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村里的诗意乡愁 不一样的人间烟火
2024-06-22 下午 03:28   来源:南粤古驿道网,采编自“南方+”   
分享

1

惠东县的田坑古城已有300多年历史。

2

龙门县龙华镇水坑村有700多年历史,文笔塔巍然屹立在稻田边。

3

游客在惠城区横沥镇墨园村的大夫第门前留影。

4

旭日村是博罗县首个广东省古村落,图为村民在表演龙华大鼓。

5

大亚湾开发区妈庙村保留的十多栋碉楼,与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的建筑风格同属一宗。

6

惠阳区的崇林世居是粤东地区现存最大的一座客家围屋。

  离开城市的喧嚣,闯入清幽的古村,不一样的人间烟火,总是藏在惠州的古村落之中。

  位于东江岸边的横沥镇墨园村,就是一处典型的客家古村落,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村中至今还保留着10多栋300多间古建筑。漫步村中,石板小路曲折蜿蜒,古建筑、古井、古树星罗棋布,到处洋溢着古色古香,背后一段段故事也耐人寻味。

  占地面积约4000平方米的大夫第,是墨园村最气派的古建筑,乃村里陈氏祖先于1869年所建,鼎盛时期有几百号人在此居住,在房檐、窗户、屏风上仍清晰可见精美的木雕;对面的恒兴书屋,则是陈氏家族为教育村中子弟而建,许多村中老人在儿时都曾在这里读书习字。

  在仲恺陈江街道,藏着一处元末明初的古村落——东楼村。据该村墓碑记载,东楼村始建于元末明初(约公元1368年),原名东流村,村内洪、冯、杨、吴姓等先祖聚集居住。

  从空中俯瞰,东楼古村呈现出莲花形的分布,背靠南面山,面向潼湖,不仅依山傍水风景秀丽,且拥有湖畔沃野千顷,村民可实现自给自足。如今,东楼村仍保留着古围墙、洪氏祠堂、袁氏祠堂、冯氏祠堂、三姓公祠、泰兴大屋等典型古建筑,沙糕粄、敛糕、大笼粄、糯米糍粑等传统食品备受村民喜欢,制作手艺流传至今。

  博罗县龙华镇的旭日村,也是一处值得赏玩的古村落。这座古村集明、清、民国时期建筑文化于一体,约有600多间古房屋,均以“麻石半墙、青砖到栋”的形式建造,这种特色的砖瓦结构建筑布局严谨、气势恢弘,实用性和居住舒适度都很高,充分展示了岭南古村落文化中的美学意境,传递出根源于古老农耕文化的居住情调。

  与旭日古村同样出名的,还有村中的历史名人陈瑞,其被称为“陈百万”。作为一名商人,陈瑞不辞劳苦、干事创业,通过船运将山货、水果、药品等,走沙河、东江、珠江口转到南洋,在整个广东乃至东南亚建起生意版图。经商成功后,陈瑞便携万贯家财回乡,孝亲、助学、兴农,广积善缘,惠泽一方,陈瑞的故事也因此被群众广为传颂。

  作为客家人的聚集地,惠州各地保留了大量传统客家古村宅。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惠州拥有33个“广东古村落”、10个“中国古村落”,比较有名的还有惠阳秋长街道茶园村和周田村、惠东多祝镇皇思扬村、稔山镇范和村等。

  历经百年风雨,这些充满传统特色的建筑,矗立在东江岸边,见证着惠州地区的发展变迁和文化传承。如今,在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中,惠州的古村落正得到科学合理的保护与发展。

  近年来,惠州各地以乡村振兴为主线,推动古村落、古建筑保护修缮和历史文化挖掘,加强对村庄的人居环境整治、文明乡风建设,探索出传统建筑保护和活化利用、区域经济协调并进的发展新道路,实现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和乡村治理“齐步走”。

  随着古村焕然一新,一座座远近闻名的“网红村”呈现在人们面前。如今,每到节假日,源源不断的游客慕名前来游玩、打卡,不仅让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还让村里的产业发展活跃,重新绽放出时代光芒。

 

  (原文发布于“南方日报”,记者:乌天宇、王昌辉,南粤古驿道网采编整理。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南粤古驿道网联系。)

责任编辑:熊灿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