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环水绕,九曲回肠,奇峰秀峦,连绵拥翠,山村古舍,袅袅炊烟,一派世外桃源风光……这里就是肇庆市封开县大洲镇,其境内有北回归线、以及贺江、东安江穿过,两江四岸翠竹林立,生态优美。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肇庆·封开站)即将在此开赛,大家跟着驿道君抢先了解一下当地的民俗风采吧。
图为贺江第一湾。(彭剑波/摄)
封开古称“广信县”,位于岭南地区的腹心位置,文化底蕴深厚,是岭南第一状元莫宣卿的故里,也是两汉时期岭南的政治中心、经济中心,是岭南最早的“首府”,潇贺古道和茶船古道也在此相汇。赛事举办地大洲镇,除自然条件优越外,文化底蕴也十分深厚,有“五马巡城舞”“麒麟白马舞”“采茶戏”“封开山歌”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五马巡城舞
封开县的“五马巡城舞”是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宋朝末年开始,五马巡城舞就在封开县大洲镇的乡间流传,它是一种规模较大的阵式舞蹈,以马形道具套在人身上扮成五名古代战将,作为主要角色进行表演,是群众最喜闻乐见的一种民间舞蹈。
图为《五马巡城舞》演出现场。(资料图)
整个舞蹈由“开城”“点卯”“巡城”三个阵式组成。表演由“开城”开始,有五马舞、马童舞、宫灯舞三个舞段,战马、彩旗、花灯、罗伞一齐上阵,场面热闹,气氛热烈,展现一派歌舞升平、万民同乐的景象;接着是“点卯”,模拟“点将——练兵——出征”的过程,以刀舞和旗舞为主,舞姿、队形吸收了戏曲的表演程式,场上鼓声激越,刀光闪闪,战旗猎猎,突出显示了好儿女出征时的英姿和豪情;最后的“巡城”是整个舞蹈的高潮,以东、南、西、北、中五个道具城门的移动,五马五将领着舞队在城门间来回穿梭,构成复杂多变的图形和威武雄壮的阵势,寓意同仇敌忾,英勇征战。舞蹈动作以跑为主,且类似戏曲中的跑圆场,同时用激昂的锣鼓伴奏。表演时间一般为半小时至一小时,人数最少也35人以上,多时可达50人,阵容壮观,气势豪迈,体现了一股戍边守土、保家卫国的激情壮怀,具有较高的人文价值和观赏价值。
五马巡城舞多在节庆特别是春节期间走村过寨,在禾坪的开阔地表演,深受当地民间喜爱,其主要流传地大洲镇,先后于1997年、1998年被命名为“广东省民族民间艺术之乡”与“中国艺术‘五马巡城舞’之乡”。
麒麟白马舞
麒麟白马舞是封开县的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取材自岭南第一状元莫宣卿高中状元、衣锦还乡的故事,在民间传承多年,深受封开及周边市县群众喜爱。
图为《麒麟白马舞》演出现场。(资料图)
作为一种古老的民俗文化,麒麟白马舞多集中在节日特别是春节期间表演。表演的道具有白马,麒麟各一只,表演时男青年骑白马,女青年骑麒麟,两人撑罗伞、两人撑花灯、两人引导、四个锣鼓手,还有两个撑横额,横额上写有“麟吐玉书”四字,整个演出队伍人数在20人左右。该舞蹈有固定的队形和表演程序,有歌有舞。表演时边走“小碎步”边演唱,歌唱曲调全走当地原汁原味山歌,伴奏的音乐喜庆热烈,以大鼓大镲、小镲、大铙、小铙为主要伴奏乐器,表现了状元省亲的欢乐热闹和状元郎坚如磐石的爱情。舞蹈动作多变,气氛热烈,既增添了节日气氛,也表达了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祈求。
麒麟白马舞植根于山间沃土,源远流长。其内容健康活泼,形式古朴大方,氛围热烈喜庆。在舞蹈变化的间隙,演员们在乐器伴奏下唱出动听的歌曲,歌声与舞蹈和谐统一,给人一种美的享受,独具有浓郁的地方民族色彩。
采茶戏
封开采茶戏是在民间灯彩歌舞的基础上形成并用当地方言演唱,糅合粤剧的某些特点,与当地民歌相结合而形成的具有鲜明特色的地方剧种。该剧分布在封开境内各地,重点分布区域为贺江、西江流域地区。
图为采茶戏演出现场。(来源/网络)
采茶戏受粤剧和其它剧种的影响,吸收了粤剧一些锣鼓和表演程式,剧本分场次,以铺陈故事为主,形式简朴,道白、动作形同日常生活。传统剧目以本地传说、日常劳动生活和男女相悦等故事的连台本戏为主,俗称“连戏”。舞台背景固定为家堂景、中堂景、庙堂景等几种,并将其类似挂历一样连接起来,演出时可根据剧情需要将其翻动就可变动背景。唱腔音乐则更多汇纳本地的山歌小调,唱腔分为采茶调、小调二大类,共有42种曲牌(常用的16种);根据感情色彩,又可分为喜、怒、哀、乐4类。曲体结构为七字句式和四句式,演员根据唱词内容自由处理唱腔的情绪和节奏,唱时有打击乐和弦乐伴奏。伴奏乐器分左、右场,左场为二胡、扬琴、琵琶、三弦、唢呐、笛子等管弦乐,右场为锣、鼓、镲、钹、木鱼等打击乐。脚色行当分生、旦、丑三行,表演比较粗疏,只有简单的步法和手法,以唱述故事情节为主。演出时生、旦、丑三行全体先出场引唱,致祝福词和介绍剧情提要,接着正戏开场,终场再全体礼唱拜别。
采茶戏表演艺术具有“生活化”的特色,表演步法、动作和对白、唱腔都直接采用日常生活方式,没有“戏剧化”夸张,并与粤剧相结合,这对于我国的戏剧继承、创新和发展,具有重要研究和借鉴意义。由于其易学易唱,曲调优美抒情,深受群众欢迎。
封开山歌
封开山歌是广东封开县地区山歌,在2018年被列入广东省第七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封开山歌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遍及全县各乡镇。随着历史的发展,民族间的相互交往、融合以及外来文化的不断涌入,促进了封开民间艺术的不断发展,也让封开本土山歌演变得独具一格、丰富多姿。
图为封开山歌表演现场。(来源/网络)
此外,封开山歌可谓千姿百态。由于生活环境、劳动条件、风俗习惯和语言的差异,因而产生了多种各具特色的封开山歌歌种,如高亢嘹亮的罗董山歌、泗科山歌;悠扬开阔的开建山歌、文德山歌、都平五星山歌;以说唱形式流传于民间的开建茶山调、看花调、花枝调、米粮调、春牛调,均用开建方言演唱。封川片以及贺江一带用白话方言(接近广州方言)说唱的有故事曲、吟诗调、年宵调、白鹤歌等。有一些歌曲调在清末民初年间直接从广西传入,至今仍在传唱。
按内容划分,封开山歌主要有出嫁(新娘)歌、新客)新郎)歌、送鸡(满月)歌、鸾凤歌等,人们在各种民间传统节日,或是新屋落成、婚姻嫁娶等喜庆日子都要举行上述活动,用歌唱的形式表达自己喜悦的心情或是对亲友的道贺。
2月25-26日,相约肇庆封开大洲镇西畔村,走进田间村头,尝农家美食,品乡韵民俗,感受乡村振兴新面貌,不见不散!
(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自南粤古驿道网,欢迎转载。)
责任编辑:何洛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