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红军路,再叙古道情:“南粤古驿道踏春行”走进平远松溪古驿道
2023-03-17 上午 10:05   来源:南粤古驿道网,采编自“腾讯网”   
分享

1

  3月13日,“南粤古驿道踏春行”全媒体采访活动首站走进梅州平远县差干镇松溪古道,通过实地调查、挖掘史料、走访群众,探寻古道记忆。

  地处粤东北山区的梅州,是广东唯一全境属原中央苏区的地级市。这里既是比邻闽、赣的三省通衢,也是土地革命时期的红色热土。曾经为闽粤赣中央苏区建设和反“围剿”斗争提供重要助力的“中央红色交通线”,就有不少同当地的商贸古驿道交叉、重合。平远松溪古道便是其中之一。

  从差干镇加丰村的松溪古道入口出发,记者踏着盘山蜿蜒的石阶,途径山谷梯田,跨越石桥小涧,穿梭竹林幽径,脚底不时传来落叶、松子的脆响,一路怡然自得。正是春暖季节,古道两侧树茂花繁,香樟、青松、梅花、野菊等绿植丰盈,延伸出一条生机盎然、鸟语花香的山水画廊。

2

  松溪古道以鹅卵石砌面,见山峦则曲折上下,遇溪流就横架石桥,据《武平县志》记载始建于西晋末年,是客家人南迁程乡、潮汕的必经之路,迄今1600多年历史。石砌路全长6公里,路宽约1.7米,上通江西,横接福建,可谓“一线牵三省”。明清时期,松溪古道已是“粤盐赣米闽茶”的重要栈道。

  沿石砌路行不足一里,一座木骨白墙的凉亭映入眼帘,名曰“可也亭”。记者从碑记上得知,该亭是乡人谢郊昭倡建于清嘉庆年间,供行人休憩,因为距离差干圩不远,行人“停也可、不停也可”,故得此名。1929年6月,红四军由赣南前往闽西根据地时曾路过此亭,所以也被当地群众亲切地唤作“红军亭”。

  “上世纪时这条路十分热闹,不仅到处是贩盐卖米的挑担工,红四军也曾经两次从这里经过。”故事从当地党史工作人员口中娓娓道来。据介绍,在1929年11月,朱德率领红四军由寻乌进入并攻占平远县城,以及在1930年5月林彪途经差干会师闽西时,都曾取道松溪古道,驻足茶亭、伙店唱红歌,书标语。

  沿着红色足迹,记者来到松溪古桥和桥边伙店。一排排木屋建筑傍水而建、鳞萃比栉,几株宫粉古梅树虬枝吐翠、典雅极致,屋前还有车马、挑夫的铜塑,让人们得以窥见松溪古道过去的盛景。这里是平远县政府对松溪古道重新规划,根据伙店群陈迹打造的复原景观,如今成为游人喜爱的“打卡点”。

3

  此行最靓丽的风景要数松溪古桥。这座长约60米、高12米的石桥矗立在松溪古道中段,用大块花岗岩砌成,尽显古朴大气。凭栏望去,可见两岸青山葱翠、蓝天悠远,桥下碧水清冽、波光粼粼。记者仔细观察还发现,桥面两边原有20根葫芦顶石柱,如今柱顶已尽数断裂。据史料记载是清朝同治年间太平天国官兵为显示军威而用大刀劈断。这为松溪古桥蒙上更厚重的历史色彩。

4

5

  松溪古道曾是平远北通闽赣的最末一段。如今,这里交通运输的功能已经消退,但文化旅游的新生命日益凸显。同行的徒步旅游爱好者黄因萍笑着告诉记者:“这里风景非常优美,我跟朋友们来过好多次了都走不腻。”相信在不远的未来,这条充满乡愁古韵的红色记忆廊道会被更多游人关注和喜爱。

 

  (原文刊登于“腾讯网”,南粤古驿道网采编整理。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南粤古驿道网联系。) 

责任编辑:熊灿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