驿道非遗精华巡礼(二):西京古道上的乐昌渔鼓
2023-11-19 上午 09:59   作者:南粤古驿道网 何月   
分享

  西京古道是东汉时期开辟的岭南通往古京都西京的官道,它南起广东英德、北接湖南骡马古道,是东汉以至明清南北水路重要的海陆丝绸之路。西京古道乐昌段是西京古道入粤的第一站,沟通着中原与岭南各地。

  今年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第73站在韶关乐昌举办期间,“乐昌渔鼓”表演令人印象深刻,演出中,演员们怀抱渔鼓筒,载歌载舞,多姿多彩,营造了欢快活泼的喜庆氛围。

1

2

  渔鼓,又称“道情”,有时也称仙戏,老百姓叫“梆梆筒子”,源于唐代的九真、承天等道曲。在乐昌,则起源于乐昌民间圈地作场而演唱的灯彩歌舞——“踩矮台唱调子”。清代中叶已流行于乐昌的城关四乡等地,早期的演出活动,文献记录可见于清康熙五年(公元1660年)的《乐昌县志·风俗》述:“立春先一日,坊民扮戏剧”。“清歌急管,达曙洋洋,扮魑魅侏儒之像,以衣饰相丽,沿市婆娑,类古之傩者。”延至清代中叶,已出现以此为职业的班社。据三溪琅头村《邝氏族谱》所录“下手戏台碑志”云:海、澄、清三房子弟,为春祈秋报,增娱乡里,曾“不为势阻,资管弦以邀,”组建了“余庆堂”班社,并登上新建戏台,“创为扮演”。

3

  新中国成立后,文艺工作者和业余爱好者则不断收集、整理、移植、改编和创作,丰富了乐昌渔鼓的表现内容,促进了这一地方戏曲的发展。

  乐昌渔鼓主奏乐器为渔鼓(又称“道筒”,一种用竹筒蒙上蛇皮或猪尿泡制作而成的乐器)、简板、杯、碟。演奏时,其中一人左手怀抱渔鼓筒,执简板击节,右手三指叩击渔鼓打花;另一人则手拿杯、碟伴随着渔鼓和音乐声有节奏地轻轻撞击,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所唱的曲子名曰“渔鼓调”。传统曲目有《三姑记》《紫姑记》《珍珠塔》《劝世歌》《张春打楼》《晒绣鞋》等。演唱形式则有走唱、坐唱、表演唱等形式,其舞台演唱语言为乐昌坪石镇的官话。

4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年来,文艺工作者和业余爱好者不断收集、整理、移植、改编和创作,丰富了乐昌渔鼓剧目的表现内容,促进了这一地方戏曲的发展。2006年至今,乐昌市精心打造的渔鼓说唱《山村调解员》、渔鼓表演唱《村官老林》荣获广东省第五、第六届群众戏剧曲艺花会编剧、导演、作曲、演员演出等六项金奖,而且还作为文艺精品一同送戏下乡,让普通老百姓享受到精品艺术带来的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从此,乐昌渔鼓的创作和表演进入了巅峰时期,成为乐昌文化的一大品牌。

5

  乐昌渔鼓源于民间,扎根于民间,至今已有350多年历史。其剧本取材广泛,语言幽默诙谐,曲调节奏明快,旋律优美流畅,表演艺术独具特色,为广大民众解除了劳累和生活中的烦恼与忧愁,丰富了农村文化生活,具有突出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2013年,传统曲艺《乐昌渔鼓》被列为广东省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据悉,乐昌市将继续丰富乐昌渔鼓曲艺的表现内容,促进这一地方曲艺的发展,使之成为乐昌的传统文化活动项目。

 

  (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自南粤古驿道网,欢迎转载。)

责任编辑:彭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