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骑田岭秦汉古道,领略古人翻越五岭之艰辛
2020-08-02 下午 02:04   来源:南粤古驿道网,采编自“南方+”   
分享

  “桂阳岭,下下复高高,人稀鸟兽骇,地远草木豪,寄言迁金子,知余歌者劳 。”是什么样的一个地方,让一代著名诗人刘禹锡发出这样的感叹?

  顺头岭位于连州市大路边镇,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村里有一条顺着山势蜿蜒逶迤的古道,这里曾是秦汉时期沟通五岭南北的第一条古道。

1

  秦汉古道陡峭险峻,上山下岭很是艰辛。一千多年前,刘禹锡被贬连州,走过这里,他带领一家老小,翻越大山,心生凄凉,留下“下下复高高”的感叹。历史的厚重无庸置言,千年以后,驿道君也只能怀着重溯历史的心情,踏上这条载满时光的古道,领略古人翻越五岭的艰辛。

2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走进秦汉第一古道,这首诗不自觉就从嘴里溜了出来。“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古道石头上的横纹都是古人一点点刻出来的,可见古人很早就有了防滑意识。

3

  凉亭南门的石匾额上写着“南天门”,意思是登上了这座凉亭就如登上了天界之门,也告诉行人,到了凉亭就已经登上了山顶。小窗旁边一排圆孔,大抵应该是以前的守卫亭,被拆之后留下的。

4

  往日挑夫们走到这里,都会歇一下,用针扎小腿,因长期负重行走,流出的都是黑血,据说这是他们让腿放松的方法,当时的情景难以想象。

5

  顺头岭上的南天门亭,始建于何时,已经难以考证,只知重修时间是清代乾隆年间。凉亭用厚厚的青石条砌约数米的基地。基地以上是加厚的砖墙。凉亭的两个大门是用青石条架成的拱门,拱门上各有一块题写亭名的石匾额。北门的石匾上刻着“广荫亭”三个楷体大字,寓意过了凉亭就是广东,广东会给商旅带来“福荫”;或意指这座凉亭能“荫庇”过往大众。

6

7

  亭内靠近大门的旁边还有供过往行人和马骥饮水的蓄水槽。门口的石像,头已被破坏,看不出原形,我想应该是个石碑座,石像是龙的第一子:贔屭(又称霸下,形似龟,好负重),上面的凹槽应该是以前驮着的一块石碑。石碑座旁边仅剩的一块碑文,已然残破不堪。这更加证实了我的猜测。碑文依稀可见“伏波将军”几个字,应该是记载着西汉伏波将军平定南越丞相吕嘉之乱的那段历史。

8

9

  顺头岭的半山腰还有一座凉亭,叫“怀清亭”,此处正是湖南与广东的交界处。记载建亭历史的碑文已不见,这座凉亭始建于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重修于乾隆五十八年(公元1793年),至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了。据说在亭内墙壁上可以看到美女照镜图,但是时间已经把她打磨得辨不出原来模样。怀清亭旁边的树丛里有一股泉眼,山下的居民由此引水下山供饮用,冬日里泉水格外温暖。

10

11

  掩映在草丛下的石板路,初见以为是村民为方便上山而铺设的,经当地人介绍才知道这是古时进京的唯一通道,清晰可见的马蹄印彰显着昔日的繁华。村民家做农活用的马匹,在这古道上更显苍凉。

12

13

  随着时代的变迁,高速公路与铁路运输的快速发展,顺头岭这段石板早已被人们遗忘,淹没在萋萋芳草之中。顺头岭村也失去了往日的繁华,只有雄踞于山巅的“南天门”凉亭,仍然静静地向世人显示当年的辉煌。

 

  (原文刊登于“南方+”,南粤古驿道网采编整理。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南粤古驿道网联系。)  

责任编辑:何洛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