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身语言文字事,学术救国挽时风:致陈宗钦先生的一封信 华南师范大学抗战时期本科毕业论文评阅书征文(6)
2021-10-26 下午 03:45   作者:华南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课程与教学论专业 李英嫦   
分享

1

2

  题目:昆仑奴考

  年份:1937年

  作者:陈宗钦

  学校及学(院)系:勷勤大学文史学系

 

尊敬的陈宗钦先生:

  您好,见信安。

  今处二零二一年,现重读校友之论文集,故得此机会能一览您的大作,仰先生之风,正襟危坐,屏息而读。作为跨世纪的校友,喊您一声师兄尚不为过,但感先生之严谨学风,然称先生,以表崇高敬意。吾亦为今年之本科毕业生,寒去春来,历经数月打磨,终成一文,得此荣幸选评为优秀,感激涕零,不胜欣喜。如若为同时代人,必定会为先生所成就而惊叹不已;若与先生一比高下,大有云泥之别。此刻,亦明心中之羞愧,难以比肩,愧怍于晚辈何以修炼可得先生之学问。晚辈在读时,如看大师之作,全然忘了您也是一般肄业生,亦曾诚惶诚恐地等待着导师的批评与建议。

  考定之文章如一番美景,其中景物布局错落有致。先生之笔墨横则见稳,竖则显力,吾不及先生的猷劲笔力,敲键盘之响劲尚不如先生思维之敏捷,也未有先生之论述。晚辈之愚钝便是苦日绞尽脑汁,倒也未见成效,甚不显于文。若借先生之言“不是简短零乱不堪,便是虚实无绪兼半”则再恰当不过了。

  先生之文章整体架构浑然天成,事无巨细,层次鲜明,由中心问题“昆仑奴”谋篇布局,由此展开各章节的论述,有理有据,逻辑严密。从对昆仑奴的基础认识,联系到史籍中海外昆仑国的记载,于是由奴隶的人种问题便涉及昆仑国的地理问题,又因昆仑奴前缀所称“昆仑”,自有其称谓的历史存在,故由人种地理又涉及“昆仑”二字的语言学问题。继之讨论昆仑奴输入中国的诸多问题:如何输入、其职业和船舶如何、在历代社会地位如何?

  考究史料言必科学,管窥蠡测中可见先生学术功底之深。先生苦心钻研,广览古今中外名儒研究之典籍,吾师常言观文献可知下功夫如何;不仅限于纸上的记载,然借助实物作为佐证材料,有历史考究之细腻。文献评述直指核心,一针见血,指出不足,并与自身写作内容密切结合,思考可取之处。先生考究逻辑缜密,沉古籍中按音索字,对“骨倫”“掘倫”“古龍”、“金潾”等同义异形词结合背景及音译之状况,仔细琢磨、合理推断、追因溯果,于杂乱史料中抓住其本质,盖一地异名尔。由此确定昆仑奴之人种——泛指海洋蒙古利亚种和尼革罗种,但因此两种人种散布的地方极广,故昆仑国范围与种族散步的地域大致一般。对昔日昆仑国所泛指范围加以相当考核,故得窥其大概。欲要明瞭此昆仑国的方位,先生则另辟奇径,从其特产——“金”着眼。尽管考究细腻如此,先生仍有“吾人亦深为史文不明显为憾,只能从近似去推定”之憾。今搜寻知网,昆仑奴之研究大概,未有超脱于先生之论述。

  一笔一划,皆为苦心经营之成果,是甘做冷板凳的沉淀。可见古之“八股文”尚不如今日吾写作中思想根深蒂固的“八股模式”,落笔之时未有庖丁解牛之熟络,依赖于灵感乍现,仿前人之论述构造,先概念后解析,未尝明晰此论证逻辑是否恰当于主题写作,是否得以说明写作之目的。以至于困厄于此,历经数月,未经满意。

  读先生之文,如赏名篇,亦填补晚辈之新知。昆仑奴,从前未曾了解过的一个名词,如今却在可感知的历史进程中有了一席之地。昆仑奴本为一种奴隶,由南海输入中国为奴的一种夷人。上至达官贵人,下至一般平民,都有昆仑奴以供役使。或为贡品,或为奇货,皆为利来利往之商品,与玩物无差,以至于书画的价值高于其性命,身价律比畜产,主人爱则器之,恶则弃之。霎时大有昨日中国之影子,列强侵略,故沦为任人宰割的羔羊。

  所谓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读先生撰写的论文时,吾辈尚处不平凡不安稳之时局,新冠疫情蔓延全球,得此可爱之中国,方获一方栖息地。然先生站立之中国,当为战争漩涡,无安稳之地可放一张书桌静心做研究。可考据的原始史料如凤毛麟角、寥寥无几,其难不问也知。可见先生的考究过程何其艰辛,恰逢战时,何以使自身立足,使思想生根。时局所限,汝亦能冲破时空之限制,阅读所必要的外文文献,多有法日儒等论述。盖先生怀满腔热血,欲要在蒙昧时局中走出一条路,求学为救国,教育为立国。

  吾亦可感今日之学术资源与旧日中国的天壤之别,先生们苦经求学,同感先人做研究之艰辛。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吾辈尚知今日丰实物质生活之来之不易,此须敬抛头颅洒热血之革命先人;深感旧时文人学士于战时存古籍、编前史,做学术之不易,为晚辈开辟学术研究之坦荡大道。百年之发展,时间已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如仲甫先生所言,宇宙间之事理无穷,科学领土内之膏腴待辟者,正自广阔,青年勉乎哉?晚辈也定会严守学术规范,传承朴实学风,恳承前人研究之硕果,发扬批判之精神,仰敬时代之发掘,在吾人专业道路上,照亮新光,故得吾之青春少年站立于今日之中国。

  此致

敬礼!

李英嫦

2021年8月

3

 

  相关阅读:

  《儿童保育活动的国家化:从强国强种到抗日救亡——华南师范大学抗战时期本科毕业论文评阅书征文(1)》

  《悟先辈之精神,传学术之火炬——华南师范大学抗战时期本科毕业论文评阅书征文(2)》

  《被赋予时代使命的文字演进探究——华南师范大学抗战时期本科毕业论文评阅书征文(3)》

  《一纸文字改革的倡议书——华南师范大学抗战时期本科毕业论文评阅书征文(4)》

  虽时代变迁,教育内核不变——华南师范大学抗战时期本科毕业论文评阅书征文(5)

 

  (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自南粤古驿道网,欢迎转载。)

责任编辑: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