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源是南粤古驿道西京古道途经之地,也是一个与观赏石颇有渊源的地方。
乳源地名就与石有关,境内多溶洞,据清康熙二年(公元1663年)《乳源县志》记载,县北四里,有钟乳石,形如卧狮,穴中有石状龟蛇。击之有声,旧出钟乳粉入贡故得其名。
从地质学看,县城周边多石灰岩出露,地下岩溶广泛发育,洞内产钟乳是自然现象。乳源山清水秀,产出钟乳成为贡品也是自然,且又是西京古道穿越之地。
初来乳源,从腊岭回望县博物馆一带,石灰岩溶地貌“睡美人”,惟妙惟肖,让人惊叹。
乳源的历史与石息息相关,可以说乳源也有一部石文化的发展史。
新石器时期,乳源地域生息人类,侯公度一带出土的原始农业、狩猎磨制石器就印证了其历史轨迹。
佛教禅宗云门宗祖庭云门寺、沩仰宗祖庭正觉寺,正是石刻碑文记载了千年文化史。
乳源古人与石文化有着不解之缘,县志记载旧八景中,如:“双峰叠翠”“文秀拱庠”“香炉烟篆”“汤泉春暖”和“梅花仙迹”等等均以石景居多。
乳源瑶族历史悠久,在莽莽瑶山,世代流传着与奇石异峰有关的歌谣和民间故事,乳源瑶族古籍《盘王歌》《乳源故事传说》都记录了远古瑶人许许多多的奇思妙想。其内容都体现自然(石)与人类生命、祖先、英雄、战争、爱情、祭祀等等有关,说明瑶区有着深厚的石文化底蕴。以至于乳源彩石发现时,人们认为这是女娲补天时撒向瑶山的五彩石。
乳源瑶山地貌奇特,山高谷深,溪水纤萦,江河纵横,这里有雄伟突兀的花岗岩体形成的广东最高峰,也有自然奇观广东大峡谷。其漫长的地质演变历史和复杂的地质构造形成了极其丰富的观赏石资源,这些资源又因古驿道的开发焕发新的生机。
乳源地处南岭多金属成矿带上,矿产极为丰富,稀土、钨矿、铜铅锌多金属矿、萤石矿、水晶等,是值得开发关注的,其大布水晶及多金属矿物晶体已具有一定的知名度。
乳源石灰岩岩溶地貌及其发育,“英石”资源储量非常巨大。这是尚未开发的处女地。
自然纯朴、质地温润的黄(红)蜡石,乳源黄蜡石分布于西京古道穿越的大潭河水系古母水一带,其经典作品有张志坚收藏的《珠涟碧润》、曹银山的《虎虎生威》、岑少华的《珠圆玉润》《悠》《金玉满堂》以及叶森才的《红腊》等,当时乳源腊石名震两广。
纹理清晰、构图精美,乳源彩釉石分布于西京古道洛阳镇与阳山交界的秤架山,其石种类似于福建的九龙壁。在2000年前后,乳源石友非常勤奋成群结队骑摩托去秤架觅石、捡石,其精品乳源彩釉石不胜枚举,丘玉何的《慈航普渡》以超过三十万价在广西成交,余培斌的《年年有余》、陈广宁的《忍》、吕飞英和张志坚的《十二生肖》、徐越建《祥云满乾坤》获国内金奖,都是极具收藏价值的作品。
2000年以来,乳源石友在游溪水系发现了“乳源彩石”,在乳源县委县政府的重视下,广大石友积极努力、大胆实践创新,进行深入的理论探索,经过人工打磨揭开了乳源彩石的神秘面纱。
乳源彩石因产于乳源而得名,是目前世界色彩最丰富的观赏石,被国家质检总局批准授予地理标志产品。乳源彩石母岩是沉积岩泥岩,极其致密。经地壳构造运动作用,后期充填金属物质,并经变质作用、地表氧化作用而形成各种丰富色彩、错综纹理,精美构图,呈现给人们以美轮美奂、雅俗共赏的乳源彩石。
乳源彩石一经问世就为世人追捧,2003年一方23cm×16cm的《南岭松涛》以15万元被香港人士收藏。新中国成立后第一部大型巨著《中国石谱》共收录有四方乳源彩石,吕飞英的经典藏品《金秋》收录其中,乳源彩石还屡屡获国际、国内大奖。吕飞英的《鸟语花香》获国际金奖,《秋荷》获上海迎世博极品石殊荣(全国仅100方获此殊荣。)邓建中的《猎归》、刘树民的《金蟾》参加中石协北京邀请展,简信文的《迎客松》获深圳展金奖、吴彩昌的《麒麟献瑞》获2017年深圳展金奖、兰娟的《古墨遗香——山魂》、黄学军的《猕猴探月踩云归》、姚斌的《富春山居图》等经典彩石不胜枚举。乳源彩石在国内石展中频频亮相,为北京、台湾、上海、济南、杭州、武汉、绍兴、郴州、深圳、广州等地石展增添了光彩,并远销美国、日本、加拿大及其他欧美、东南亚国家。
乳源观赏石目前从业人员过千人,商家店铺200多家,观赏石事业既是乳源的民生工程,也是乳源的文化工程,习主席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通过南粤古驿道西京古道的活化利用,必将推动赏石文化更好发展,为全域旅游给力!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本站所刊文章仅为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责任编辑:江家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