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化增城交界处的老虎往事
2022-10-11 下午 03:08   来源:曾耀登   
分享

  老虎,大型猫科动物,四肢强壮有力,处在自然界食物链顶端,原本生活在森林草原上,是典型的山地林栖动物,但如今,人们通常只能在动物园里看到老虎的身影。可以说,虎是人们崇拜并畏惧的对象,其形象也构成了充满生机和活力的风俗文化,雅俗共赏。不过,真正的虎就不那么“平易近人”了。虎种类繁多,大小各异,分布在我国华东、华中、华南和西南地区的则被称为华南虎。据说,人类的平均咬力为47公斤,而老虎则可以超过400公斤。所以,人类历来畏虎,可谓“谈虎色变”。

  清朝大儒屈大均的巨著《广东新语》之卷二十一《兽语》,关于老虎的记载:

《虎》

  从化山中多虎,常绯衣幞头盛陈仪从而出,夜则灯火煌煌射林薄,见者以为山神也。欲食人,则脱幞头绯衣,复变为虎,乃大哮吼而前。盖帝命山神以治虎,而虎即假山神冠服以食人。谓虎即山神耶?是帝命山神为虎也。吾不知其解矣。

 

  下面,我们来说说从化与增城交界处的老虎往事。

  从化与增城交界处的行政区划因为经济的高速发展瞬息万变,特别是最近些年头,范围和名称都深刻地变化着,大家都不太清楚最新的镇街名称和界线了。

  自北向南,从化与增城的交界处主要三处:

  最北端是温泉灌村到派潭高滩,

  中间是由江埔经过从樟公路到派潭,

  而南边是由太平沿着S118(从化太平大道),一直往东,到达中新镇。

  翻阅从化和增城地区翻地图,我们看到从化棋杆有“虎塘岭”,良口有“老虎坳”和“老虎头”, 增城有“老虎窟村”和“老虎岭”等有“老虎”元素的地名。在我看来,从化与增城之所以多有猛虎出没,是因为两地属于粤北山区向珠三角平原过渡的地带,北片为南粤五岭外围,山林众多,且郁郁葱葱,溪流纵横,多猛兽出没。更为重要的是,这里冬无严寒,有着适宜野兽生存的条件,据记载:此地野生动物种类甚多,如野兔、野鼠、果子狸、山猪、野狗、黄猄、豺狼,鹿和豹等,形成了一条稳定的食物链,生态相对平衡,老虎可以安稳生存。

1

打猎归来,收获满满。

  年过花甲的从化石坑人罗先生有说不完的老虎话题,他在从化与增城的北端交界处生活过很长一点时间,他回忆道,大约在1964年,在灌村村民通常放牛的地方附近,曾发生一头牛被老虎叼走之事,事后在不远处,人们发现牛骨满地,一片狼藉,唯牛角和牛蹄尚存。1965年,罗志全还亲眼看到邻家的猪被老虎咬住叼走,叼着猪的老虎轻易跃上山坡扬长而去,邻居拿出打鸟用的枪支追赶也无济于事,这让村民恐惧了好长一段时间。罗志全还听长辈说起,村中有一妇人被老虎叼走,后来在山上被发现时只剩下手镯和钥匙,让人不寒而栗。

  罗先生总结出,老虎专门为害那些人少、村小的地方。灌村和温泉很相近,此地山林众多,山溪遍布,其中在从化与增城交界处的大尖山和凤凰山都重峦叠嶂,起伏连绵,随着石坑圩的发展,更为偏僻的凤凰山明显要比大尖山多老虎出没。老虎还最喜爱芒草地,而尽量避开松苗(树)多的区域,据说,老虎最怕碰到松苗常见的毛毛虫,后者有可能使老虎皮肤溃烂。

  解放后,从化与增城一带仍多有老虎出没。据《增城县志》记载,1950年2月18日,增城县新一区庆福乡百花林洞发现有猛虎伤人,增城县人民政府立即派出武装队伍,将虎击毙。

  翻阅1958年2月1日的《流溪河报》,有如下记述:“桃源乡平地岗社民兵克服了寒天冰冻的种种困难,星夜到大山去捕兽,1月26日晚捕有一个老虎,为农业生产献出一点力量。”

  而翻阅1958年10月8日的《从化报》,看到这样一篇报道:前几天的一个晚上,有一只猛虎想到畜牧场吃牛,可是勇敢的畜牧员李度启早就在山上安装了土炮,结果这一只180斤重的大老虎被打死了,李度启这种积极为民除害的精神值得学习和发扬。

3

图为老虎新闻。

2

图为老虎邮票。

  增城派潭人温先生已到古稀之年,他记得在一九六零年左右,他正在读小学,他记得从化与增城的交界处的双凤山发生过山火,他后来听大人们说,有一只老虎被山火赶到山脚的村庄里,把当地人吓得不轻,后来的故事就不得而知了。

  另外,在江埔和派潭相接的大迳,当年山高林密之地,野猪时常出没,也会吸引老虎到来。从化凤二村村民刘汉波今年94岁,他就知道在江埔凤凰(今水库冚尾附近),很久以前发生过村民在茅寮(为了方便取水和烧水而离家宅稍远)洗澡时被老虎叼走的事情,当时家里人觉得很奇怪,去洗澡很久都没回来,后来一看,看到有斑斑血迹,才知道发生悲剧,受害人的孙子叫曾良金,生于1938年,时隔八十年了,到了今日,一众后辈都不原意提起此事,可见,虎害确实深入骨髓。

  据书籍记载,从化与增城交界处的土名叫“中迳”的地方,当时生活了一对兄弟,叫叶成和叶仁,生于1900年前后,兄弟俩当年成功地捕获一只老虎,拿到派潭卖,当时我国的纸币不受欢迎,就拿了一些港币回来村里,村中老少第一次看到港币,赞叹不已,让兄弟俩威风了好多年!

  再看看南部的情况,据一份记录所写,从化太平乡的一个小村庄,在1953年8月,在此地的后山发现一只受伤死去的老虎。原来,两天前,当地村民在山上发现老虎,用枪将其击伤,但让其逃走了,后来,村里的狗都向着村后的山坡猛吠,但这些狗就是不敢靠近,人们过去一看,都惊出一身汗,只见一只老虎躺在地上,可能刚刚死去不久,人们估计是老虎受枪伤后逃走,但未能走远,且无法猎食,又想到村里找东西吃,最后死在村后。随后,全村都像过年一样庆祝此事,抬着老虎游村,大胆的小孩也跟着玩,还过了一把“摸老虎屁股”的瘾。最后,上级有关部门运走了老虎,对村里略作奖励。

  后来,当地人还继续延续这个故事,说即使老虎老死于山林,仍能威慑其它动物,所谓“虎死威风在”就是这个意思。直至今日,被圈养的老虎在动物园栅栏里的一声怒吼,仍能使人顿生几分畏惧之心。而在古代,将军们多用虎皮挂在帐中或铺于座上,是为了借虎威壮军威。将军所在的营帐叫“虎帐”,将军的威风叫“虎威”,勇士、壮士叫“虎贲”。《三国演义》中关羽等五位蜀汉将军就被称为“五虎上将”,历代武官中,“虎骑将军”和“虎贲中郎将”之类比比皆是,时至今日,军中勇将和运动场上的竞技好手仍被称为“虎将”。

  太平高田新兴里人马锦恩老先生,今年84岁了,他记得他小时候,发生过老虎到自己村的事情,给偏僻的山川带来了巨大的恐惧,他说,由乌石洞,到大坑洞,包括上下青幽的山林,当年有很多地方连当地村民都不敢去,因为实在山高林密,什么野兽都可能在里面。

5

  从化地名文化研究会的秘书长介绍说,古时候的“虎”和“虐”都是象形字,酷似“老虎”的形态,其中,“虐”字,就犹如一个人躺在老虎之下,这就成为“虐”的雏形。

  老虎的数量,深受人们的政策和环境影响。据研究,华南虎曾广泛地分布在我国,估计超过10万只;到20世纪中期,野生华南虎数量还有4000只左右。1959年,国家林业部将华南虎划归为有害动物,号召组织打虎队捕杀,但东北虎则被列入与大熊猫相同类的保护动物,可以活捕,不能杀死。

  据记载,在1953—1963年,有一个打虎队在岭南一带共捕杀了百余只虎、豹,其中,在广东北部共捕杀了17只老虎。各地大规模的捕杀在此期间持续进行,各基层单位还表彰“打虎英雄”和“灭害模范”,使华南虎数量锐减。

  翻阅1961年第12期的《广东画报》,有这样的记述:围猎害兽,保护田禾,是民兵队员们履行劳武结合,服务生产的职责。生产队民兵打猎队,一年多来,不仅消灭了山猪,箭猪和黄猄等上百只害兽,而且还打死了两只猛虎,既保护了庄稼不遭兽害,又锻炼了民兵队员的战斗本领,受到了广大社员的赞扬。

4

图为打虎英雄。

  1973年5月,华南虎被列为三级保护动物,但只要能保证数量增长仍然允许捕猎。1979年,国家农业部将其列为一级保护动物。1981年,估计野生华南虎大约不到200只。1989年,国家颁发《野生动物保护法》,终于在法律上保护华南虎。1996年,联合国将其列为第一号濒危物种,列世界十大濒危物种之首。二十世纪90年代,野生华南虎据称仅剩二三十只。事实上,到2000年时,国外专家称其已经灭绝。

  再说回从化和增城的老虎,确实销声匿迹多时矣,曾经虎害为患的地区,因为山环水绕,植被良好,如今大部分都成为景区,时常游人如鲫,人气十足。历史的车轮一直滚滚向前,而这些古地名往事,还有虎患的往事,也属于我们的乡土历史,也是值得去挖掘一番。

 

  作者简介:

  曾耀登,南粤古驿道网读者,从化地名文化研究会创会会长。

 

  (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自南粤古驿道网,欢迎转载。)  

责任编辑:熊灿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