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山达海寻古道 深汕特别合作区探索“古驿道+”发展模式
2023-09-28 上午 10:57   来源:南粤古驿道网 彭野   
分享

1

图为“寻根南粤情 梦回古驿道”深汕特别合作区定向越野赛。(活动主办方供图)

  近日,由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深汕管理局主办,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国土空间规划研究中心承办的“寻根南粤情 梦回古驿道”深汕特别合作区定向越野赛成功举行。40多名运动爱好者通过徒步和定向越野等体育竞赛方式,近距离接触南粤古驿道,深入了解古驿道文化。

  溯源:深汕古驿道历史最早可追溯到秦汉时期

  深汕特别合作区是粤港澳大湾区向粤东地区辐射的战略节点,境内古驿道资源丰富,包含羊蹄岭古道等重要历史古道。目前发现古驿道本体遗存9段共28.19公里。此次举办定向越野活动的南山岭古驿道,是羊蹄岭古道位于鲘门镇朝面山村的分支道路,道路平整缓和,山海风光旖旎,沿途有国家二级文物古迹壮帝居等历史景观。

2

3

图为通山达海的深汕古驿道。

4

5

6

图为羊蹄岭古道(南山岭段)本体遗存及现状。

  深汕古驿道历史最早可追溯到秦汉时期。汉代始置海丰县,归属南海郡,纳入国家体系内,打开了海丰建置历史篇章。汉武帝时期,派路博德将军南征,途径羊蹄岭,凿通了西进至番禺的通道,由此打开了海丰的交通史朦胧的扉页,开辟了深汕古驿道海防军事历史。

7

图为潮惠下路取代潮惠上路成为东路主要驿道,形成深汕古驿道脉络主线。

  南宋时期,为加强广州与粤东的联系,官府整治境内潮惠下路,始设城关与设立铺驿。至此,潮惠下路正式纳入官道并取代潮惠上路成为东路主要驿道,形成深汕古驿道脉络主线。

  明清时期,深汕古驿道系统逐步完善,境内形成“古驿道+水道”“官道+民道”的交通网络;近现代由于海丰驿铺裁撤及广汕公路的建设,古驿道或被公路覆盖或藏于山林,古驿道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2000多年的文明演进,深汕古驿道形成了1条东西向官道、3条南北向民道、6处驿铺、3个墟市和1条水道的交通网络。一条条通山达海的古驿道不断沟通古代内地与粤东沿海,展现着岭南历史文化和地域风貌。

  活化:依托自然禀赋探索“深汕古驿道+”发展模式

8

图为深汕特别合作区山、河、湖、海、湿地、温泉等自然资源齐备丰富。

  深汕特别合作区的山、河、湖、海、湿地、温泉等自然资源丰富,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相得益彰。同时,福佬、客家、畲族、疍家和红色文化源远流长、互相交融。近年来,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深汕管理局高起点、高质量、高规格推动合作区规划和自然资源保护利用工作,持续统筹协调发展与保护的关系,精准调配全域空间资源要素,优化国土空间格局,科学指引合作区总体发展。未来,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深汕管理局将持续联动各方力量,为乡村全面振兴和产业高发展提供支撑与助力。

9

10

11

图为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深汕管理局组织开展深汕古驿道保护利用规划研究。

  当前,合作区正依托古驿道,充分发挥山、河、湖、海、湿地、温泉等资源优势,推进绿美深汕生态建设,打造城乡一体发展的“绿美新城”。未来,合作区将以古驿道为基础,借助休闲步道和绿道体系,开发多条郊野径和健身休闲步道,打造群众周末健身休闲场所。2021年,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深汕管理局开展深汕古驿道保护利用规划研究,衔接省市区各级国土空间、绿道、碧道等规划,利用古驿道集文化载体、线性空间于一体的特点,与生态文明建设、历史文化传承、文旅融合、全民健身、乡村振兴等工作相结合,探索“深汕古驿道+”发展模式。

  其中,“古驿道+文旅”,挖掘深汕历史文化脉络,构建“两带、五片、多点”的生态历史游径主脉,打造世界级文旅目的地;“古驿道+乡村振兴”,促进合作区城乡融合与村庄整治多元发展,实现资源带动优势;“古驿道+体育”,构筑深汕户外体育、生态自然等主题健康之路。

  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深汕管理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古驿道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是合作区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举办定向越野等户外活动,不仅可以推动古驿道文化的活化利用,同时还能带动对自然生态资源的保护。未来,我们将继续联动各方力量,为乡村振兴和产业发展提供支撑与助力。”

 

  (注:除署名外,以上图片均由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提供。)

  (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自南粤古驿道网,欢迎转载。) 

责任编辑:熊灿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