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韶关学院35名师生赴乐昌市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坪石)开展研学活动,追寻华南教育历史,传承坪石先师精神。
研学路上,广东省“三师”专业志愿者、华南教育历史坪石研学基地工作专班成员何昆亮饱含深情地为大家讲述了国立中山大学在坪石办学的可歌可泣历史,并介绍了坪石当地的文史知识。
一处处历史遗迹见证了教育救国的烽火历史
师生们深入三星坪村(原国立中山大学校工学院)、坪石老街(广同会馆旧址即原国立中山大学研究院)、老坪石中心学校、中心幼儿园(原国立中山大学校本部)、塘口村天文台山(原国立中山大学校理学院天文台遗址)等遗址开展研学。这些分散在坪石镇各处的历史遗迹,是最好的历史见证,让师生们仿佛回到了那段烽火岁月,华南之大,竟容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
一位位先师前辈谱写了抗战救亡的壮丽赞歌
师生们满怀对抗战时期华南教育先师前辈的缅怀与景仰之情,重温了许崇清、杜定友、王亚南、陈宗南、卫梓松等一众“坪石先师”们在坪石生活、工作、教育救国的历史。那一段段感人至深的历史故事,正是先师们用生命谱写的一曲曲抗战救亡、教育救国的壮丽赞歌,我校师生对先师们在艰难困苦中仍然坚守着教育兴邦的理想信念和以身许国的民族气节感到由衷地敬佩。
无限感动与景仰矢志传承坪石先师的精神
参与本次研学的学生代表感动地说:“通过参与这次活动,使我更深刻地认识、了解这段尘封已久却又慷慨峥嵘的华南教育历史。先师们烽火育人、教育兴邦,学生们‘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在国家危难之际,他们的坚守让我感动不已。所谓知来处,方能明去处,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要饮水思源,感怀师恩,延续华南教育的优秀传统,努力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唱响属于自己的时代之歌。
一路研学,一路泪光;一处处残垣断壁,一幢幢破屋漏瓦,华南教育历史建筑和遗址亟待规划整理、修缮重建,各处杂草废砖、果皮纸屑也需要清理打扫。我校师生充分发挥志愿服务精神,以广东省“三师”(规划师、建筑师、工程师)专业志愿者为榜样,自发地投入到清扫途经历史建筑和遗址周边垃圾的志愿服务当中,为建设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据悉,自省政府启动开展粤北地区抗日战争时期内迁教育机构遗址保护利用,打造粤港澳抗日战争华南教育历史的研学基地以来,韶关学院积极参与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建设,主动投身“坪石先师”教育历史文化遗存的研学和活化行动中。该校召开专题工作会议探讨坪石华南教育历史文化遗存的研学和活化问题,会议认为,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将历史与现实、过去与未来联结在一起,保存及延续了中华民族教育的星火,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及文化价值。开展“坪石先师”及其在粤北地区教育历史文化遗存的研究和活化,是韶关学院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韶关学院要着力打造抗日战争时期华南教育历史研究平台,传承好、弘扬好“坪石先师”们的民族精神、家国情怀和学术成就。
本次研学活动也得到了乐昌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乐昌市教育局及工作专班相关人员的大力支持和热情接待。
参加完这次有意义的活动之后,同学们纷纷有感而发 :
@黄凯璇:令我感触最深的是,前人在如此艰苦环境下坚持着为国家未来培养人才,对比现在我们的学习环境,我们是很幸福的,因此我们要珍惜、利用好教育资源,刻苦学习。
@黄丹娜:对于基地的历史文化和先辈们的革命精神,我们应该积极传承并发扬下去。当我们用最真诚的心去感受这一段段不朽的历史的时候,更会对我们伟大的祖国肃然起敬。
@蔡慧玲:我们要铭记屈辱历史给我们带来的伤痛,更要向先烈们好好学习,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畏艰难,努力前行。革命先烈们为我们创造了一个美好的学习环境,我们应好好学习回报国家。
@欧阳素敏:寻访研学基地,回顾华南教育历史,铭记先贤们的报国之心,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让我深切体会到,我们新时代青年应当有所担当,要为国做贡献。
@白德城:这次活动使我了解到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先辈们为了保留珍贵的教学资源,而不惜东奔西走,经历了一段艰辛的历程,真是令人震撼。同时也激励我要更认真的去投入到学习中,不辜负先辈们的努力。
(原文刊登于公众号“韶关学院共青团”,南粤古驿道网采编整理。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南粤古驿道网联系。)
责任编辑:熊灿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