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增城夏街古驿道及沿街建筑的保护与活化利用研究
2021-12-04 上午 11:45   作者: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艺术学院南粤古驿道艺术文化研究中心 杜鹏 王倩倩   
分享

  增城是广东省广州市辖区内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有着1800多年的历史,位于珠江三角洲的平原地区,水路交通便利,当地现存的古驿道水路以及陆路体系庞杂,沿街建筑多元且独具民族特色,具有丰富的人文与景观价值。在城市发展建设过程中,既要着眼于未来,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同时还应当凝聚优秀的民族文化,使得这些文化重新焕发出生机与活力,否则的话古驿道以及沿街建筑必将会在历史中消亡。

  一、增城夏街古驿道及沿街建筑的概况

  1、增城古驿道的功能组织

  增城古驿道是南粤古驿道东江-韩江段中的支线段,其是广州-惠州古驿道路段和增城-龙门古驿道路段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古代历史中,古驿道一般具备贸易、军事以及人口迁徙等功能,在此过程中文化交融与经济往来得以形成,随着古驿道功能的不断完善,在古驿道周边出现了大量的乡村聚落,这些乡村聚落的建筑具有独特的文化色彩,由于古驿道是连接南粤土著文化与中原汉文化的重要通道,当地的建筑在设计与建设过程中也呈现出了文化彼此相互交融的特点,最终这些沿街建筑既保留有当地的民俗文化特征,同时其也深受外来文化的影响,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客家建筑。

  2、增城古驿道沿街建筑的主要类型

  作为古代广州与粤东、福建等沿海城市联系的必经通道,其位于广州建成区内,是当前保存完好而且依然在使用的一条古驿道。古驿道以500米长的迎恩街古驿道作为主干,27条巷道与主干相连形成“鱼骨状”街巷格局,形态比较完整,在古驿道两侧的传统建筑风貌连续性比较强,约占沿街立面的二分之一。夏街村不可移动文物集成篇布置,沿街建筑中有大量宗祠,其一共有6处。夏街村传统风貌建筑规模较大,占地约2.4公顷。近些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以及当地政府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视度不断提升,因此针对增城夏街古驿道及沿街建筑的保护与活化利用所受重视度也不断提升。

1

  二、增城夏街古驿道及沿街建筑保护与活力利用的现状

  增城夏街古驿道的沿街建筑众多,这些建筑有着独特的传统风貌,其对于人们了解和认识增城古驿道历史文化有着重要的帮助,为了更好的响应“一带一路”战略的号召,使得增城夏街古驿道及沿街建筑焕发出全新的生机与活力,当地政府做出了诸多努力。2020年由增城区城乡院和增城古村之友协会发起创立南粤古驿道·夏街众创空间的项目,其目的就在于借助夏街村迎恩街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以及现存的丰富多彩的古村落资源,如古建筑、风俗以及传统手艺等,将其有机结合在一起,借助众创平台,发掘并吸引更多对古村落和传统建筑保护干新股的社会创客,或者手工艺人的注意力,使得自主进驻到夏街村来,使得古驿道以及沿街建筑焕发出全新的生机与活力。

2

  当前,扎根于夏街古驿道沿街建筑创客群体不断增多,多种手工项目在当地落地发展,比如说,广州榄雕传承基地、乡村美学实验室、爱碧邻·花巷、尚雅院等项目,这些项目在推广落实过程中,对当地的传统民居进行了二次改造和创新,将沿街建筑与地方传统民俗活动等紧密融合在一起,如根雕艺术、传统服饰以及礼仪文化等等,在推广这些项目的同时,夏街村古驿道以及沿街建筑得以被更多人所熟知,保护和利用当地传统建筑引起了更多人的注意。如图为夏街村古驿道、街区活化项目与众创空间关系示意图。

3

  三、增城夏街古驿道及沿街建筑保护与活化利用存在的问题

  当前,在政府的主导下,对于夏街村古驿道及沿街建筑的保护与活化利用重视度虽然显著提升,在政策、资金等多个方面都给予了一定的支持,但是不可否认其保护与活化利用还存在有一定的问题和不足,其具体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沿街建筑居住者缺乏保护与利用的意识

  针对夏街古驿道及沿街建筑的保护与活化利用绝非某一个人或者是政府单方面努力能够做好的事情,其不仅需要政府加强政策引导,积极投入,同时还需要当地居民积极配合。而目前夏街的古旧建筑,绝大部分都出租给了外来务工人员居住,部分居住者的文化水平不高,缺乏保护这些古建筑的意识,为了使得自身居住更加便利,随意改造、人为破坏古建筑。同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内高楼林立,夏街村古驿道的沿街建筑与城市内的高楼大厦两相对比,显得格格不入,古建筑的拥有者在将这一类建筑出租给外来务工者所能够获取到的经济效益远低于高楼大厦,为了增加自身收入,建筑拥有者也频繁自主拆建古建筑,导致大量古建筑被人为毁坏,沿街建筑未能得到有效的保护与利用。

4

  2、保护与活化利用项目不成熟

  如上文所述,为了更好的对夏街村古驿道及沿街建筑进行有效的保护与活化利用,在政府主导下开展了多个项目,大批手工艺人以及创客入驻沿街建筑,使得这些建筑得以重焕生机与活力。但实际上,这些项目推行时间并不是很长,还不够成熟。项目前期推进主要依靠的是政府的政策以及资金指导与支持,前期还未能通过自身的运营,实现稳定的收入,资金和建筑修缮维护的成本比较高,给入驻者带来了较大的经济压力。这也是沿街建筑虽然开展了一些保护与活化利用项目,但是项目却并不活跃的原因之一,因为还有相当一部分手艺人以及创客还处于观望的状态。

5

  3、功能发展滞后,产权复杂古驿道文化符号特征消失

  在今天古驿道已经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其所担负的政治、文化以及经济效用不复存在,夏街村古驿道及其沿街建筑虽然是当地保存最为完整的一条古驿道,但是在今天其文化价值以及风貌特色实用性不再。古驿道沿街建筑对于业主来说其价值仅仅表现在区位特征之上。同时,沿街的诸多建筑狭窄、阴暗、设施不够完善,在居住舒适度方面不上现代住宅,而且还有许多宗祠建筑,发展商业的条件也不及现代化商场。此外,古驿道沿街建筑的所有者大部分都已经在其他地区置业,依然留在当地的居民数量有限,部分建筑多年控制,其原有者联系困难,产权复杂,这也给沿街建筑的保护与活化利用带来了较大的干扰和影响。

6

  4、相关法律法规建立速度缓慢,可操作性差

  为了更好的对夏街村古驿道及其沿街建筑进行保护和活化利用,就必须要积极的落实相关法律法规,保证相关工作有法可依。但是结合实际情况来看,当地对于建筑的保护与活化利用高度重视,但是在立法方面却相对比较缓慢,诸多法律法规不够健全,可操作性比较差,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保护与活化利用效果。

  四、增城夏街古驿道及沿街建筑保护与活化利用策略

  1、加强保护与活化利用宣传力度

  对夏街村古驿道及沿街建筑保护与活化利用的意义是什么,做好相关工作将会对当地经济发展以及社会进步产生那些影响,实际上沿街建筑所有者以及使用者对于该问题的了解和认识还是比较浅薄的,其只是被动配合政府部门的工作,许多居民自身都不具备保护和活化利用沿街建筑的意识,这种情况下势必会影响保护与活化利用推进效果。基于这样的原因,为了更好的保护与活化利用古驿道及沿街建筑就有必要做好宣传工作,要从多个角度着手进行宣传,提高当地居民对于保护沿街古建筑的思想认识,使得他们从被动接受政府部门的工作,到积极主动参与相关工作,为保护与活化利用古驿道及沿街建筑出谋划策。

  2、明确古驿道及沿街建筑保护的原则

  结合《广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要尽快明确夏街村古驿道及沿街建筑所在区位的重要性,要将古驿道与沿街建筑看成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在对其进行保护与活化利用时,应当保证街区的整体风貌不变,然后结合街区内建筑类型、用途上的差异对其价值进行分级评价,针对价值比较高的重点建筑应当重点保护,对于价值一般的建筑可以在不影响整个街区传统风貌的基础之上始终进行改造,区域内违章建筑或者是毁坏比较严重与古驿道整体风貌不匹配的建筑则可以将其拆除掉,保证所有建筑的风貌一致。

  同时还需要加强对土地开发强度的控制,避免古驿道及沿街建筑因为土地过渡开发被破坏,要尽可能保护古驿道及沿街建筑的路网格局和建筑群落、建筑布局方式,推进其复兴与繁荣。

  3、坚持保护与活化利用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针对夏街村古驿道及沿街建筑在保护与活化利用时,必须要明确的方向与目标,不能只是为了保护而保护,而是要做到因地制宜,在现代社会发挥出古驿道与古建筑的作用及价值,对于任何建筑来说,其只有被使用才能展现出作用与价值,否则的话其必将被历史所遗忘。在保护与活化利用夏街村古驿道及沿街建筑时,除了可以开展一些创客项目,吸引优秀的民俗文化项目入驻之外,针对一些无法居住的建筑,还可以将其改造成为旅游文化景点,比如说,古驿道沿街宗祠众多,高达6处,就可以尝试将其改造成为旅游景点,这样不仅可以吸引人们的注意力,还可以使人们更加深入的了解当地的文化,为广府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注入全新的活力。在对夏街村古驿道及沿街建筑进行保护时,要认识到保护并非是终点而是起点,只有做好保护工作,才能使得建筑焕发生机与活力。

  4、积极完善古建筑保护与活化利用的法律法规

  夏街村古驿道及沿街建筑的保护与活化利用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其需要多个领域的支持,为了保证保护与活化利用的相关工作更好推进,就需要从立法的角度明确夏街村古驿道及沿街建筑的重要地位,在完善相应法律法规时可以参考当前保护及活化利用环节具体遇到了那些问题,在那些领域需要法律提供有效的支持。同时还可以借鉴国外相关经验,明确公民如果随意破坏古建筑将会受到那些惩处,借助法律法规提高公民对于沿街建筑的重视度,使得相应保护工作能够更好的推进。

  5.创新古建筑保护与活化方法

  (1)VR技术和区块链技术的成熟运用,颠覆了传统文化保护的认知,唤醒了历史的集体记忆;移动互联时代,充分运用数字技术和现代语境传播、传承传统文化,是能够让传统文化遗产“活”起来、“传”下去的重要手段。

  运用虚拟现实(VR)技术对重要的文化遗产进行可视化复原,这种复原既是对建筑技术与形态的复原,也是对文化与生活场景的复原;通过多元信息融合的交互式三维动态视景和实体行为的系统仿真,使用户沉浸到该环境中,以跨越时空对话的形式进行场景代入,营造沉浸式的“故事讲述场”,实现穿越时空的数字“云”游古街,创造全新的文化体验和历史记忆,这是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精神与视觉的双重体验,也是未来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的新趋势。

  (2)“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我们不仅要保护古街的风貌、街道、建筑等物质遗产,还要保护原住民的生活场景、文化风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古街本源的、真实的历史信息,这是对古建筑文化的最好延续。

  (3)传统文化保护是“修复”不是“重建”,是保护、传承与活化的综合考量,是对历史文化建构的反思;“修复”是有选择地恢复传统文化场所功能和民间传统文化信仰,丰富古街文化内涵;借鉴“小规模更新”理论,增设部分社会公共空间与特殊文化空间,为古街传统文化与民俗节庆活动提供条件。

  总之,针对广州增城夏街古驿道及沿街建筑的保护与活化利用绝非一朝一夕能够做好的事情,其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需要政府以及当地民众协同配合,要做好科学合理的规划,对古驿道及沿街建筑有精准明确的定位,保证古驿道及沿街建筑的保护与活化利用可以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最大化,以使得我国优秀的传统建筑文化更好的传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轩,钟香炜,刘琳杰.南粤古驿道沿线古村落景观“微改造”研究——以黄埔古村为例[A].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成都市人民政府.面向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治理——202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9城市文化遗传保护)[C].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成都市人民政府: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21:10.

  [2]冯怡琳,张河清,王蕾蕾.南粤古驿道文旅资源活化利用研究——以汕头樟林古港为例[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08):43-46.

  [3]梁肇宏,范建红.基于文化线路的增城古驿道活化策略研究[A].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重庆市人民政府.活力城乡 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9城市文化遗产保护)[C].中国城市规划学会、重庆市人民政府: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19:11.

  [4]刘雅熙.南粤古驿道增城段线性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9.

  [5]孙海刚,郑宇.广州古驿道历史资源梳理与保护利用策略[J].规划师,2018,34(S2):63-69.

 

  作者简介:

  杜鹏,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艺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王倩倩,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学质量管理评估中心。

  文章简介:

  2021横向课题《增城地区岭南传统文化遗产——夏街古驿道建筑研究》(297-ZW210092)结项成果;2020广州市哲社科“十三五”规划项目《岭南风土建筑装饰谱系构成与艺术基质研究》(2020GZGJ99)阶段成果。

 

  (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自南粤古驿道网,欢迎转载。)

责任编辑:周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