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道明灯:从歧澳古道的杨匏安到秦汉古道的郭大力
2019-09-16 下午 07:03   作者:阿瑞   
分享

0

  借助对珠海岐澳古道的活化利用行动,2018年12月,从杨匏安的出生地、岐澳古道旁的杨家祠出发,在各方努力下,杨匏安革命生涯最重要的场所——位于广州越华路的杨匏安旧居成功复活,成为华南明灯永不熄灭的殿堂。2019年7月,从对韶关乐宜古道的活化利用的继续深入,再一路向北,让清远连州的秦汉古道再现苍劲之景色。再寻觅藏在文献记录中的1939年至1942年省立文理学院在连州秦汉古道旁的东陂镇办学的历史场景,而又逐步明晰。抗日战争“学术抗战”的情景仿佛在眼前,秦汉古道又见林砺儒、郭大力等大师的身影。1939年底,林砺儒任省立文理学院(华南师范大学前身)院长,聘请国内众多著名学者任教,其时省立文理学院在东陂镇租借村民的祠堂办学,包括“双桂坊”“黄尚书祠”等坐落在西塘村、塘头坪村等历史建筑,传出名师上课的高亢声音,郭大力先生就是其中一位,他于1939年应林砺儒之聘来到东陂,边教书边翻译马恩著作。为还原历史场景,现全文摘抄郭大力在编译《恩格斯传》时所写的序:

  这是一个思想家的传记。在写这本传记时,我所根据的,是柏林大学社会民主党史教授古斯达夫·梅尔(Gustav Mayer)所著的Friedrich Engels : A Biography。原著是1936年在伦敦出版的。

  我在1938年第一次见到这个原本,因为友人郑易里在上海书店里买到了这唯一的一册,并愿意赠送给我。他赠我时,问我有没有意思和时间把它译成中文。

  次年我在故乡第一次把它译成了中文,但不幸,译稿寄上海,意外遭了损失。再过一年,我到了广东。我决心把它再译一遍。但后来我决定回故乡时,友人张栗原看见这一包译稿,劝我不要携在身边。这第二次的译稿,才留在栗原家中。不料我同他别后一个月,他就作了古人了。那包译稿就和他的遗族一同遇了艰苦的命运。

  这一个草稿,算来已经是第三次了。我不惜再三重新动笔,是因为这位思想家的生活,太使人敬爱了。他的勇敢,他的热情,他的谦虚,实在使人神往。同一工作的反复所以不致令人厌倦,主要就是为了这点。

  可是,我这一回不能再是直译了。原著者在原本的序言上,有这样的话:“二年前,我曾由海牙的马丁尼诺夫书店,用德文出版了一个《恩格斯传》,书分二册。在这个传记里,朋友俩的未曾发的遗稿,第一次有了刊行的可能。这个新传记,是我特别为英语的世界写的,所以我特别注意了恩格斯大半生住在英国的事实。”从这几句话看去,这所谓《新传记》,原不过是一个更大的传记的缩编本、改编本。现在,我与其第三次翻译这个缩编本改编本,自不如等待将来,有机会再翻译那个更完全的传记了。

  还有,直译的书是比较不易读的书。在一个不懂外国语的人看来,直译的书还往往成为难解的。经典的著作,固不许译者自由,但像这里的著作,我是觉得,如果文字能够平易一点,那一定可以便利读者。就这一方面说,我原假定,我的读者有一部分是不识外国文字的。

  最后,我必须声明,我除了决意要删去那些足以使文字显得累赘晦涩的文字,还发觉了,原著后半,尤其是关于第一次大战前夜的情形的叙述,完全是采取当时德国社会民主党的立场。我觉得,不酌量删改,是容易引起错误的。

  这样,这个草稿就已经不是单纯的译稿了。

郭大力

一九四二年十二月

 

  此序写于1942年12月,即郭大力先生离开省立文理学院返乡之时。文中“我到了广东”指的就是到广东省连县东陂镇省立文理学院任教,文中提及的友人“张栗原”当时也受林砺儒院长之聘在省立文理学院任教。文中还提到“缩编本”“改编本”“新传记”是相对古斯达夫·梅尔写的《恩格斯传》完整的传记而言。一周前,广东省“三师”专业志愿者捐赠给华南教育历史坪石研学基地图书馆的书籍中,就有一本完整版的《恩格斯传》。

1

图为1948年1月“读书出版社”出版的郭大力编译的《恩格斯传》。

  1918年在广州市中心一座祠堂的阁楼里昏暗的灯光下,杨匏安正在为报纸撰稿,马克思理论的传播从这间平凡的小屋穿过迷雾照亮四方。20年后,在广东,此时日军的飞机不时在轰炸,不是在大城市,而是广东北部与湖南交界的小村落、有2000年历史的古道旁,依然有一位学者郭大力,还是在那简朴的乡村民宅里,依然是在油灯下,更加深入地翻译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除了《恩格斯传》,在东陂镇他还翻译了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学说史》,认为是在前阵子翻译的《资本论》三卷后的“第四卷”。1978年出版的郭大力先生翻译的马克思著作《剩余价值学说史》,始于1940年的连县东陂,1949年第一次出版,在郭大力先生逝世后两年再版,意义深远,是对郭大力先生最好的怀念,特将出版后记照录如下:

2

图为不同时期出版的郭大力翻译的《剩余价值学说史》。

  《剩余价值学说史》出版后记:

  郭大力同志从1940年开始,在国民党统治区极端困难的条件下,翻译了这部《剩余价值学说史》,1949年上海解放初期,曾由生活· 读书· 新知三联书店印行。建国以后,在1951年和1957年先后重印过两次。

  郭大力同志原来是采用1923年柏林出版的考茨基编辑的版本作为翻译的底本。1954--1961年间,苏联马列主义研究院重新编辑并用俄文出版了马克思的这部著作,随后又作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俄文第二版第二十六卷(分三册)出版。1966年春,郭大力同志虽已身患重病,在校完《资本论》第三卷译文以后,接着又根据上述新版本的德文本和英译本,进行本书的校译工作。文化大革命期间,他在他的夫人余信芬同志的尽力帮助下,用惊人的毅力,克服常人难以想像的困难,终于坚持校译完了全书。不幸的是,在校译本第一卷出版后不久,郭大力同志心脏病突发,医治无效,于1976年4月9日逝世。他没有能够看到第二卷和第三卷的出版。

  郭大力同志从1928年开始,就从事马克思《资本论》等经典著作的翻译工作,数十年如一日,直到最后一息。为在我国传播马克思主义作出了贡献。他这种工作精神是永远值得我们学习的。

  本书中的章节标题大部分是由俄文版编者所拟定的。编者加的标题的文字,用方括号 [ ] 标出。马克思手稿中使用的方括号改用了尖括号 < > 或花括号 { } 。马克思手稿的稿本标号和页码,用符号 ‖、| 标出,符号中的罗马数字表示稿本编号,阿拉伯数字表示页码。

人民出版社编辑部

1978年6月

 

  文中提及1940年,即郭大力先生于省立文理学院任教时。“科学社会主义的伟大建立者腓特烈·恩格斯,终生没有怀疑过他的理论,终生没有怀疑过他的理论成果,他的一生是奉献于他的理论的。”郭大力先生翻译《恩格斯传》时,这是最后的结束语,也是对恩格斯科学的评价,借用此段句子,赞美郭大力先生也不为过。今天,古道明灯依然明亮。

3

图为粤北东陂镇附近古驿道示意图。(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

 

  参考文献:

  [1]郭大力编译:《恩格斯传》,读书出版社,光华书店发行,1948年。

  [2]马克思著:《剩余价值学说史》,郭大力译,人民出版社出版,1978年。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本站所刊文章仅为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责任编辑:彭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