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侨乡台山中秋“银信”传情送祝福
2019-09-11 上午 11:00   来源:南粤古驿道网,采编自“ 中国新闻网”   
分享

  “喂!二姑,我爸从芝加哥汇钱回来给大家买月饼过中秋啊。”近日在广东台山中国邮政端芬支局大堂一储户打电话如是说到。像这样的场景,每年中秋前在台山各家银行外汇办理点都会重复上演,海外台山人中秋节前给中国的亲戚朋友汇钱送祝福习以成俗,这些汇款犹如台山人的现代“银信”。

1

民国时期华侨寄回来的银信中写清楚具体分配金额。(李晓春 摄)

  据中国邮政端芬支局局长李竞铮透露,从农月七月底开始,前来办理外汇业务的储户明显增多,近日仅该办理网点平均每天柜台办理五六十笔,除个别人选择按当天汇率兑换成人民币直接存入银行之外,其他人会选择领取美元或人民币现金带走,也有的通过手机办理相关业务。

  “银信”是清末民国时期粤语方言民众对在海外谋生的华侨华人寄给家人的家信和汇款凭证(或家信中夹有现金外币)的俗称。银信业是台山百年来的特色,2013年银信被列入《世界记忆名录》。如今,在端芬镇海口埠建有银信纪念地和银信博物馆。在海口埠主街上,仍能看到当年银号所留存的印记,吴发常老伯家附近的“萬元號”就是其中之一。

  “听老一辈讲,以前繁荣时期在这条主街上银号就有6家,每逢墟日到银号打听和领取银信的当地民众络绎不绝,尤其是春节、清明、中秋等节日前半个月起,各银号门前更是人头攒动。”吴发常老伯向参观银信博物馆的游客介绍。

2

位于台山海口埠的台山银信博物馆。(李晓春 摄)

  “我村早期移民到国外的妯娌,每逢中秋都会寄钱回来给包括我在内的几位同村好友买月饼,钱虽不多,以前是每人30元(人民币,下同)或50元,现在每人100元或200元,但这份心意、这份感情始终都在。其实,外出谋生也很艰苦,但她们依然坚持逢年过节寄钱回来。”台山人伍银笑老婆婆在谈到海外乡亲逢年过节给她寄钱时说。

3

台城一商场前临时设立的月饼销售点夜市经营。(李晓春 摄)

  中秋节前的外汇涌入促进了台山侨乡的节庆消费。台城及乡镇的酒店、饼家适时推出冬蓉、豆沙、莲蓉、五仁、椰蓉、锦肉等广式月饼供消费者选择。台山当地口碑佳、出品好的酒店或饼家生产的盒装月饼非常畅销,海宴、深井、北陡等镇皮薄馅靓、价格实惠、传统纸筒包装的冬蓉月饼和豆沙月饼亦深受当地百姓欢迎。

 

  (原文刊登于百家号“中国新闻网”,作者为李晓春、郭军,南粤古驿道网采编整理。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南粤古驿道网联系。)

  

责任编辑:吴熹 周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