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历史名人:薛侃
2021-06-11 上午 10:00   作者:陈国荣   
分享

  在潮州市太平路的牌坊街上,有一座名为“四进士坊”的牌坊,这是为明朝正德年间丁丑科(1517年)的四位进士萧与成、陈大器、薛侃、苏信建所建的。

1

四进士牌坊(相片来自网络)

  今天我们聊的历史名人,就是这四位进士中的其中一位-----薛侃。

  薛侃(1486 -1546年),字尚谦,明朝年代潮州府揭阳县龙溪都(今潮州市潮安县庵埠镇薛陇乡)人,因其曾经在中离山讲学授课,故被称为中离先生。

  薛侃的祖辈在南宋时期,由福建迁移到现在的庵埠镇薛陇乡创祖定居,到薛侃已经是第十三世祖了。

  学而优则仕,中国古代人都是通过读书,通过科举考试而改变命运,薛侃也不例外。

  1510年(明正德五年)薛侃参加乡试中举人,之后投身到王明阳门下,成为王明阳的弟子,学习心学。

  1517年(明正德十二年)考中了进士。获任行人司行人,行人司一职,中国历代皇朝只是明朝有设立此职,其职能就是相当于我们现在的交通通讯员,工作就是在各个部门之间转送文书,职位虽然不高,但也是有机会接触到皇帝的。

  薛侃虽然是进士及第,但是他为了做学问,不愿留京为官。又恰逢母亲去世,就告假回乡事孝三年。(中国古代有父母逝世守孝三年的习俗)

  1519年,薛侃在家乡中离山,潜心向学,学习并传授王明阳的心学,宣传“知行合一”的观点与造福社会主张,成为王明阳学说入潮汕乃至岭南的第一传播者。

  王明阳赠薛侃“中离先生”雅号,史学家更是誉薛侃为"岭表之宗"。

  1528年,薛侃官至行人司司正,正七品官阶。

  1531年,因为在皇位的继承人问题上,薛侃上疏的意见得罪了嘉靖皇帝,而遭下狱,备受折磨,后来被革职为民,返回潮汕故里。

  薛侃落职回乡之后,并没有因此而沉沦,而是依然致力于研学。

  1532年(嘉靖十一年),薛侃在中离山办学,建起了宗山书院,广收学子,讲授传播王明阳的心学。

  潮州的明朝状元林大钦,当年也有在薛侃的宗山书院里学习读书。薛侃的年代,是潮州名人云集的年代,有状元林大钦,兵部尚书翁万达,国舅陈北科等等,良好的氛围,也有助于学术的研究和传播。

  1536年,薛侃游学四方,遍访江浙,广泛交流学习王阳明学说,又应邀在罗浮,东莞,惠州一带讲学,四年之后才回家乡居住,直至1546年,在家乡逝世,终年60岁。

  1567年(隆庆元年)穆宗隆庆皇帝登基,薛侃得以平反,被追赠仕郎,河南道监察御史等尊称及待遇。

2

薛侃画像(供在祠堂里)

  在宋朝,朱熹的理学统治了中国的理论界,二三百年后出现的王明阳心学,虽然有源自朱熹的理学,但又超脱了朱熹的理学,王明阳心学为当时因受朱熹理学独尊局面影响,而一片僵化沉闷的社会学风,带来了一股清流,开拓出另外的一个理论新高点,心学的成功,让王明阳获到进孔庙享受与孔子同祀的尊贵待遇。

  薛侃的一生,深受着王明阳的影响,从乡试中举之后,薛侃多次冲刺进士未果,1514年,薛侃结识了王明阳,从此迷上了王明阳的学说,并从学于王明阳。

  在薛侃的《行状》里提到:“先生是岁赴南宫不第,闻王阳明官南畿,讲孔孟周程之学,遂就南监师事焉,服良知之教,”这里可以看到,薛侃应试不第,却认识到了正在南京任职的王明阳,在听了王明阳的讲课之后,就决定跟从王明阳,服良知之教。

  薛侃跟王明阳学习了3年,终在1517年考中进士。

  在考中进士后告假返乡的1519年,以及被削官为民的1531年之后,薛侃都是在不遗余力地倡导,推广王明阳的学说,在他的努力之下,王明阳之学说大行于潮州,潮州王门学派就因此而形成。

  《怀惠祠记》里记载说:“潮学之兴,自中离始,中离之学,师先生而得其宗者也。书院之建,远近宗依,崇师报本,萃士修学,固情义有不容己者。”充分地肯定了薛侃推广王明阳学说的成就,薛侃是得到王明阳的真传,而也不忘师恩,崇师报本。

  因为有薛侃传播,王明阳学说得以入岭南,《明史》里有称薛侃此举后“自是王氏学盛行于岭南”。

  薛侃他秉承着“居官则思益其民,居乡亦思益其乡”的格言,忧国爱乡,一生为家乡做了不少益乡益民的好事,仅据《薛氏族谱》所载,薛侃为家乡一带所做实事善举达12项之多,包括疏溪、建桥、修路、捐田地等等。

  薛侃在生时是德名扬四方,离世后更是美名众人颂。

  薛侃在宗山书院讲学的时候,发现海阳、揭阳两县民众出行很不方便,他在经过仔细的勘查论证之后,说服了时任的潮州知府王袍并得到许可和支持,于1528年动工,以“动七都之众,尽数月之勤”的态势,挖通了龙溪至枋口的两条溪流,即挖掘疏通了今天庵埠、彩塘、金石至沙溪一带的内洋河溪,大大方便了农夫的耕作、农田灌溉,商贩运输和民众的出行,直到今天,这水系依然在,依然在为农田灌溉发挥着作用。

  为了纪念这一善举,此溪特以薛侃的尊称中离先生而命名为“中离溪”

3

  中离溪旁有后人留下的石刻题诗,颂薛侃开溪功绩:

  “二水距东西,当中恨隔离。沟通有薛子,终古姓名题”

  薛侃的家乡庵埠薛陇旁边的庄陇村,现在还有一道当年由薛侃修建的桥梁,据传说,少年薛侃因为需要到澄海读书,常从这里过渡,眼见往来过客常有船翻人溺的意外惨祸,他就发立誓言:“他日当造桥于此,免使乡亲累苦。”长大成材后的薛侃,就践行了这一诺言,修建了这一座桥。在建桥时,因为水面宽阔,施工技术难度大,薛侃听从工匠建议,采用江心叠土制造人工岛,缩短了桥的跨度,由2道桥分别连接江心绿洲的方式,建成后的一桥长38.7米,宽2.1米,五孔六墩,另一桥长40米,宽1.8米,四孔五墩,中间有长约100米绿洲,这造型独特的桥命名为通济桥,此桥现在仍然在迎送着来往行人。

  捐资造桥修路,一直是我中华民族造福社会,回报社会的善举,更是读书人“读书不忘造福乡梓”的传统美德,薛侃正是恪守履行着这些美德,提倡“以诗文为虚,济人利物为本,以反心无愧为公”身体力行并致力传播王明阳学说,宣传并实践“知行合一”的观点,和以实际行动造福回报社会。

  潮汕人的精神世界中有崇礼尚儒的特点,可以说是以薛侃这些潮人先贤宣传教化的成果。

  历史上对薛侃的评价是颇高的,1549年,被誉为心学理论完善者的湛若水在其《宗山祠堂记》记着:

  “中离子行义在乡里,名节在朝野。”

  现在庵埠的薛陇薛二村,还有一处薛侃的故居,只是故居已经是成为了废墟,杂草丛生,只保留大概的框架,但依稀可见当年的规模,那些当年的地面石板,和石柱大门框,承载了几百年的风雨,门前的一付对联:“忠臣门第  理学家声。”更是完美地诠释了主人公薛侃的一生和评价。

4

薛侃故居大门

  在村里,还有一座规模恢宏的潮安县文物保护单位“薛氏家庙”,在家庙里面,我们可以看到装裱在镜框里的“薛氏祠训”。祠训中详尽地为族人制定出了种种行为言语的规范,诸如务必尊老爱幼,奉公守法,勤俭持家,不得倚势欺人,远离赌博等等,足见其严谨良好的家风。而良好的家风也为这一望族世家带来了不少的收获,比如有:一门三进士,六子四登科等非凡的荣耀。

5

薛氏祠训

  薛侃的存世著作有《研几录》、《图书质疑》等,《潮州耆旧集》收有《薛御史中离集》三卷,后人又编有《薛中离先生全书》二十卷。

  薛侃倡导的崇文风气和治学精神,以及造福乡梓的善举影响力,是经久不息地,至今仍然在潮汕人的优良品质中得到延续。

  薛侃可以说是继韩愈之后又一个在潮州开启了文化学习热潮的大儒。

 

  (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自南粤古驿道网,欢迎转载。)

责任编辑:吴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