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语古音考正(36)
2024-02-08 上午 10:20   作者:卢放民   
分享

  稙字上古为端纽一部,潮语读为[思英4]。与其谐声字植、殖、直、值等双声叠韵。

  《说文》:“稙,早种也。”《毛传》:“先种曰稙。”段玉裁云:“谓先种先熟也。”潮人用以指蔬菜长得过了适口的时期,老了不嫩,如“韭菜花过稙[思英4]”。引申之,也指某些食物火候大,中药剂煎过了火叫“凉水刻[戈亚4]稙[思英4]”,就不能服用了。

  稙与侙同纽同部,故读同音。虽说在某些情况下它们的比喻义可以相通,却不能完全互相取代,有潮音字典将“侙[思英4]目”作“稙目”,前者是心侙[思英4]目辨,知所进退;后者就缺乏训诂根据。一个出生不久的婴儿,抱起来不会软塌塌,说明其骨骼生长发育较快,潮语谓之稙[思英4]或稙[思英4]硬。《释名》“青徐人谓长妇曰稙长,禾苗先生者曰稙,取名于此也”,就是这个道理。另一种情况是他会认自己的母亲,生人一抱就哭闹,这样也叫“侙[思英4]”,指的是他有很强的自我保护意识。字不可用“稙”,是因为此与生长发育并没有什么必然联系。人贩子骗不了一个小孩子,却能拐走一个女大学生就很能说明问题。

1

  人们教小女孩要“学[窝4]侙[思英4]”,避免被性骚或性侵;又骂耍滑头的小孩“经稙[思英4]”,则是用长过了适口期的蔬菜借指。二者修辞方式不同,概念不同,不可同日而语。

  俗语“稙[思英4]豆”,作蔬菜食用的豌豆种子。

  “食稙[思英4]叶”,虫子拣成熟的叶子吃,比喻善于投机,趋利避害。

  “骨稙[思英4]肉芳[颇安1]”,肉近骨多香,比喻精明老到,不轻易让人占便宜。

  “稙[思英4]火”,指烹煮食物的时间,比通常所用的略长。如:“自制甜豉油着[多腰4]稙[思英4]火,直到有粘稠感,入嘴就香甜浓郁;炊鱼稙[思英4]火鱼肉就粗硬无口感。”

2

  “稙[思英4]硬”,①生长发育较快较好而显得不稚嫩,如:“二个孥囝同时出世,这个看着较[妖2]稙[思英4]硬。”“这丘[戈污1]田禾苗生来过稙[思英4]硬。”②形容东西坚实,如:“这块板稙[思英4]硬好用。”

  “经稙[思英4]”,蔬果越过食用期继续生长变老,如:“南瓜经稙[思英4]愈好食。”常用于指小孩子不学正经、爱耍滑头,慢慢变坏。

  “稙[思英4]到倒弹[多鞍7]”、“稙[思英4]到蛀核[何温8]”、“稙[思英4]到跳[多腰7]齿”、“稙[思英4]到刊[戈安2]毋[秧6(合唇)]落”、“卵[罗安6]”“核[何温8](睾丸)稙[思英4]过目洲仁(眼珠)”,形容某些东西不稚嫩,这是本意。但由于稙与侙谐声而多用于批评那些精于盘算,决不亏己,纵拔一毛而利天下也不为的人。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由南粤古驿道网补充。)

  (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自南粤古驿道网,欢迎转载。)

责任编辑:何洛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