱国爱乡”台山人精神,广泛凝聚侨心侨力侨智,打造港澳青年、华侨华人文化交流交往交融基地。

 

  (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自南粤古驿道网,欢迎转载。)

责任编辑:周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