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活起来”到“火起来”
2023-05-25 上午 11:12   来源:南粤古驿道网 彭野   
分享

  原标题为:《从“活起来”到“火起来” ——江门台山“古驿道+文体旅”模式助推乡村振兴》

 

  周末的端芬镇梅家大院,游人如织,游客们纷纷走进电视剧《狂飙》的拍摄取景地,完成与影视经典瞬间的打卡;数公里外的海口埠银信纪念广场上,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第75站赛事鸣锣开赛,银信文化与体育运动巧妙融合;活动现场斗山镇浮石国家级非遗“飘色”巡游,让优秀传统文化与艺术触手可及……在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工作的加持下,江门台山文旅体产业融合发展正一路“狂飙”,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

 

  文旅现状|“火出圈”的台山“五一”揽客62.78万人次

  台山是旅游大县,是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是省内著名的生态休闲旅游度假胜地,连续十届被评为“广东省县(市)域旅游综合竞争力十强县”,目前有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3个、国家AAA级旅游景区8个,海口埠、川山群岛旅游景区、那琴半岛、五丰村、康桥温泉以及梅家大院等景区景点远近闻名。

图为台山市端芬镇海口埠。

  海口埠位于台山市端芬镇大同河与端芬河汇合处,是清代咸丰三年端芬附近的梅、黎、吴、李、关、阮、黄、江、陈、何等十个姓氏家族联合筹建的圩市,初名“十户圩”。最早漂洋过海到各地谋生的端芬人,均从海口埠码头搭乘驳船到广海湾换乘大船出洋,端芬人习惯把河叫做海,故称此处“海口埠”,被称为“广府人出洋纪念地”。

图为银信博物馆。

  “银信博物馆展出内容很丰富,让我们了解到很多华侨的故事。”“每一封银信的背后都体现了爱国爱乡的精神。”……位于端芬镇的海口埠银信博物馆,是近年来火爆的“网红打卡点”。这个博物馆,展出数百件银信及银信相关文物,反映华人华侨在海外奋斗、支援祖国建设的历史故事。馆内设有文创产品展示区,让游客对银信文化有了更直观的了解。 

图为台山市端芬镇梅家大院。(来源:果小桃)

  “火起来”的博物馆,让银信历史“活起来”。博物馆的所在地海口埠也实力“出圈”,成为不少人的休闲新去处、“打卡”新地标。离海口埠不足6公里外的梅家大院是电视剧《狂飙》与电影《让子弹飞》的拍摄地。108幢骑楼规模宏大,因《让子弹飞》电影的上映而名声大噪,并成为省级保护重点文物;今年大热电视剧《狂飙》也再次让梅家大院“火出圈”,打卡拍摄地点、吃“强哥同款猪脚面”成为了游客必选项目。

  在刚过去的“五一”黄金周小长假期间,台山全域接待游客量达62.78万人次,同比增长191.53%;实现旅游综合收入约4.34亿元,同比增长189.69%。与2019年可比口径相比,接待游客量和旅游综合收入分别增长38.12%和34.24%。

 

  活化思路|“古驿道+文体旅”模式助推台山乡村振兴

  海口埠的变化,是端芬镇文旅产业蓬勃发展的缩影。端芬镇拥有丰富的华侨文化历史资源,沉睡的旅游资源也在逐渐苏醒,展现在世人眼前。而这种变化,与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工作紧密相连。

  历史上的江门台山古驿道以台山县城为中心,外延至江门开平、恩平和新会及阳江,并通过南部广海、川岛等地区出海,开启了五邑先人移民的出洋大门,广府文化和华侨文化在这里交融荟萃。2017年,江门市台山海口埠古驿道被列入首批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8个示范地区之一,进行保护修复及活化利用。 

图为银信纪念广场及银信纪念柱。

  自2016年起,端芬镇在省政府统一部署下,省自然资源厅、住建厅、文旅厅、体育局等省直部门的支持下启动南粤古驿道海口埠示范点工程,以银信文化、侨乡文化为特色,修复并建设了纪念广场、银信柱、银信博物馆、湿地公园、排球场、文化古街,完善旅游标识系统、游客服务中心等服务设施,建成海口埠至梅家大院6.3公里河堤观光道、陆路7.5公里古驿道,将文化体验、乡村旅游、户外运动和休闲度假融合起来,逐步把海口埠打造成一个充分展现台山海外华侨银信缘起、递送、历史作用与现实文化价值的平台。如今,海口埠的环境有了全面的提升,成为“南粤古驿道出海口纪念地”“世界记忆名录银信纪念地”。海口埠更是获评“2016-2020年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最佳推广站点”“第二批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省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等。2022年3月,海口埠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端芬镇的银信文化品牌持续擦亮。 

图为台山市梅家大院—海口埠示范段路线图。(来源:《广东省南粤古驿道保护修复指引及重点线路建设规划与实施》)

  为进一步整合旅游文化资源,按照“多彩台山,魅力侨乡”乡村振兴示范带的规划,端芬镇还围绕“海口埠、梅家大院”两个核心连片规划,将海口埠和梅家大院两个景区进行紧密的联系,通过陆路风貌带、水路风貌带将资源串联,打造“侨乡圆梦·侨乡风情”段。线路涵盖汀江华侨文化走廊及南粤古驿道的侨圩、商埠、村落、两岸美丽的田园风光等旅游资源和众多代表广府人出洋历史的水路交通节点,承载了极其丰富的侨乡记忆和厚重的文化底蕴。该线路入选“广东美丽乡村精品线路”,2022年,端芬镇获评为江门市乡村旅游示范镇。 

图为斗山镇浮石村国家级非遗“飘色”亮相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

  斗山镇的台山古驿道斗山段的建设则定位为“名人故里,瑰丽斗山”。当地充分发挥陈宜禧为代表的名人效应,建设以名人效应为出发点,以文化为核心的多种业态,成为吸引各类人群的乡村会客厅,结合斗山的飘色文化、铁路文化、洋楼文化等,打造“古驿道+文化”、“古驿道+旅游”的发展模式,通过浮石村、陈宜禧广场、浮月村三个“点”,以古驿道为“线”,将周边村落串联起来,以“点”带“线”带“面”辐射整个斗山的发展建设,助力推进斗山镇乡村振兴。

  台山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副局长苏宝筠说:“台山有着深厚多元的文化资源,我们将台山的文化分为六个大类,分别是海丝文化,华侨文化,银信文化,红色文化,排球文化以及非遗文化,以古驿道为媒介,串联起台山的特色文化旅游资源。”

 

  发挥效益|各地古驿道活化利用统筹做好“建、用、管”方面的工作

  事实上,以台山古驿道活化利用为示范,通过“古驿道+文化、体育、旅游、特色农业”等创新模式,助力我省乡村建设及振兴、文旅体融合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2016年至今,作为千年岭南的文脉与粤港澳历史演变之路的南粤古驿道被持续激活及高效能利用。在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省自然资源厅、文旅厅、体育局等省直部门以及各级政府部门主导,社会各界的参与下,广东已修复完成覆盖18个地市31个县(市、区)67个乡镇的22条总长1340多公里南粤古驿道重点线路,串联沿线特色村104个、既有自然景观或历史人文节点250个,激活公共存量自然历史人文空间5000多公顷。

  以南粤古驿道为平台,持续举办定向越野大赛、文化创意大赛、少儿绘画大赛等3个省级赛事,各地也逐渐掀起了徒步、摄影等文体活动,带旺了沿线村庄人气,带动了当地民宿经济、农产品销售、特色餐饮、传统手工艺、观光农业的发展,吸引了一批在外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尤其是以定向大赛、徒步、户外运动为主的“古驿道+体育”活动,持续举办了近300场,累计参加人次500多万,关注辐射人群20多亿,创造直接经济价值30多亿。据省内第三方权威社会评价机构调查显示,古驿道沿线群众总体满意度为88.8%,游客对我省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工作总体满意率达到96.9%。

  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第75站赛事期间,省自然资源厅在江门台山召开了2023年度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工作推进会。省自然资源厅国土空间规划处分管负责同志表示,未来将继续巩固提升南粤古驿道重点线路品质,完善网络布局,加强古驿道与自然历史文化节点、红色革命文化、少数民族地区的连线连片开发利用;配套相关互动设施,提升游客体验;策划开展更加多元、丰富的古驿道活动,提升品牌广度与海内外影响力。同时,联合相关部门指导各地开拓创新活化利用方式,在“建”好基础上,管好、用好南粤古驿道,进一步发挥综合效益。

 

  (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自南粤古驿道网,欢迎转载。)

责任编辑:何洛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