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化最高学府的世纪往事
2020-09-16 上午 10:24   作者:曾耀登   
分享

  从化最高学府,在今天来说就是流溪大地上百姓说的从化中学,简称“从中”,它始创于一九二六年,它的名字改变过好几次了:从化县立中学校、从城中学、温泉中学、从化县联合中学、从化县第一中学、从化县红卫中学、城郊中学再到从化中学。

  该校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校园古木参天,绿草茵茵,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学子,它背后有着很多故事,毕竟,它有着九十四年校史了。

  偶遇一些从化老照片,其中一张是从化县立中学校的师生大合照,照片的落款时间是1935年4月15日,距今八十五年了。我有幸遇到多位与照片或多或少有关联的当事人,尤其是两位百岁的老人,仅从时间逻辑去推断,他们很有可能就在这张照片里面。这两位老人,无惧于路途的遥远,坚持到城内求学。

1

图为从化县立中学校的师生大合照。

  第一位是来自棋杆梨树岭的李格熙老师,他生于1919年,1935年,当时他16周岁,已经在县城念初中。那时,孩子们读书的年龄比现在的要大,不少人念完初中后已经超过二十岁了。他明确自己是从化中学的第九届毕业生,还参加过从化最高学府第一至十届校友会的多次活动。

  第二位是来自江埔罗洞的邝超垣老师,他生于1916年,幼年在家乡读完私立的维新小学后,应该是1934年到城内就读师范班(这间学校同样由从化县立中学校校长陆炜先生担任校长),前后读了三年。1936年,邝老师毕业后当上了一名教师。

  而生于1921年的邓谢涵老先生虽然未在照片里面,但他对从化中学的早年情况还是略知一二的。他也觉得,这张照片让他也想起当年在母校读书的许多故事。

2

图为从化县立中学校成绩陈列室。

  综合历史资料以及这些长者们的口述,可大概得知:1934年,从化中学学生参加全省会考,所有的学生都能够毕业,列全省第一,其中,邑人谭驭骥获得全省状元。对从化来说,这是破天荒的成绩,从未有过如此辉煌。此时,木棉村邑人谢瀛洲马上捐资建设图书馆,给学校赠送《万有文库》和多台显微镜。照片“从化县立中学校成绩陈列室”就依稀看到一些学校展览的物品,还颇为丰富。

  面对这空前的成绩,师生们极受鼓励,他们未曾骄傲自满,而是继续前进。随后的1935年和1936年,从化中学也是全省之冠。来自从化最高学府的学子在全省会考中取得三连冠的佳绩,引起轰动,大家都对这所一直默默无闻的山区学校刮目相看,不敢再小看从化的学生了!省城媒体甚至评论说:从化以前出狗熊,如今出老虎!而此照片的拍摄时间事1935年4月,刚好是从化的中学生们取得丰硕成果的时间,很多人认为,两者有着很深的关联。

  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从化教育默默无闻,学生的成绩都不甚理想,为什么突然大爆发,取得此番好成绩呢?

  广东教育历史研究达人李先生,有一份《从化县政府布告》,是1936年时任县长李务滋签署的,其中,就包括《从化县立中学校校务概况》,并附上了校长名字:陆炜。文中提到:本校创办于民国十五年一月,以邑城明伦堂为校址……

3

图为1936年时任县长李务滋签署的《从化县政府布告》。

  李先生进一步介绍说,当时,神岗大坳的邑人李务滋当县长,他非常重视教育,深感读好书才能改变落后的困境,于是立志办好家乡的教育事业。为了改进这关系国计民生的大计,他在工作之余常抽空与师生座谈,制订有利于教育的良策,关心从化县立中学校之外,还亲力亲为办起师范学校,培养教师人才,改善从化基础教育的落后面貌,大家都对他的深谋远虑敬佩不已。

  而当时的校长陆炜是留法硕士,这位来自太平钱岗的才子热心家乡教育,为教育事业呕心沥血,为筹集办学经费不遗余力,他动用其人脉关系,罗致人才,大多数教员是大学本科,连图工音乐老师都是高校毕业生。国文老师不少是清末的举人,来头不小。童子军老师还曾经留学日本。综合几位老先生的回忆,上世纪三十年代到抗日战争前学校的教师队伍大概如下:

  李习常,教国文;李邓忠,教农业科学;冯宪彬,教数学;梁鼎超,教体育;欧鼎常,教画画;吴鼎新,教英文。欧阳泉是教导主任,戚杰卿是训导主任。其中,大家对欧阳学澄老师印象特别深刻,他主要教国文,可能有时兼课天文地理,他是神岗钟楼人,书法功底深厚,当年的“从城中学”校名是他的题词。

  邝老师回忆当年在城内大魁阁的求学往事,印象深刻的是陆炜先生的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他说到,陆炜当时可谓全方位关心师生,如同父母,所以,同学们不得不加倍努力。大家的积极性格外高昂,师生们宣誓:吃苦耐劳!苦中求乐!宁愿掉肉也要创佳绩!教师们在冲刺阶段随时准备解答学生的疑问。

  李老师也提到一些细节:当年,每位学生在校园都有一块地方用来种菜,收获归自己。大家常常让学校饭堂煮来吃,这样就可以品尝自己的劳动成果了!而他自己那一块地就在大榕树旁边,大概有两三平方米大小。

  另外,学生力求上进,为了学好英文,同学之间互相使用英文对话,不得使用中文,输就受罚,请对方吃牛肉饭或者排骨饭。有了你追我赶的学习劲头,想不进步都难。

  邓谢涵老先生估计是在1935年秋季入学,但还没读完书,抗日战争的硝烟就已经蔓延到从化来了,他记得自己一开始还跟着学校搬到城郊麻村、民乐潭口一带坚持求学,但后来,因为饱受战火影响而辍学回家。

  而从化区地名研究者朱先生提到,到了上世纪四十年代,江埔凤院村邑人欧阳磊任从化县长,曾发动社会为家乡的教育捐款,结果这所本地最高学府增设了高中部,改进与提高了家乡的办学条件和水平。

  最后,几位老师都指出,照片里面的大榕树,在那时候还很低矮咧!

  如今从化中学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生的求学环境也大为改善,希望能够涌现出更多的人才,造福桑梓。

 

  作者简介:

  曾耀登,南粤古驿道网读者,从化地名探索爱好者。

 

  (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自南粤古驿道网,欢迎转载。)

责任编辑:彭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