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假期这几天,这6条亲子研学线路你打卡了吗
2021-02-19 上午 10:30   来源:南粤古驿道网,采编自“文化韶关”   
分享

  今天是春节假期最后一天,节日期间很多家庭都选择和孩子一起出发到亲子研学点游玩,旅途中不仅能遇见快乐,还能收获知识。下面一起和驿道君看看都有哪些线路吧!

 

  丹霞山风景名胜区——广东省十佳研学旅行目的地

  作为世界地质公园、世界自然遗产地,丹霞山拥有非常丰富的地质、天文、生物、文化等方面的资源。

1

图:丹霞山

  这里也是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基地,来到丹霞山,你能开展地质科考、生物多样性调查、星空观测等多项研学活动。

  亲手体验沉积实验,让学习变得更加有趣,实地考察地质地貌,学会从细节中发现新事物。

  去看漫天繁星,探索璀璨星空的规律与奥秘,爬过陡峭的山路,翻山越岭才能看见最美的阳光。

2

图:谢锦树摄

  丹霞山正在逐步成为全国师生开展研学活动的最佳目的地之一。

  地址:韶关市仁化县丹霞山风景区

 

  珠玑古巷·梅关古道——广东省优秀研学旅行目的地

3

  南雄市珠玑巷是宋代古巷古道,有"广东第一巷"之誉,其古朴风貌保存至今。

4

  珠玑古巷是广府文化的发祥地,由此南迁至珠三角、港澳以及世界各地的姓氏目前已考证的有183个,繁衍后裔达7000多万人,遍布海内外。

  珠玑古巷的姓氏文化节,成为了一个独具魅力的文化旅游品牌,也是各大中小学校理想的研学旅行目的地。

  巷内仍保留着不同朝代的古楼、古塔、古榕和古建筑遗址等一批文物古迹、观光景点,走进珠玑巷,当年的古镇风貌依稀可辨。

  地址:韶关市南雄市珠玑镇珠玑村

 

  梅关古道——广东省优秀研学旅行目的地

5

  梅关古道存世2000多年,是古代中原通往岭南及东南亚的咽喉之地,而梅关古道所在的梅岭又是一座革命名山。

  梅关古道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梅的精神又是中国民族精神的传统意象之一。千百年来,许多名人墨客,如苏东坡、张九龄、陆凯等,都在梅关古道留下过脍炙人口的名言佳句,给这条千年古道增添了厚重的文化底蕴。

  这里梅花众多,每到冬天,团团簇簇的花朵如白雪缥缈,十分浪漫。赋予了梅关诗意气质。

6

  让学生们在研学旅行中,感受祖国大好河山和中华传统美德,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

  地址:韶关市南雄市珠玑镇珠玑村

 

  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广东省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

7

  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坪石),是抗战时期许多名校的办学旧址。这里真实地呈现了抗战时期,华南及港澳高校在坪石办学的辉煌历史。

8

  到这里来走走逛逛,感受华南师生当年在战火中,坚持学习、努力奋斗的精神,在旅程中也能涨知识。

9

  这里通过研学实践活动,可以学习了解工学院、理学院、图书馆机构设置。还可以体验航空课程、建筑课程、天文课程、生物课程等,激发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兴趣。

  通过文字、图片、互通体验等形式,感受在那内忧外患的岁月里。一批教授学者,坚守于坪石艰难岁月努力奋斗的精神,在课外学习到更丰富知识。

  地址:韶关市乐昌市坪石镇

 

  红军长征粤北纪念馆——广东省内唯一以红军长征为主题教育基地

10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最好的教育不仅在课堂,还在路上”广东省唯一一个以红军长征为主题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军长征粤北纪念馆,带给孩子不一样的研学体验。

11

  红军长征粤北纪念馆,充分运用声、光、电、VR等新科技手段,以及油画、雕塑等艺术表现手段,展现红军长征经过粤北的历史事件和粤北红色文化历史,让孩子们了解那段峥嵘岁月和光辉历史,传承和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

  这座高颜值,有内涵的纪念馆,是个研学旅游和红色旅游的体验好去处,找个空闲,带上宝贝或者家人出发吧~

  地址:韶关市仁化县城口镇

 

  韶关市中小学生研学旅游基地

12

图源:韶关市博物馆

  这个极具历史意义的博物馆,从远古时代的猿人,到文明时代的陶瓷器皿,再从工业时代逐步走向现代化……展现了韶关千百年来的历史变迁。

  馆里收藏陈列了本市出土的历史文物和革命战争年代遗留的革命文物以及其他各类传世文物,现有各类藏品5000余件。

13

  春节假期博物馆里还“藏”着五头文物牛,西晋太康七年酱褐釉陶犁耙田模型、东晋咸和二年酱褐釉陶水田作业模型等栩栩如生,生动地展示了当时的“牛耕田”场景。

14

西晋太康七年酱褐釉陶犁耙田模型

15

犀牛望月铜镜座

  快带上自家宝贝,来韶关市博物馆探秘吧,寻找这五头文物牛,了解华夏民族传统工艺的工匠智慧。

  地址:韶关市武江区工业西路90号

  天气正好,暖阳常在。如果春节假期错过打卡的机会,可以在周末带上宝贝去这些研学点走走逛逛。在游玩的过程中拓展视野、丰富知识,感受韶关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美丽蝶变!

 

  (原文刊登于“文化韶关”,南粤古驿道网采编整理。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南粤古驿道网联系。)  

责任编辑:吴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