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台青年学生“云游”华南研学,探索大湾区教育发展新思路
2021-12-23 下午 10:20   作者:南粤古驿道网 彭野   
分享

  为加深粤港澳台学生对南粤优秀文化的了解与认同,搭建四地青年交流平台,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发展,12月17-23日,由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港澳台事务办公室、学生处主办,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研究生工作部、艺术学院、南粤古驿道艺术文化研究中心承办的“基于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认同的南粤古驿道文化考察”系列活动以“云研学”方式走进韶关西京古道及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以下简称“华南研学”)。

 

  活动精准对接粤港澳台四地60余名青年学生

1

2

图:活动精准对接粤港澳台四地60余名青年学生。

  系列研学活动吸引60余名来自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财经大学、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等院校的粤港澳台青年学生在线互动研学,得到了广东省高校港澳台侨学生管理研究联盟、南粤古驿道网的支持。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港澳台事务办公室副主任陆露,广东省“三师”专业志愿者、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曹劲,广东省“三师”专业志愿者、广东省博物馆馆长助理王芳,广东省“三师”专业志愿者、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李志刚,广东省“三师”专业志愿者、韶关乐昌市华南研学工作专班成员何昆亮,南粤古驿道网副主任彭剑波等参加系列活动。

3

图:抗战时期国立中山大学内迁粤北坪石各学院分布图。

4

图:何昆亮作主题分享。

  据何昆亮介绍,抗战时期,以中山大学为代表的华南地区的中高等院校内迁至粤北展开艰难的教学和救国运动,同时岭南大学、培正培道中学等一大批当时知名大中学校也纷纷迁抵粤北展开教学,并且还接收、招录了不少来自港澳台的学生。韶关乐昌成为了如今广东乃至港澳台众多大学、中学的溯源之地。2019年6月,广东在韶关乐昌开展南粤古驿道活化利用工作时,发现了抗战时期中山大学及其他中高等院校在乐昌坪石办学的旧址,开启了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规划建设工作。2019年以来,韶关积极推进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建设并对外开放。

  广东省“三师”专业志愿者、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李志刚告诉记者,此次文化考察活动精准对接粤港澳台四地的青年学生,以南粤古驿道为空间载体与文化交流纽带,以抗战时期四地共有的华南教育历史记忆为情感共鸣,共同挖掘、探讨四地的文化与历史渊源。

 

  探寻粤港澳台四地共同历史记忆

  因疫情防控形势和要求,主办方精心组织了线上专题讲座、云游研学、交流互动等活动,邀请多名深度参与南粤古驿道活化利用及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建设的广东省“三师”专业志愿者,为粤港澳台四地青年学生讲述波澜壮阔的抗战时期华南教育历史,分享作为线性文化遗产的粤古驿道活化利用的实践例子,以真实、生动、有价值的主题研学活动引导青年学生共同探寻粤港澳台四地的共同历史记忆。

5

图:《文化线路遗产的保护与活化利用——南粤古驿道的实践探索》主题讲座。

  广东省“三师”专业志愿者、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曹劲在《文化线路遗产的保护与活化利用——南粤古驿道的实践探索》主题分享中,详细介绍了南粤古驿道的历史以及近年来活化利用的探索实践、华南教育历史的挖掘与研学基地建设历程。她颇为感慨地说:“古驿道的内涵一直都在丰富与拓展,其下一步的活化利用需要公众特别是青少年的参与。”

6

图:王芳作主题分享。

  在《博物馆化的拓展——坪石中大抗战时期的展览之策》主题讲座上,广东省“三师”专业志愿者、广东省博物馆馆长助理王芳介绍了如何通过博物馆等展览空间及场所,对华南教育历史进行“复原”,完成“废墟中的重构”,并分享了抗战中粤港澳教育的守望相助以及讲述林宝泉、陈香梅、杜定友、陈寅恪、许崇清、吴尚时、朱谦之等“坪石先生”与华南教育的渊源。她表示:“研学是深度研究学习的行为,希望青年学生能够参与到华南研学的建设,触摸真实的历史。”

7

图:李志刚作主题分享。

  广东省“三师”专业志愿者、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李志刚作了题为《弦歌不辍——马思聪在坪石》的主题分享,详细介绍了马思聪的在坪石的音乐人生。他表示,我们追忆马思聪在坪石的往事,是“为了忘却的纪念”,是立足于南粤古驿道和华南教育历史研学的贯通融合,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立足于民族文化的自信、自觉和认同,追寻在抗战时期那段艰难岁月我们先人的奋斗史,学习他们为民族的复兴而努力奋斗的精神。

8

9

10

图:“云游”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

  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孔丽华、陈佩燕、陈舒淇等人分享了对杜定友、王亚南、卫梓松等“坪石先生”所代表的精神的体悟。

  澳门学生代表、华南师范大学植慧珊认为,南粤古驿道保护与利用工作是以“文化线路”为视角,重视整体保护,基于广东省内散落的古驿道遗存,系统梳理了南粤古驿道的历史走向与文化内涵,构建了全面的南粤古驿道保护与利用格局,建立了完善的保护体系。她表示,通过此次活动,深刻感受到了华南教育历史的厚重感,并对革命先辈的奋斗精神充满钦佩,将总结此次学习的经验与心得,在今后的大学生活中更加努力提升自己,争取早日为大湾区发展出一份自己的心力。

  香港学生代表、广东财经大学李锦轩说:“通过此次华南教育历史坪石研学活动,我深刻的体会到了当代中国青少年所肩负的时代使命,尤其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港澳台学生,更加应该活用我们自身的资源以及知识,开拓更加宽广的眼界,脚踏实地,稳扎稳打的努力建设与发展大湾区经济,并将红色文化牢记在我们心中且将革命精神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下去。”他还建言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的建设及后续运营可以独有的红色教育环境为载体、以粤港澳地区相同的文化作为纽带、以抗战时期的历史记忆为共鸣。

 

  探索大湾区教育发展新思路

  据了解,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是一所具有鲜明国际化特色的广东省属重点大学,是华南地区国际化人才培养和外国语言文化、对外经济贸易、国际战略研究的重要基地。该校历来重视与港澳地区开展教育交流合作。作为粤港澳高校联盟的首批成员,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与港澳地区的多所高校在学生交流、学者互访、合作研究等方面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

  该校努力探索湾区高等教育协同发展及协同育人新模式。自2019年首倡“湾区校园”项目以来,为适应新形势,着力打造湾区“移动校园”、湾区名师讲坛等项目,全面丰富湾区校园内涵。学校积极申报并承办教育部港澳台办“万人计划”项目,为三地学子提供学习交流的机会。截止目前,湾区校园项目及万人计划项目已惠及三地1300多名在校学生。其次,学校持续助力湾区高等教育对外交流合作枢纽建设。通过学校与港澳高校合作成立的大湾区葡语教育联盟及该校首倡并与香港理工大学、澳门大学、中山大学等八所高校共同发起成立的粤港澳大湾区孔子学院合作大学联盟等,与港澳高校互学互鉴,形成合力。此外,学校着力助推湾区科研协同创新,包括中葡英机器翻译联合实验室、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在内的等机构持续发挥学科平台优势。

11

图:陆露致辞。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港澳台办副主任陆露表示,此次系列研学活动,有利于粤港澳台青年学生对岭南文化的内涵、形式及魅力有了更直观、深入感受,并以领略南粤古驿道文化为起点,提升自身文化素养,促进个人全面发展。同时,能够利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平台深刻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她寄语青年学生将研修活动中的所学、所思、所悟带入今后的学习和实践中,努力提升自我,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特别是教育建设贡献力量。

 

  (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自南粤古驿道网,欢迎转载。)

责任编辑:彭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