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羚羊峡古道的保护修复
2024-03-29 上午 10:30   来源:南粤古驿道网,采编自公众号“肇庆史志”   
分享

  历史上,中华民族以非凡的智慧、勇气和毅力,开辟了诸如丝绸之路、茶马古道、徽杭古道、梅关古道等享誉世界文明史的古代交通要道。古道既是古代交通的主要通道,也是重要的文化载体,其沿线历史遗迹和自然景观,汇集了古村落文化、宗教文化、古树文化、名人轶事、故事传说等,浓缩成了古道文化。古道文化既是文明发展的历史印记,也见证了一个地方的发展和兴衰。

 

  西江历来就是南中国海、东海联结中国大西南和中原的走廊,是衔接海陆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通道。肇庆地处两广咽喉,是西江流域的军事、政治、经济中心,是珠三角联结大西南的枢纽门户城市,其地方文献尤其是志书中保留了大量的丝路史料,其中就有一条重要的古道:羚羊峡古道。

  明清时期,肇庆的端州成为两广总督署的驻地。《光绪广东舆地图说》对端州地理位置的描述是:

  “左通广郡,右界苍梧,扼两广之咽喉,为百粤之重镇。西江中流如带横贯府境,绥江开江来会于其北,沧江新江交往于其南,封川开建诸山连绵为屏障,开平阳江诸水纷错为襟裾。郡城枕山临江,适据腹地,羚羊高峡逼束江流,岭峤东西声息交达,扼险设守,斯诚要区。”

  其中的羚羊峡,又名灵羊峡,也称高要峡,因其地势险要,历来为兵家要地。又因其风光秀丽,古迹众多,成为端州自古以来的名胜。其中最著名的是峡山寺和唐沈佺期著的《峡山寺赋》,至今为人传唱不绝。羚羊峡古道即修建于此峡中。

  羚羊峡古道起于端州的黄冈,终于鼎湖的后沥,全长20余里,路基使用长条形花岗岩铺砌,山涧处建有石拱跨桥,共24座,道中建有供人休憩的茶亭、并立有修路碑刻,在鼎湖后沥还设有后沥义渡。驿道旁有诸多名胜古迹、古墓、军用设施等,如灵山汛、峡山寺、龙华寺、清风阁摩崖石刻、明布政使梁挺振墓、龙门汛、钓鱼台、庆新寨、后沥汛、横石巡检司、民国炮台等。

1

图为羚羊峡古道清风阁清代摩崖石刻。

  据现有地方志和文献史料的记载,羚羊峡古道始修于明代正统十三年(1448年),至民国八年(1919年),前后重修了11次,其中明代2次,清代8次,民国1次。由于羚羊峡古道是肇庆端州通往广州的重要通道,自明代两广总督署驻节端州后,它的作用开始日益显现,因此不仅肇庆的地方士绅积极参与该路的修建,官府也高度重视,其中有两位两广总督周有德、金光祖就亲自主持参与。到近代后,随着肇庆至广州轮船的通航,加之采石造成崩离阻绝,羚羊峡古道逐渐荒废。

2

图为清道光二十一年立的《增修岭羊峡桥路碑》。

  2013年8月29日,广东省委、省政府召开新一轮绿化广东大行动工作会议,出台《关于全面推进新一轮绿化广东大行动的决定》。肇庆市相应制定《森林之都·美丽肇庆建设规划》,将“羚羊峡古栈道森林公园”作为全面推进新一轮绿化大行动和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重点项目之一全力推进。2015年,肇庆市委、市政府将羚羊峡公园建设列为2016年市重点项目,并于当年11月25日正式动工建设。

  羚羊峡古栈道森林公园位于羚羊山西江北岸沿线,规划面积约800公顷,主要建设内容包括:修建总长9.2千米的栈道,建设端州羚山涌和鼎湖黄村2个入口广场和清风阁、上龙门和下龙门3个主要景观节点,配套服务点、洗手间、景观亭、风雨廊、亲水平台、休息椅凳等服务设施,保护修复裴公十九桥、清风阁摩崖石刻、羚山炮台、峡山碑亭及篙坑纤痕等沿线古迹文物。2016年9月28日,羚羊峡古栈道森林公园正式开园,并举行“2016年国庆全民徒步”活动。2018年12月27日,肇庆羚羊峡古道入选广东省古迹保护协会公布的“南粤古驿道15处重大发现”。

3

图为重修的羚羊峡古道牌坊。

 

  参考书目:

  黄伟宗 司徒尚纪主编《中国珠江文化史》,广东教育出版社,2010年6月。

  夏修恕  屠英修《肇庆府志》,清道光十三年。

  《肇庆年鉴》2016卷、2017卷、2019卷。

 

  (原文发布于公众号“肇庆史志”,南粤古驿道网采编整理。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南粤古驿道网联系。)

责任编辑:何洛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