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在乐昌
2023-05-25 下午 02:50   作者:欧伦彬   
分享

  乐昌地连郴桂,脉接衡湘,素有“楚越通衢”“入粤门户”和“广东北大门”之称,周围高山连绵,层峦叠嶂,云遮雾罩,气候异然。随着秦军汉勇的留戍落籍、贵族官僚的流放入境以及避乱难民的到来,经过本地先民和外来客家的不断开发,这片曾被中原人视为“船到郴州止,马到五岭死,人到岭南打摆子”的“瘴疆”,逐渐变成了广东与中原地区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成为广东省最早接受中原文化的地区之一。

1

图为韩愈画像。( 资料图片)

  东汉建武十七年(公元41年),“伏波将军”马援率军平定岭南路经乐昌时,留下了“滔滔武溪一河深,鸟飞不渡,兽不能临。嗟哉!武溪何毒淫”的著名诗句。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和政治家,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一生“发言真率,无所畏避”,因而屡次被贬谪。唐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又因“谏迎佛骨”一事被贬至潮州。据《韶州府志》和《乐昌县志》记载,当韩愈沿着古道一路南下来到了乐昌的昌乐泷。昌乐泷,即1936年之后所称的“九泷十八滩”。而在古时候,武江河这里只有三处狭窄水急的地方,称为“新、垂、腰”三泷,谓之三泷水。东汉熹平三年(公元174年),桂阳太守周昕(又名“周憬”)开凿泷水河道,发现险处颇多,皆以险峡数目为水名,于是又增加“崩、驾、白芒”三泷,谓之六泷。1900年-1936年,修筑粤汉铁路后,又增加了“燕、梅、老”三泷,变成了九泷。而武阳司至韩公祠这段有水浅石多而水流湍急的沙滩,分别为切肉滩、鱼粮滩、三层滩、和尚滩、百鸡滩、蓑衣滩、黄牛滩、新秦滩、犁壁滩、伸腰滩、歧门滩、小滩、龙头滩、大源滩、凿子滩、大长滩、定花滩、滑石滩,共十八滩。所以命名为“九泷十八滩”。1987年,乐昌在这里开辟了国内首创的九泷十八滩“天下第一漂”旅游项目,从坪石水牛湾到乐昌,总长约60公里。因两岸风光优美,山势奇峻,水道险急。沿途不仅落差大,而且泷中有滩,滩中有泷,漂流在其中,人随波浪翻飞,宛如临界生死之间,却有惊无险,异常刺激,因而长年游人络绎不绝,曾是广东省享誉省内外的著名风景名胜区

2

图为九泷十八滩漂流。(资料图片)

3

图为韩泷祠。(资料图片)

  且说韩愈见两岸群峰对峙,清秀险峻,山上树木蓊郁,山花烂漫,江上碧波荡漾,水流湍急,水面百鸟翻飞,鱼翔浅底,便忍俊不禁地赞叹道:“岭南清淑之气自昌而始”,并欣然挥笔写下了“鸢飞鱼跃”四字。至今,韩愈的书法真迹仍镌刻于乐昌市黄圃镇甘棠镇村“凤山书院”一古井墙上。

4

图为“凤山书院”旁镌刻的“鸢飞鱼跃”。(欧伦彬 摄)

  由于一路舟车劳累,韩愈在泷寺留宿。泷寺,又名“将军庙”(为纪念马援将军平定岭南而建庙祭祀)、周府君庙(东汉熹平三年(公元174年),桂阳太守周昕(憬)开凿泷水河道,乡民为感其恩德而改称)。当地官吏和村民得知“才高八斗”的韩愈在此驻留,纷纷慕名前来拜访,并热情款待。官场屡屡失意、颇感孤寂的韩愈正无处排泄心中抑郁,见此倍感慰藉,便来者不拒,举觞畅饮,互坐聊谈,借此了解当地的风俗民情。兴之所至之时,写下了两首诗,一首是《题泷寺壁》:“不觉离家已五千,仍将衰病入泷船。潮阳未到吾能说,海气昏昏水拍天。”

  诗中,韩愈表达自己在官场上的厄运和人生不幸的遭遇,就似昌乐泷一样坎坷,处处暗流涌动,波浪滔天。当年,这里的地方官把此诗镌刻于现九泷十八滩岸边的泷寺一旁的山石之上。可惜,由于泷寺多次遭遇洪水侵蚀,加之当地的红砂岩石硬度差,极易风化,历经千百年的风雨侵蚀,字迹早已模糊不清,最终不见了踪影。

  另一首是《问泷吏诗》:

  “南行逾六旬,始下昌乐泷。险恶不可状,船石相舂撞。往问泷头吏,潮州尚几里。行当何时到,土风复何似。泷吏垂手笑,官何问之愚。譬官居京邑,何由知东吴。东吴游宦乡,官知自有由。潮州底处所,有罪乃窜流。侬幸无负犯,何由到而知。官今行自到,那遽妄问为。不虞卒见困,汗出愧且骇。吏曰聊戏官,侬尝使往罢。岭南大抵同,官去道苦辽。下此三千里,有州始名潮。恶溪瘴毒聚,雷电常汹汹。鳄鱼大于船,牙眼怖杀侬。州南数十里,有海无天地。飓风有时作,掀簸真差事。圣人于天下,于物无不容。比闻此州囚,亦在生还侬。官无嫌此州,固罪人所徙。官当明时来,事不待说委。官不自谨慎,宜即引分往。胡为此水边,神色久戃慌。?大缻罂小,所任自有宜。官何不自量,满溢以取斯。工农虽小人,事业各有守。不知官在朝,有益国家否?得无虱其间,不武亦不文。仁义饬其躬,巧奸败群伦。叩头谢吏言,始惭今更羞。历官二十馀,国恩并未酬。凡吏之所诃,嗟实颇有之。不即金木诛,敢不识恩私。潮州虽云远,虽恶不可过。于身实已多,敢不持自贺”。

  此诗较长,共有432字,而且有些字生涩难懂,因而知之者甚少,传播范围较小。诗的大意是,韩愈被贬潮州年近六十岁了,一路来到了昌乐泷。这里的河岸非常险峻,江上的船只与河里的岩石互相碰撞,险象环生。

  韩愈回头问驻守河道的泷吏,这里离潮州还有多远,风土人情怎么样?泷吏垂下手一本正经地说,你怎么问这么幼稚的问题呢?你居住在京城里,哪知道东吴的情况?潮州是流放罪犯之处,十分荒凉,真不是人呆的地方。幸亏你们没违法犯罪,否则就会遭殃了。韩愈一行人听了,吓得惊慌失措,大汗淋漓。

  这位小吏见状,就笑着说,我刚才只不过是开个玩笑戏弄你们的,不要害怕。我曾经去过那里,和这地方差不多。从此地到潮州还有三千里,一路上山险浪急,瘴气恶毒,常年大雨瓢泼,电闪雷鸣。那里的鳄鱼很大很凶,经常袭击人。在潮州南边几十里,就是大海,那里无边无际,狂风大作,时不时掀翻用具和船只。但在那里住久了就会爱上这个地方。当官的要爱国爱民,不要贪得无厌,否则就会贬谪到这里生活。你看人家种田的、做苦力的虽是普通百姓,但是各有各的职业操守。何况是做官的呢?不知道你们在朝为官的做了有益于国家的事吗?文武都不行,又无仁义之心,这样投机取巧、奸诈的人终会败在众多同类人或同行人的脚下。

  韩愈听了,心里甚为羞愧。想到自己做官二十多年,皇上的恩典还未回报,也没有为老百姓做很多的好事、实事,思想行动还不如这位泷吏。真是颜面扫地了!他磕头感谢这位泷吏。觉得潮州虽路途遥远且艰险难行,终究还是能抵达目的地的。而自己的毛病也确实多,能留住性命就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从诗中可以看出,泷吏的一席话,对韩愈的感悟和教育是巨大的,是一次精神思想的大洗涤。不仅从之前的忿忿不平变为心平气和,而且还能从对方(皇上)的角度去看待问题,思考问题。如此思之,自己被贬谪是必然的结果,心头自然就如释重负,变轻松愉快了。因而值得他浓墨重彩地记录下此次的人生“幸遇”。

  当地人民为了感谢韩愈对“南蛮”之地乐昌的厚爱和中原文化的传播,遂将此庙改称为“韩泷祠”,直至现在。而里面则供奉着“伏波将军”马援、桂阳太守周昕(憬)和韩愈的塑像,以供当地民众顶礼膜拜。经历朝历代的修缮,韩泷祠保存了一千多年。每年的新春佳节和吉日良辰,前往烧香祈愿的文人信士络绎不绝,香火兴旺,繁盛一时。但是,每逢暴雨季节,九泷十八滩河水暴涨,乐昌因此常常遭遇水患。尤其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和2000年以来,每四年就会发生特大洪涝灾害,淹没城镇和农田。韩泷祠也多次历经风雨,反复修缮。尤其是2006年“7·15”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涝灾害,给当地人们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韩泷祠也在这次灾害中被冲毁殆尽。为了彻底根除洪涝灾害对韶关地区多地造成的危害,2008年,省人民政府决定建设乐昌峡水利枢纽工程,集调洪、灌溉、发电、旅游于一体,造福乐昌人民。随着项目的实施,九泷十八滩漂流项目也就不复存在,也就变成了如今平静的江面了。

5

图为乐昌峡枢纽工程大坝。(陈跃进 摄)

  韩泷祠被冲毁后,当地虔诚的信众积极筹措资金,在原址上方数米处进行了重建。这是后话。

6

图为重建后的韩泷祠。(欧伦彬 摄)

  且说第二天,韩愈原打算“勇闯”泷滩,乘舟漂流而下,但是面对滔滔的武江河,本是在北方长大的韩愈见“昌乐泷险恶”,心中畏惧,于是只好“舍舟出乳源”(见《乳源县志》)。也就是宁愿沿着西京古道,一路爬山涉水,也不敢在此坐船南下。

  此后,周边来往的群众纷纷拓印下韩愈题刻于泷寺壁上的真迹,悬挂于私塾或书房,借此激励后人勤勉苦读。待金榜题名之时,为国分忧,为民解难,造福中华,百世流芳。

  可见,“大文豪”韩愈的到来,给乐昌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改变了“乐邑之地,佑武轻文”的社会意识形态,为促进当地文化事业的发展带来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作者简介:

  欧伦彬,韶关市乐昌市博物馆馆长。

 

  (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自南粤古驿道网,欢迎转载。) 

责任编辑:熊灿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