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市礐石风景区的故事
2019-05-18 下午 04:19   作者:陈国荣   
分享

  汕头市的礐石风景区,现属于汕头市濠江区,它背靠南市区与汕头市北区隔海相望,是一个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区。

1

礐石对面的汕头市区。

  礐石山,傍汕头的内海湾而立,山上及海边多有巨型岩石,礐(读què)石,意思为山多大石,还有另外一个像音字的意思,就是风吹石鸣的意思,也许,这个字,就是在这样特定的环境里产生出来的,礐石的命名,就是因为这些石而来的吧。礐字,真的很少用的。

  礐石风景区:以“海”、“山”、“石”、“洞”为四大要素。

  这里,因为濒临海水而显生气勃勃,海浪拍石的壮观,天天在此重复进行。

  这里,因为山而展示雄伟英姿,丘峦簇拥、怪石奇峭的情景,仿佛就是在讲述着生命的演绎过程。

  这里,因为石而表现出巍峨奇秀,千姿百态的巨石,静卧在这里,展示着生命造物的每一角色、每一瞬间。

  这里,又因为石的重叠产生的山洞,(后期也有些是人工雕琢的,为的是串通景点)而充满了神秘和传奇,传述着篇篇美好的故事。

  有山就有林,礐石风景区有众多的峰,有好几十个山峰,山上都是长满了茂密的树林,随着风吹,时不时地会发出阵阵的沙沙响声,刹是动听,无论是走在哪一条行山径,树木的香鲜都会伴着风一起吹到我们的身上,凭风的吹拂,感受着各种湿润的木香,特别是樟树的香,谁都会不由自主地贪婪地深深吸个够,这里也就成了城市的肺,源源不断地制造和输送出最新鲜的空气,因此,这里也成了汕头市民的室外运动最佳场所,每天从清晨到夜晚,这里都是满满的徒步行山者,品茶客,来聚会的亲朋好友以及来自各地的游人。

2

幽径行山人。

  说到礐石,除了旅游风景的话题之外,其他最值得一聊的,就是在这里随时可见的外国文化印记,这些已经修缮一新的或者是残旧不堪的外国风格的建筑物,就是在告诉我们,这里,是有太多故事的。

  1860年汕头的被迫开埠,但也是迎来了汕头改变和发展的一个契机,许多的英美德日等外国机构,就是在开埠之后,随着商船,涌到了汕头,这里面,除了商务机构的人员,还有宗教的传播者,这些传教士人员,以传授宗教为由,也是在传播着西方的文化。

  座落在现在渡轮码头对面的原“英国领事馆”,是建于1862—1863年间,那时汕头刚开埠,可谓是捷足先登呀,它是第一座建在礐石上的外国人居住的房屋,至今已经有150多年,整体建筑依然完好无缺。

5

3

座落在礐石的原“英国领事馆”。

  英国人擅长于在潮湿的环境里建房居住,这领事馆大楼的设计,也是充分地展示了这方面的独特性能,大楼采用高吊脚悬空底层设计,厚实的岩石基底,避免了潮湿地气的入侵,高深的楼层标高和落地大门窗,足以满足居住者对通风采阳的需求。现在这些大楼还在使用中。

  在原“英国领事馆”的旁边,现在已经是水警区招待所的几栋欧式建筑,就是建于19世纪的原英国“太古洋行”的生活区,这几栋欧美风格洋楼,居住着在汕头太古洋行工作的英国人,可以说是汕头的第一个外企的生活区,曾经在资料图片中看到,这些身穿白色西服的老外们,早上开着小汽艇从礐石到汕头市区来工作,下午又驾船回到礐石居住,可以想象,那时候这些外国人在汕头的生活是多么的滋润和优雅。

4

座落在礐石的原英国“太古洋行生活区”。

8

  而建于1889年的潮海关礐石副税务司公馆,现在经过修缮之后,依然可见往年的恢宏。

  我以前说过,通过一个地方的地名,是可以了解到这个地方的历史和故事的,“医生顶”就是礐石的一个地名。

6

益世医院。

  因为创办于1878年的益世医院,就是座落于此,益世医院也是现在位于礐石的汕头市第三人民医院的前身。当年,有一个美国女医生长住在此,为当地人看病,与他们和睦相处。现在这座残缺的二层楼房,就是当年的益世医院,因此,这个地方被礐石人称之为医生顶,可以看到,医生顶已经不只是一个地名了,而是礐石人的一个回忆,又是一个善良美好故事的印记。

7

位于小礐石的“礐石堂”。

  在小礐石,坐落着一个叫“礐石堂”的基督教教堂,它是全国非常罕见的中西形式交融设计的大教堂,教堂有西式落地构造石框拱形门,门框上均饰以彩色玻璃,堂内木雕窗棂也以彩色玻璃装饰,大门外的6根立柱为西式大柱,但屋顶,则为中式传统的重檐大屋顶,配以斗拱飞檐、绿色琉璃瓦。充分地显示出中西文化的交融。

  汕头开埠伊始,国外的宗教传教士几乎也是同时进入到了汕头,美国人耶士摩与约翰逊在1860年就先到妈屿岛传教,1863年耶士摩在汕头埠建汕头基督教普益社。同年于礐石以一间平房开始创建教堂。到1872年才建成一座礼拜堂楼,1898年教堂维修扩建,成为这一地区基督教会的中心。到了1930年,为纪念美国基督教浸信会进入潮汕七十周年,在美国教会的帮助和募捐下,将原有的教堂重建并扩建,这便是今日的礐石堂,全称汕头市基督教会礐石堂,并一直沿用至今。

  十九世纪的时候,交通、通信等等条件相对于现在,是非常的落后,一个航班,往往是需要几个月时间,书信的往来,也一样的是需要非常长的时间,但这些人,为了他们的信念,不远万里地在异国他乡,坚持着他们的事业,在礐石的医生顶山脚下,过去还有一片被当地人叫为“番仔坟”的地方,那里埋葬着不少外国人,他们来自于很多个国家,这些人,都是在汕头经商、传教、教书,以及轮船上的水手等等,我们想想,这些人,命丧异国、身葬他乡,不也就是在坚持他们的信念,他们也是开拓者,是文化交流传播的先驱者,他们最后连回家乡归宿的机会都没有,这也是令人唏嘘不已。

  我们汕头,将清末民初这段时期的文化特征,定为“西学东渐”,也就是说西方的文明和文化,就是伴随着汕头的开埠,一并进入到汕头来,通过学习西方的文化文明,让汕头得以更好的融入到世界的大家庭中去,也让汕头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而这一切,真的也是离不开这些敢于开拓的人,他们是冒险者,更是开荒牛。

  可惜的是这片“番仔坟”后来在破四旧的年代,都给拆掉捣毁了。一个有着特殊意义的标志,也慢慢地淡出了人们的记忆。

  在礐石,还有很多外国人的踪迹,不只是商贸机构和教会,不少外国人开办的制造厂也都落户在礐石,如:英商德记开设糖厂、肥料厂、汽水厂、冰霜厂等;挪威也曾与英国合资,在现洪厝街附近市场所在地开办过船行;印度人则曾在现海滨公园东湖处开办一家铁工厂,等等。

  足见汕头开埠对礐石带来的影响是非常地大,效益是非常地高。

9

汕头市金山中学。

  礐石,有一所粤东地区最为优秀的高中学校“汕头市金山中学”。汕头市金山中学是省一级重点学校,从恢复高考制度以来,每一年都是汕头市高考成绩的第一名,是无数学子无比向往的高中学校。

  早在1872年,基督教的礐石堂来了个斐尔德女士,为了教人读书识字,办起了一个学堂,礐石小学,这个就是后来的私立“礐光中学”,这个学堂,可以说是汕头正规办学的第一所,开创了汕头的办学先河。

  而汕头市金山中学的前身,则是创建于1877 年的潮州金山书院。位于现在的潮州市。

  新中国成立以后,在1952年,金山书院从潮州市迁来汕头市,与礐石的汕头市私立“礐光中学”合并,仍定名为广东金山中学。

  “文革”期间,金山中学曾一度被改称为“红岩中学”、“汕头市第十三中学”等。1978年恢复原校名。

  礐石,是一神奇之地,不只是风光秀丽,景色迷人的旅游点,还是汕头从一个小渔村发展到今天的见证者,更是中西方文化完美交融交汇的实验地和得益者。

  这样的一个有先天资源,有后天故事的地方,相信是会有良好的持续发展空间的,礐石是需要我们去保护、发掘、发扬与继承的,这样,礐石才会永远保持其魅力、展示其风采,在新时代的新发展历程中再谱写新的篇章。

 

  (注:文中的年份数据,均来自网络。)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本站所刊文章仅为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责任编辑:李凌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