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有樟林,先有外陇”
2022-07-19 上午 11:01   来源:南粤古驿道网,采编自公众号“樟林旧事新事”   
分享

  外陇埔即原今樟南(头冲)后的荒埔,1974年1月已被考古人员探索过,有21口水井。据《东里镇大事记》记载:

  社员在平整外陇埔时,发现古代水井21口,分布有序。发掘其中二口,井呈八角形,井径60厘米,残深为245厘米,井围用砖砌成。砖分二式,分别是30×15×6厘米和27×21×2.5厘米的长方形红砖,两端均为斜角形,横立砌,井基外围密插木椿,椿外套木圈圈紧。在井中145 厘米深处泥浆中出土有碟、碗、罐等十件,器物完好。有印一方。

  因非科学考古,其作用不大明了。但年代无疑是古老的。

  外陇埔原有一座规模不小的“天后宫”,被1922年的咸潮风灾荡平殆尽。天后宫面向樟林,废墟尽是红色的瓦砾残砖。至上世纪末,还保留一块一米多高的碑刻,被用作田埂过沟之用。当时曾请南社人蓝锦潮先生带路寻找,然已不知所在,使这座天后宫的历史无法考究。

  从古驿道角度也可证明,自澄海开发以后,从饶平经樟林的驿道在土名“羊城内”山下坑口有一条通海水道,有一座打网纹线的望道桥通过,过田寮,张八郎,经后修东官路雨亭,东折经散坟埔,就可到外陇埔。

  邻村乡志《鸿沟志》第七篇“名胜古迹”有这样一段记载:“万历桥:从本乡西南面的番葛树,沿古道往西南行百余步,有一条由四条石板铺合而成的古桥。该桥长约3米,宽约2米,桥面刻有两行文字,上款‘祈乞平安时戊戌政和八年七月,日前住大峰院勤首释全晓白’,下款为‘汫洲保信宁里治子黄富同妻杨四娘洎男女等舍石桥一座’。据说,原来桥的一边有石刻‘政和八年戊戌七月建,万历三年三月重修’等字样,故名万历桥。解放后,因平整耕地,水道改革,该桥遂废,旧址及石板尚存。考‘戊戌政和八年,应是北宋徽宗执政第十八年,即公元1118年’,故该桥建造迄今已有八百七十多年。”

  通过推敲,“万历桥”应是上面笔者所叙述的“望道桥”,只是叫法不一而已。樟林人叫望道桥,鸿沟人叫万历桥,地望相合,况两乡之间唯有这条古桥。此桥别说是宋政和年间建造,单就万历间重修至今,也已有550年左右的历史了。古驿道之设,必有重要去处,此也证明外陇这地方在古代之重要性。

  在与暹罗大米贸易之先,中国北方的货船如从义丰溪入口,必停外陇埔前补给淡水或转运货物,然后从溪南东陇港出洋。

当然,樟林原先也有当地居民的小聚落,但还未能形成八街六社的大社区。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未有樟林,先有外陇”是可以相信的。

 

  (原文刊登于公众号“樟林旧事新事”,作者为黄光武,南粤古驿道网采编整理。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南粤古驿道网联系。)

 责任编辑:何洛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