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与横亘粤赣闽三省苏区的项山甑
2021-06-13 下午 02:40   作者:叶俊新   
分享

  1929年2月2日晨,红四军在寻乌圳下遭敌突袭后,毛泽东转移到项山甑仙人岩,住了一晚,留下深刻印象,第二天经项山南麓大华山村赶往罗福嶂。

 1

图为项山甑仙人岩。

  毛泽东一生不忘的项山(甑)是闽粤赣三省交界处大山,海拔1529.8米,高山云海,气势非凡,是赣南、闽西、粤东北三省中央苏区象征。项山又称“项山甑”,在一次地震中此山曾发出一如客家饭甑饭熟时蒸汽的报鸣声而得名,据雍正九年《平远县志》记录,“嘉靖三十六年项山鸣,山作炊甑声,响震林木,鹅山(鹅石)作鹅莽应”。

2 

图为项山甑南麓大华山。

  大华山村属平远县仁居镇木溪村委会,距村委会址北5千米。该村海拔700米,位于项山甑南麓马鞍石下面,仁居河支流木溪源头,又名“水静子”。潘姓,现8户40余人。耕地40亩,山林1510亩。耕山种田,盛产竹木。草地资源丰富,大批牛羊,冬天放养,常跑到山顶,自己会回来。北面有两条山路经仙人岩可登项山甑峰顶。东片有山路往黄石。西面有条山路通上中磜。上磜、中磜合称上中磜,上磜、中磜间是崎岖的山路,有120个石阶古道,俗称“百二段”。再西经上官山、官山至寻平边境磜头村分水坳,“一脚踏两省”,经团船、十二排、圳下村去吉潭圩。1932年,平吉公路大畲坳村(与寻乌大沥相邻)至平城仁居开通,此前,大畲坳去仁居须经分水坳。

   大华山东与黄石竹海相连,有“砍不尽的黄石竹”美称。黄石向东、北分别有山路至江西坪地、聪坑两村,书园村、坪地村合并为书坪村。再经大中村去罗福嶂。吉潭与罗福嶂间是武夷山余脉连绵大山横亘。新中国成立后,寻乌到罗福嶂办事,也往往绕道项山甑南麓,路缓快捷。毛泽东在《寻乌调查》里特别记录一条小路:“一条从吉潭经小田、船肚、书园,往平远(六十里)。”这条路就经项山甑南麓过去。

 4

 图为大华山竹海。

  1929年2月2日晨,红四军在江西寻乌圳下遭赣敌突袭。红四军先从江西进入广东,再由广东进到福建,两天走了三省的地界(利用军阀地盘观念,兵至界辄止)。两个团在项山甑南麓大华山村集合。村里几户老百姓看到红军来了,赶紧拿出一些开水给陈茂辉(少将,著有《从湘南到延安》)与战士们喝。红四军经粤闽赣边转移到江西罗福嶂。粟裕所在部队先到达一个纪念仙师的“圣公堂”;陈毅危险而机智地撤了出来;朱德与部队短暂失去联系,其夫人伍若兰被俘杀害。毛泽东在杨梅生手枪队掩护下渡过圳下村南面河流往广东方向撤退,后走岔路,2日晚住在项山甑仙人岩,第二天下午才赶到罗福嶂与曾志(中央组织部原副部长,有回忆录《一个革命的幸存者——曾志回忆实录》)所在部队会合。红军没准备冬衣,没有备用草鞋,离开了根据地,一路被敌人追着打,在圳下战斗以后经项山大华山村到罗福嶂是红军历史上“到了最困难的时候”,冰天雪地里红军走过的路留下长长的血迹。10日,红四军终于在大柏地战斗打了个胜仗。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还跟其卫士长杨志诚(上将)常常提起项山甑到罗福嶂经历,“我们在项山(甑)找到了一根洋火(火柴),找到一个落脚点”。翌年初,毛泽东回忆下井冈到古田会议近一年以来的曲折经历和切身感受,针对根据地问题,尤其是同志们对形势估量和理想信念问题,写了封回信,即力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指出中国革命,“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5

 图为民国平远地图剪辑。

 

  作者简介:

  叶俊新,梅州市平远县地方志办公室副主任、叶剑英研究会会员。

 

  (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自南粤古驿道网,欢迎转载。)

责任编辑:何洛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