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驿事第二十八期:珠海东澳岛海关古道价值发现
2018-11-15 下午 03:22   作者:珠海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葛慧蓉   
分享

  珠海有着百岛之市的美誉,位于万山群岛中北部的东澳岛,不仅保留着原始的自然生态环境,还留存着见证近代以来粤海关拱北关兴衰变迁的“海关古道”。沿着密林中的古道拾阶而上,一处处海关遗迹近在眼前,触摸那残缺的砖块,倒塌的断墙,遥望海上曾经船舶停靠的石块,百年前东澳岛商船往来的繁盛似乎就在眼前。

1

东澳岛

01

  东澳海关设置的背景

  东澳岛距珠海香洲约33公里,香港55公里,澳门27公里,是港澳及珠江三角洲众多城市出海航道必经之地,也是进出万山渔场及附近岛屿港湾作业、停泊、避风的主要航道之一。

2

东澳岛区位示意图

  1898年6月9日,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规定将九龙半岛及附近海域租给英方,期限为99年①。翌年3月19日,广东补用道王存善与香港辅政司骆克签订《九龙租借协定》,规定九龙半岛应于当年4月16日租借并移交给英方,九龙关各关厂应同时迁出。后经与英方协商,九龙城、深水涉关厂如期关闭,汲水门、佛头洲、长洲关厂延至1899年10月4日迁出。为维护海关对外贸易的管理和税务收益,清政府于1898年筹建东澳岛海关(设立时称税厂,民国时称关卡),以代替刚撤出的九龙关“长洲税厂”的职能。1899年10月5日,“东澳(Tungho)税厂”正式使用,地点位于东澳岛的“Boddam”湾,即东澳湾,负责监管往来香港与广东西部沿海城镇华籍民船及所载货物,征收关税。历经20年,于1919年撤销。据黄序鵷编著的《海关通志》记载,拱北关辖分口四个,分别为马溜洲分口、前山分口、东澳分口、香洲分口,“东澳海关”属于四个分口之一,“设于香山县东澳,距正关五十九里,在万山之北东澳岛海湾。②”

02

  东澳海关遗址及海关古道的分布

  根据珠海市博物馆2011年4-8月间对东澳海关遗址的调查与勘探,发现了东澳海关遗址中七处遗迹:报关船舶船处、水手房遗迹、办公区遗迹、生活区遗迹、水井遗迹、烽火台遗迹,而连接这几处遗迹的,就是在调查中发现的古驿道遗迹,也被称为“海关古道”③。

3

海关古道在东澳岛的位置示意图

4

东澳海关遗址分布示意图

  1.报关船泊船处遗迹:位于东澳湾内庙湾与烂泥塘之间一块大石头,即为当时报关船泊船处。东澳海关无泊船码头,查验在船上进行,但报关船到此报关时必须停靠在一处稳妥的地方,庙湾的烂泥塘岸边陡峭,怪石林立,所以岸边不利于泊船,只能停靠在湾内一块大石头旁。当货船到达此处等候查验报关时,水手划小艇载稽查员上船盘查。20世纪80年代因网箱养鱼建了防波堤,大量的长条形石块堆在海湾内,当时的泊船处环境已被破坏。

5

报关船泊船处位置图

  2.水手房遗迹:位于庙湾和烂泥塘之间山坡上,站在遗迹所在的山坡平台,东澳湾入口处一览无余,其位置对监视湾口船舶出入十分有利。残砖断瓦散落在平台上,通往山坡下的海关古道石砌台阶掩埋在茂盛的植物和泥土之下,沿着古道可到山坡下登船,前往泊船处。

6

水手房遗迹

7

水手房通往山坡下的海关古道位置

8

水手房通往山坡下的海关古道石阶

  3.办公区遗迹: 沿着“海关古道”石阶而上,即为海关“办公区遗迹”。此处距湾内的报关船舶船处不足百米,又有“海关古道”连接,报关方便快捷。据《拱北关史料集》记载:由于东澳关卡地处海岛,远离大陆交通不便,生活办公场所建于山坡比较荒凉,拱北关总关定期更换主管官员。1908年时每3个月换一名助理验货员,通常仅为一名稽查员;每半年更换税务员和书办。稽查员、税务员和书办均在此处办公。

9

办公区遗迹

10

办公区青砖墙基遗迹

11

12

连接水手房与办公区的海关古道

  4.生活区遗迹:位于刀马快山上方的写字楼山,是用石块垒砌的平台,可俯瞰整个东澳湾。据文献记载,东澳海关有宿舍,珠海博物馆在调查时,当地老人们也提及此处为海关高官的住所。从遗迹看,此处设施完备,特别讲究排水设施,正房旁砌筑耳室,精致考究。生活区位于山坡高处,有古道与“办公区”相通,既可俯视东澳湾,又可避免突遭海盗袭击。

13

生活区厨房墙基遗迹

1

连接办公区与生活区的海关古道

  5.烽火台遗迹:东澳海关有一处烽火台在散石湾顶,用来向澳门方向发信号,站在山顶遗址处,西部的澳门和横琴岛、东北部的香港大屿山、东南方向的白沥岛等诸岛均一览无遗。近代以来,广东洋面上海盗猖獗,据记载,拱北关税务司柯尔乐在1901年指出:“盗风之炽,亦为损害各华船生理之端,使行船者恒有戒心。”“海盗掠夺可能比风暴和恶劣天气造成的损失更大”,他们配备现代连发来福枪,镇压与剿平并不是容易的事。所以东澳岛海关烽火台具有重要的防范预警作用。

16

烽火台位置示意图

232

18

228

231

连接生活区与烽火台的海关古道

  6.古井遗迹:东澳海关历经20年,期间有水手、稽查员、书办、海关高级官员生活办公在此,因此日常生活中离不开淡水。据当地人介绍,海关原有两口井,一处位于东澳湾岸边,实物已灭失,但当年砌筑的办公区通往水井的石阶还保留遗存;另一处位于半山腰,有遗存保留,为灰砂砌筑井圈,井壁用石块砌筑。

21

22

古井遗址

23

连接办公区与水井的海关古道

03

  东澳古驿道的价值发现

  珠海东澳岛“海关古道”不同于南粤古驿道所包含的陆路、水陆古驿道,并不是商贸往来的通道,也不是文化传播的纽带。一直以来,因为远离大陆,服务对象单一,我们忽略了古道本身的存在,对东澳海关的历史也逐渐淡忘。本次通过南粤古驿道的挖掘,通过珠海在古驿道建设中持续不断的探索和发现,将东澳岛“海关古道”又拉进了人们的视野,接下来,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认识并深入挖掘其历史价值,本文仅做初步的探讨。

  1.海关古道是连接东澳海关生活办公场所的唯一通道和必然选择。海关各功能区的设立中,船舶报关停靠处非常重要。东澳岛岛长2.195 公里,宽2.188公里,岸线长15.109 公里,面积约4.663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到82%。该岛东侧中部的东澳湾,是锲入外口宽255米、弧长2355米、湾深1250米的凹形海湾,适合船舶停靠,但湾区周边是茂密的森林,生活办公只能依山而建,从位置上分析,水手房、办公区、生活区均位于人工砌筑的平台之上,且基本在一条线上,位置依次增高。为了以最短的路径连接各功能区,以最快的速度到达报关船泊船处,当时就地取材,用山上的花岗岩修筑了石阶步道。所以,“海关古道”的产生,是在当时海岛地理条件和船舶停靠条件的双重考量之下的必然选择,对研究当时不同级别海关驻地的平面布局,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海关古道是反映近代广东海关变迁的一个缩影。东澳海关的设立背景,是基于1898年《中英展拓香港界址专条》,规定九龙半岛及附近海域租给英方,期限99年,随后原属清政府管辖的九龙关各关厂要全部迁出。东澳海关代替原九龙关长洲税厂,因势而生。设立后,东澳海关归属于粤海关拱北关四个分口之一,主要承担稽查鸦片走私的职能。与马溜洲分口、前山分口、香洲分口一起,担负粤西海岸及西江地区海关税收、稽查鸦片走私、港澳间民船贸易管理等多项职能。后来由于海岛侵扰、鸦片贸易终止、轮船航运争夺民船生意、江门港的开放、广州湾开埠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东澳海关在运行20年后,于1919年5月31日,经中华民国总税务司批准,宣布关闭东澳海关。目前东澳海关遗址或坍塌,或灭失,只有一百二十年前用坚固的花岗岩砌筑的海关古道,还保留着完整的路基,较为清晰的路径,联系起当时海关的生活、办公、瞭望区域,是研究近代广东海关变迁重要的实物遗存。

  3.海关古道是研究近代澳门鸦片贸易变迁的重要支撑。16世纪中叶,葡萄牙人陆续入居澳门,开展对中国及远东地区的贸易。澳门一度成为粤西海岸与西江流域经济圈的“商业中心”,鸦片贸易在澳门贸易中占有较大的比重④。当时广东的鸦片进口共有5个口岸:香港、澳门、广州、汕头及海口。清朝广东官员为了分享港澳地区对内地的鸦片贸易利润,长期在港澳口外水域设立常关税卡,征收低于海关税率的厘金。东澳海关的前身,归属于九龙关的“长洲税厂”,即为1868年设立的常关税卡之一,向来自港澳地区的华船所载鸦片征收厘金。1872年,直接面对澳门的拱北常关迁往更为靠近澳门出入航道的马溜洲岛 , 并于次年向所有过往货物征收税费。根据 1887年 3月达成的“中葡里斯本草约”,同年4月2日,清朝海关总税务司在毗邻澳门的对面山拱北湾设立“拱北关”,派驻税务司开关征税,与同时开关征税的“九龙关”一样,拱北关只向来自港澳与外洋的华船征收洋药税厘,两关成为分别面向港澳地区的特殊的中国海关⑤。东澳海关在1899年设立后,即归属于“拱北关”,因此,东澳海关虽级别低,职能较简单,但在历史演变的环节中占据着重要的单位,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澳门鸦片贸易的演变,印证了因鸦片利润而引起的广东海关演变的历程。

04

  海关古道保护与利用的哲学思考

  对这样一条极具稀缺性和特殊性的海关古道,在后续保护利用的过程中,依据“诗意的废墟”这一哲学思考,为海关遗址的保护与利用提出建议。文物古迹现代保护原则的早期影响,来源于18世纪在英格兰被系统阐述的美学理论,这些理论与“庄严、崇高”的概念有关。在谈及古希腊古罗马的废墟时,相关文字做出了如下描述:“它差不齐的形式、因岁月的侵蚀而形成的斑驳色彩和苔藓凝结的痕迹,都加强了它的效果”。同一时期的法国,以哲学家丹尼斯·狄德罗为代表,发现了“废墟的诗意”,他们相信“时间是至关重要的,伟大的废墟比保存完整的建筑更引人注目。”“废墟的概念是和重要纪念性建筑的遗存相联系的,废墟遗址代表着爱和历史的真实”。因此,东澳岛海关古道及遗址的保护利用,提出几点建议:

  一是遗址的保护要与环境一起,维护其真实性。对水手房、生活区、办公区等遗址的保护,应建立在敬畏的本性上,体现废墟遗址所传达的时间之永恒,时空之伟大,应做到最小干预,不可过度设计。二是海关古道本体的保护应区别对待。对部分石阶有缺失、破损,但还可继续使用的古道本体,应尽量予以修补;无法修补的,可按传统方式就地取材进行替换。三是古道与连接线、环岛步道的连通。经实地调查与踏勘,连接岛上古井遗址和铳城的连接线需后期将路径开辟出来,作为古道连接线。二者形成环线后应考略其他历史遗存和旅游景点的线路,可作为古道连接线,与海关古道本体形成环线,拓展旅游,在保护与展示之间取得平衡。

24

25

连接线上的“东澳岛铳城遗址”

  参考文献:

  ①郭雁冰.拱北关东澳海关考[J].史海钩沉,31-40

  ②郭雁冰.拱北关东澳海关遗址调查与勘探报告[J].客家文博,2012。

  ③《中国海关通志》编纂委员会编.中国海关通志[M].方志出版社,2012年。

  ④黄序鵷著.海关通志[M].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1年。

  ⑤莫世祥.近代澳门贸易地位的变迁—拱北海关报告展示的历史轨迹[J].中国社会科学,1999,6。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本站所刊文章仅为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责任编辑:周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