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梅州大埔出身的大富商,见慈禧可免跪
2017-10-06 下午 01:58   来源:南粤古驿道网   
分享

  2017南粤古驿道“天翼高清杯”定向大赛暨南粤古驿道文化之旅梅州大埔站的活动将于10月29日举行。大埔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历史上曾经走出过众多名人名士。其中最为有名的当属清末的华侨首富张弼士,这位在海外致富的大商人在后半生一直致力于推动民族工业的发展,其影响力之大甚至连面见慈禧都可免于跪拜。今天就带你认识这位民族工业的开创者吧。

张1

张弼士

  张弼士原名张振勋,字弼士,号肇燮,1841年出生于大埔县西河镇车龙坪村。清咸丰8年(1858),梅州遭受严重灾荒,不少人离乡背井,外出谋生。时年18岁的张弼士,在乡人邀约前往南洋荷属巴达维亚城(简称巴城,即今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谋生。起始,他寄食于大埔会馆,后经人介绍,到温氏米行当店员。过了不久,老板看他勤恳麻利,精明过人,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兼且忠厚老实,可以信赖,即起用他为帐房,并把自己的独生女儿许配给他。几年后,老板病逝,张弼士夫妇继承了他的资产。

  后来张弼士看到巴达维亚外国人逐渐增多,葡萄酒需求越来越高,他敏感地捕捉住这一商机,果断地调拨资金,开设了一家专营各国酒类的商行,生意果然火爆,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还因此结识了不少荷兰殖民政府的要员。在他们的帮助下,张弼士取得了巴城酒税和典当捐务的承办权,业务开展得很顺利,很快变成巴城的大富商。

张3

位于槟城的张弼士故居

  接着,他把目光投入了垦殖开发、开发锡矿、房地产、药材批发等等行业,每个行业都收获颇丰,30多年间,张弼士经营的企业风生水起,涉及印尼、马来西亚的许多重要行业,构建了一个庞大的商业王国,获得了惊人的利润,据统计张弼士早在光绪年间的个人财富就折合白银有8000万两之巨,比清政府当年的财政收入还多1000万两白银,成为富甲南洋的客家侨领,当之无愧的华人首富。

 张4

张弼士故居内部

  虽然在海外发家致富,但张弼士一直心系祖国和家乡。1890年,是张弼士人生道路上的又一个转折点。这年,清政府驻英国公使龚照援,奉命考察欧美各国的富国之道。途经新加坡时,他听说了张弼士的情况,很感兴趣,特地登门拜访。会见中,龚照瑗向张弼士请教致富之术,张弼士的回答使龚照瑗大为赞叹,两人一见如故。经龚照瑗推荐,清政府委任张弼士为中国驻槟榔屿总领事,后又升任驻新加坡总领事。张弼士的名声也开始传到了国内。

  第二年夏天,清政府督办铁路大臣盛宣怀邀请张弼士到山东烟台商议兴办铁路、开采矿藏的事。张弼士欣然前往。在谈话中,张弼士提起一件旧事:10多年前他曾与一位法国领事同桌就餐,这位法国领事说到,中国天津、烟台一带气候环境都适宜葡萄生长,用那里的葡萄可以酿造出优质葡萄酒。曾经经营过酒行的张振勋便把这话牢牢地记在了心里。如今到了烟台,他很想实地考察一下葡萄生长的情况。无巧不成书,盛宣怀也早有这个想法,认为烟台一带葡萄出产丰富,售价低廉,很适合建葡萄酒厂。两人不谋而合,便细细商议起此事来。盛宣怀说,最困难的是缺少高水平的酿酒师。张弼士说,酿酒师可以聘请,不足为虑,麻烦的是酒瓶无从供应。盛宣怀告诉他,上海已建立了玻璃厂,可以解决酒瓶问题。一席话使张弼士信心大增,当即决定投资,在烟台创办葡萄酒厂!

张5

烟台张裕葡萄酒厂

  在盛宣怀的支持下,张弼士开始筹建酒厂。1894年9月,张弼士筹办的烟台张裕酿酒公司得到了政府的正式批准,并获得了在直隶(今河北)、奉天(今辽宁)、山东三省的15年专利和免税3年的政策优待。这是我国近代第一家同时也是当时远东地区最大的一家新式酿酒公司。除此之外,他还是中国第一辆拖拉机的制造者,第一批工业化国产机器制砖厂、玻璃制造厂、机器织布厂的创始人,因此被尊称为“中国民族工业之父”。

  张弼士因实业兴邦有功,获得清廷器重。光绪十八年(1892)以后,曾先后被任命为驻槟榔屿领事、新加坡总领事及粤汉铁路、佛山铁路帮办、总办,商务大臣兼槟榔屿管学大臣,督办铁路大臣,中国通商银行总董等职。张弼士自应召回国后,多次受到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召见,面见慈禧时,甚至免于跪拜,可见清廷对他的重视。张弼士先后上书提出兴办农业、水利、路矿等12条建议,被清廷采纳,清廷还赏赐他头品顶戴。

  后来,随着清政府日益腐败,他转而支持孙中山的革命事业。辛亥革命后,他曾被袁世凯聘为总统府顾问、工商部高等顾问及南洋宣抚使,后又任参议院参政。民国5年(1916)9月,病逝于巴达维亚,享年76岁。

张6

梅州大埔的光禄第

  如今在大埔县,还保留着张弼士在1908年回乡所建的宅院——光禄第”。当时华侨回乡所建的房子一般都带有西方建筑的元素,但“光禄第”确实完完全全的中国传统建筑样式。整座建筑坐南朝北, 土木结构,是一座三堂四横一围的客家围龙屋,共有18个厅、13个天井、99个房间,建筑面积4180平方米,设有花园、果园、书斋和私人码头,前后修建了11年时间,最多时能住100多人,是全省乃至全国、全世界不可多得的具有客家民俗风格官府院第的壮丽建筑物。

   “光禄第”结构严谨,建筑工艺精良,绘雕并齐,中堂左右梁柱上书“学天下好人,养胸中正气”的对联,堂皇大厅穿凿鎏金的麒麟凤凰及飞鸟走兽形态逼真,两侧厢房的屏风雕刻精细、金碧辉煌。正厅悬挂“五知堂”匾额,昭示张弼士一生“仁、义、礼、智、信”的处世操守。

责任编辑:李凌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