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深粤港澳台学生对南粤优秀文化的了解与认同,搭建学生交流平台,12月17-23日,由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港澳台事务办公室、学生处主办,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研究生工作部、艺术学院、南粤古驿道艺术文化研究中心承办的“基于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认同的南粤古驿道文化考察”系列活动将以“云研学”方式走进韶关西京古道及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


图为何昆亮分享主题为“金鸡岭下的烽火学堂”的“云讲座”。
12月17日晚,活动方邀请韶关乐昌市华南研学工作专班成员、广东省“三师”专业志愿者何昆亮分享主题为“金鸡岭下的烽火学堂”的“云讲座”,讲述波澜壮阔的抗战时期华南教育历史,讲座吸引60余名来自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财经大学、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等院校的粤港澳台青年学生在线互动参加。广外港澳台办副主任陆露、广外艺术学院副院长李志刚等人与学生一同聆听。


图为抗战时期华南教育历史坪石办学点分布图。

图为1940年中山大学校本部迁入坪石老街,照片右上角为校本部建筑。(资料图片)


图为韶关乐昌坪石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
据何昆亮介绍,1940年10月,中山大学从抗战的后方云南徽江迁到抗战的前方广东坪石, 至1945年1月再迁东江、连县。在坪石历时四年多中,正是国内形势及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局急速变化的年代,以中山大学为代表的华南地区的中高等院校内在乐昌坪石展开艰难的教学和救国运动,同时岭南大学、培正培道中学等一大批当时知名大中学校也纷纷迁抵粤北展开教学,并且还接收、招录了不少来自港澳台的学生。韶关乐昌成为了如今广东乃至港澳台众多大学、中学的溯源之地。2019年6月,广东在韶关乐昌开展南粤古驿道活化利用工作时,发现了抗战时期中山大学及其他中高等院校在乐昌坪石办学的旧址,开启了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规划建设工作。2019年以来,韶关积极推进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建设,发掘保护了天文台旧址、广同会馆等120多处历史遗址,完成了坪石老街国立中山大学校本部纪念园等5大纪念地的建设以及亚南书舍、《资本论》陈列馆等22个项目建设并对外开放。


图为粤港澳台四地青年学生在线参与“金鸡岭下的烽火学堂”的“云讲座”并互动提问。
活动方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此次文化考察活动将精准对接粤港澳台四地的青年学生,以南粤古驿道为空间载体与文化交流纽带,以抗战时期四地共有的华南教育历史记忆为情感共鸣,共同挖掘、探讨四地的文化与历史渊源。系列活动将以“云研学”的形式,精心组织在线云游华南研学基地活动,并将邀请广东省“三师”专业志愿者、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曹劲,广东省“三师”专业志愿者、广东省博物馆馆长助理王芳,广东省“三师”专业志愿者、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李志刚等专家学者在线开讲“文化线路遗产的保护与活化利用——南粤古驿道的实践探索”“激发·传承·共享——坪石中大抗战时期的展览之策”“弦歌不缀——马思聪在坪石”等主题讲座。敬请关注。
“基于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认同的南粤古驿道文化考察”线上活动流程表
日期
|
时间
|
主题内容
|
主讲人
|
2021/12/17
(星期五)
|
19:00-20:30
|
华南教育历史介绍
|
乐昌市华南研学工作专班成员、广东省三师志愿者协会成员 何昆亮
|
2021/12/18
(星期六)
|
9:30-12:00
|
云游华南教育历史坪石基地
|
乐昌市华南研学工作专班成员、广东省三师志愿者协会成员 何昆亮
|
2021/12/20
(星期一)
|
19:00-20:30
|
激发·传承·共享——坪石中大抗战时期的展览之策
|
广东省“三师”专业志愿者、广东省博物馆馆长助理 王芳
|
2021/12/21
(星期二)
|
19:00-20:30
|
文化线路遗产的保护与活化利用——南粤古驿道的实践探索
|
广东省“三师”专业志愿者、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 曹劲
|
2021/12/22
(星期三)
|
19:00-20:30
|
弦歌不缀——马思聪在坪石
|
广东省“三师”专业志愿者、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 李志刚
|
2021/12/23
(星期四)
|
19:00-20:30
|
结课仪式
|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港澳台事务办公室
|
(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自南粤古驿道网,欢迎转载。)
责任编辑:彭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