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重要节点:砺儒书舍即将开馆
2019-09-21 下午 09:00   作者:南粤古驿道网 彭野   
分享

  目前,在韶关乐昌坪石,活化打造“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行动正在进行,抗战时期国立中山大学等中高等学校的办学历史轮廓逐步明晰。与之呼应的清远连州东陂镇西塘村内,作为“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连县)”重要节点的砺儒书舍即将开馆,钩沉一段属于广东省立文理学院的办学历史。

  9月21日,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方为民一行赴清远连州指导“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规划建设工作,做细做实“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连县)”重要节点砺儒书舍布展、信息牌制作及标识指引系统确定等工作。

 

  “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连县)”重要节点:砺儒书舍即将开馆

  据悉,由广东省自然资源厅指导,广东省“三师”专业志愿者委员会策划,南粤古驿道(历史文化游径)保护利用研究中心协助,连州市政府实施打造的“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连县)”重要节点砺儒书舍即将开馆。目前,砺儒书舍已选址东陂镇西塘村陈氏宗祠,并初步完成了场地环境清理、三合土地面铺设、信息牌制作等工作,建筑外立面也准备进行修缮。

3

4

当地村民前期完成场地清理。

5

砺儒书舍完成三合土地面铺设

6

7

8

砺儒书舍相关纪念展板。

9

指导组一行讨论展板内容及摆放位置。

10

砺儒书舍全景。

11

指导组选定陈氏宗祠大门处摆放“广东省立文理学院校歌”信息牌,现场工人正在悬挂。

12

指导组要求受赠图书要做好分类及摆放工作。

13

指导组讨论广东省立文理学院纪念柱选址。

14

15

方为民(右)、马向明(左二)、唐荣伟(左一)悬挂“省立文理学院连州旧址”信息牌。

  指导组现场见证了省“三师”专业志愿者向砺儒图书馆捐赠图书,并在陈氏宗祠(广东省立文理学院办学地旧址)指导砺儒书舍布展工作。指导组提出:一是要理顺各展板内容的关系,做好展板、捐赠图书的分类及摆放工作;二是要提高认识,做好相关建筑的保护与修复工作。

 

  钩沉历史:作为众多中高等院校前身的广东省立文理学院

1

陈氏宗祠。(广东省立文理学院办学地旧址)

  1938年10月广州沦陷后,省政府迁至连县,广东省教育厅也随迁至连县(现清远连州)。连县成为抗日战争时期广东教育的重镇。1939年,广东省立文理学院及其附中从韶关乳源搬迁到连县东陂(现连州市东陂镇西塘村),租借西塘村、塘头坪村“双桂坊”“黄尚书祠”“陈氏宗祠”等建筑办学,师生则分散居住于村民家中。省立文理学院及其附中在东陂度过了两年。1942年,学院搬至曲江。曲江失守后,于1945年重来东陂旧校舍。附中最初设在连县东陂镇塘头坪村,后来搬到江夏村,高中、初中各有三个年级,每个年级两个班,每班有学生四五十人,共有学生五六百人。全校教职员工五十余人。1933年至1946年,省立文理学院附中改名为勷勤大学教育学院附中、省立勷勤大学附中、省立教育学院附中、省立文理学院附中、省立粤秀中学。1946年春,省立粤秀中学从连县东陂镇迁往“丰湖书院”,不久改名为“广东省立惠州师范学校”,即现在的惠州学院前身。1950年10月,广东省立文理学院更名广东省文理学院。1951年6月,在广东省文理学院基础上加入中山大学师范学院、私立华南联合大学教育系等,成立了华南师范学院,即现在的华南师范大学,广东省立文理学院成为华南师范大学的前身之一。

 

  云集大师:学界名人延续与传播华南教育之“火种”

2

广东省立文理学院院长林砺儒。

  抗战时期,在连州坚持办学的广东省立文理学院院长为林砺儒,学院下设中国文学系、历史文学系、教育学系、英语学习系、地理学系、生物学系、化学系,后增设体育专修班。林砺儒院长聘请了教育学家、历史学家王越,以及教育哲学家张栗原;文学教育方面聘请了吴三立、许杰;历史学教学聘请了陈守实;地理学教学聘请了盛叙功,物理学教学聘请了黄友谋,化学教学聘请了王赞卿、王鹤清,心理学教学聘请了阮镜清,经济学教学聘请了郭大力,体育教学聘请了黄金鳌等著名学者在学院任教,学术研究和教学水平颇高,一时东陂学界名人云集。任教于华南师范大学的著名光学家、中科院院士刘颂豪就毕业于广东省立文理学院物理系。可以说,广东省立文理学院作为多所中高等院校的前身,为广东教育做出了重大历史贡献。

 

  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连州市政府、市自然资源局、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东陂镇政府等相关人员参与现场调研指导工作。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本站所刊文章仅为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责任编辑:何洛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