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斌:看见古镇的文化遗产,看见旅游的生生不息
2024-07-04 上午 09:43   来源:南粤古驿道网,采编自“中国旅游研究院”   
分享

  古镇是现代化进程中的乡愁记忆,也是国际化视野中的文化地标,在现代旅游业体系中扮演着从城市休闲到乡村度假的多业态空间支撑。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乌镇、周庄、西塘、南浔等古镇吸引了大量海内外游客和众多的投资机构与运营主体,布局由点到面,规模由小到大,竞争力由弱到强,探索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中国古镇旅游发展之路。新时代旅游业面临新机遇新挑战,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旅游业的重要指示,落实全国旅游发展大会的重要部署,加紧建设主客共享的美好生活新空间,推动古镇旅游高质量发展,是文化和旅游系统的战略导向和工作重点。

 

  “繁华不只是追忆”

  古镇多为历史上的工商贸易中心。人类文明发展进入农业社会以后,人们开始选择地理位置优越或自然资源丰富的地方定居,逐渐形成了以家族或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小型聚落,构成了城镇发展的早期形态。随着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商铺、客栈、钱庄等随之出现,城镇成为工商贸易中心。从古丝绸之路沿线的撒马尔罕、布哈拉到中世纪西欧贸易中心的普罗万城,从茶马古道上的丽江古城到运河沿线的西塘与南浔,无不因贸易而兴。来自四面八方的商贾汇聚于当代视野中的古镇,进行丝绸、粮食、棉布、手工艺品交易。从这个意义上讲,今天的古镇也是当时的新城。

  古镇也是当时具有文化地标意义的生活空间。发达的工商贸易带来的异国他乡的商品,也带来了习俗、观念和文化的交流碰撞。当地居民和外来商贾高频次的商品交易和社会交往,为古镇注入了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历史上的古镇从来都不是单纯的地理空间,而是承载了城市生命和市民记忆的人文空间。古镇记录了曾经的繁华和时尚,也孕育了本地化生活方式。江南白墙黛瓦的水乡院落、川西风格质朴的吊脚楼建筑、岭南的镬耳墙与骑楼、陕西的窑洞民居等传统建筑,与世居于此的原住民及其生活方式,共同构成了古镇的传统文化空间,也是重要的旅游资源聚集地。数据表明,80.7%的古镇景区为国家4A级以上高等级旅游景区,其中13.2%为5A级景区。

  古镇还是主客共享的旅游目的地。古镇为世居于此的市场提供了繁华热闹的商业环境和轻松悠然的休闲空间。随着大众旅游的来临,古镇以远离城市喧嚣、宁静自然的生态环境,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遗产和当地居民的幸福生活,吸引着异国他乡的人到此放松身心,享受慢节奏的休闲生活。中国旅游研究院(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调研显示,93.4%的受访者去过古镇,近两年古镇旅游频次两次以上的受访者占比达37.7%。27.1%的受访者认为悠闲的生活氛围是古镇旅游最具有吸引力的因素,23.4%和20.7%的受访者认为古镇的建筑风格与当地特色美食是选择去古镇旅游的重要因素。近半数受访者认为放松心情、体验古镇慢生活是最主要的出游目的。

 

  “心心念念的文化和无处不在的商业”

  古镇旅游已经由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