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9年省政府部署开展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保护利用工作以来,在省自然资源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等省直部门以及省档案馆、广州市国家档案馆、省“三师”专业志愿者协会等单位的支持指导下,乐昌、浈江等地积极响应落实,扎实推进历史资料挖掘展示、历史遗址遗迹保护修缮、相关研学配套设施建设、研学活动组织推广等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目前,华南研学各个基地建设均已初具规模,主要的硬件建设任务已基本完成。
根据省领导的指示,为了指导基地相关节点建设过程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做好下一步活化利用工作,做好“技术总交底”,2月25日下午,省自然资源厅邀请省博物馆、广州市国家档案馆相关同志、省“三师”专业志愿者专家召开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建设指导协调工作会议。韶关学院以及韶关、浈江、乐昌主管部门,相关的参建单位负责同志通过线上形式参加会议。省自然资源厅国土空间规划处副处长陈别主持会议。
图为华南研学基地建设指导协调工作视频会议现场。
地方交流:汇报华南研学基地建设情况和未来规划
韶关市浈江区文化旅游体育局、乐昌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相关负责同志分别介绍目前华南研学基地建设项目的进展情况及下一步建设活化利用计划。
·浈江区:华南研学大村基地
浈江区文化旅游体育局副局长邓丽娟表示,自2019年10月私立岭南大学在浈江大村的办学旧址被发掘以来,当地紧密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开启了华南研学大村基地建设,在历史资料挖掘整理、研学基地规划建设和活化利用推广等方面取得明显社会效应。
目前,华南研学大村基地一期项目已完成大村展馆、大村驿站、古驿道及周边景观、文创商铺、活动广场及小舞台、青砖房墙基遗址、青砖房、邓氏祠堂、大村饭堂、“岭大岁月”馆、“东吴时光”馆、玉清书舍、四姑医务室、岭大信息柱及周边、附中运动场及木工房、附中信息柱及周边、怀士堂、校道文士路、岭大操场、钟亭、岭大古井、校舍遗址、哨塔与附中古井、附中仿木桥、大村古井及周边环境、东吴大学信息柱及周边环境、东吴大学旧墙基遗址、东吴大学大门及景观墙、东吴大学校道等节点的建设,绝大部分节点已对外开放,部分节点更是作为研学旅游的活动场地被多次投入使用。其中,岭大校道和区域内的古驿道空间上相互衔接,依托华南研学大村基地建设联动谋划,串联各节点,形成了完整的研学体验路线。
图为华南研学大村基地项目的部分建设情况。
邓丽娟介绍,目前研学基地配套建设工作正在持续推进中:华南抗战教育历史展馆、校舍搭建、红色秘密联络点保护修缮等项目已完成施工图设计工作;大村至大旗岭村古驿道、大村至欧塘村古驿道、横江村古桥墩遗址和古井、沙坝和桥墩遗址,以及相关古建筑、古桥等已完成现场勘查及测绘工作,正开展方案及施工图设计工作。此外,为配合华南研学基地建设工作,当地还开展了农房外立面美化等村庄风貌提升等工作。
·乐昌市:华南研学坪石基地
乐昌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副局长李启平介绍,华南研学坪石基地一期项目建设取得了显著的阶段性成效,二期项目已列入省重点项目管理,正有序推进。
目前,定友图书馆项目施工、布展及书籍上架工作均已完成;长尾洞社区体育公园建设完成并已对外开放;《资本论》与中国经济教育历史陈列馆,李达、梅龚彬书舍,管埠村国立中山大学师范学院历史陈列馆已正式开馆;在旧建筑修缮项目方面,武阳司国立中山大学法学院旧址3间古建筑、三星坪国立中山大学工学院旧址10间古建筑、三星坪朱氏宗祠、沈氏门楼(门楼二)、壮士不留亭、文学院遗址建筑已修缮完成;坪石老街国立中山大学校本部纪念园等四大纪念地以及武阳司国立中山大学法学院纪念地、华南研学一期4个基点地浮雕、观音堂项目已建设完成。
图为华南研学坪石基地已完成项目的部分情况。
与此同时,二期项目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其中,国立中山大学天文台遗址公园(本体)项目已进场施工(进度为65%);三星坪村国立中山大学工学院院部等7个文保点保护修缮项目持续推进(进度为85%);坪石新村国立中山大学工学院纪念地已进场施工(进度为65%);以上项目预计将于2022年4月完成。此外,坪石老街工坊研学区项目、坪石老街布展提升项目、武阳司李达书舍布展及户外剪影修葺项目、铁岭文学院新建展馆等拟建项目正在筹备中。
李启平介绍,乐昌市将按照省政府的部署,继续强力推进华南研学坪石基地建设,保障各项工程有序推进;完善配套设施建设,提升研学基地承载力;加大宣传活动力度,形成全民参与建设和利用的浓厚氛围;合力深挖史料,强化文物保护利用;加强各方沟通汇报,积极争取研学基地项目在各方面的支持。
韶关市自然资源局副局长冯建国表示:将根据项目实际用地需求,继续做好土地要素支撑;指导乐昌市、浈江区组织好项目验收和后期活化利用等工作。
·韶关学院:为华南研学基地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韶关学院社会科学处副处长周思海表示,该校发挥在地优势及学科优势,组织建设华南教育学科史研究资料库和数据中心;作为华南研学学校联盟理事长单位,该校充分发挥学校联盟的作用,加强联盟学校之间的交流合作,为共同写好“华南研学”这篇大文章贡献智慧和力量。未来,韶关学院将在“展览布展”“史料挖掘整理”以及“研学活动策划执行”等多方面持续支持华南研学基地的进一步活化利用。
专家建言:指导华南研学基地完成任务与优化提升
省“三师”专业志愿者、华南理工大学副教授施瑛建议乐昌、浈江可提早做好研学活动策划等前期工作,通过线上线下等形式,举行各类常态化活动、在华南研学特殊时间节点举办特色活动。
图为施瑛发言。
省“三师”专业志愿者、广东工业大学教授朱雪梅表示,挖掘展示史料中的亮点是华南研学基地规划建设的重点,相关工作要时刻围绕着抗战时期华南教育历史的人物故事,考虑利用技术手段将有关人物故事呈现出来。
图为朱雪梅发言。
省“三师”专业志愿者协会副会长田中建议:各地要加强多部门协调组织,从使用者角度出发,邀请当地村民、当地学生参与到研学基地的规划设计、运营管理工作中来;同时要因地制宜选择乡土化景观植物,重视文化展示效果,形成传导清晰、信息丰富的华南研学展示模式。
图为田中发言。
省“三师”专业志愿者协会会长杜黎宏建议借鉴南粤古驿道活化利用技术指导大片区经验,建立华南研学基地专项指导小组,以片区指导的形式共促华南研学基地的建设与活化。
图为杜黎宏发言。
省“三师”专业志愿者、广东省博物馆馆长助理王芳建议华南研学基地要增强展示的质量,打造“沉浸式体验”,吸引各地学生到华南研学基地进行研学实践。
图为王芳发言。
广州市国家档案馆档案编研部四级主任科员李飞虎表示,该馆将从档案整理、资料提取等专业方面出发,继续支持华南研学基地活化利用工作。
图为李飞虎发言。
省“三师”专业志愿者、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曹劲建议,要坚持“历史信息的空间化”,在节点设计上通过合适形式将有价值的历史信息在户外空间进行直观展示。她还表示,要持续深挖与梳理相关史料,更好地支撑历史信息的传播展示。
图为曹劲发言。
省厅指导:协调华南研学基地目前问题并指导工作
省自然资源厅原二级巡视员方为民表示,华南研学基地下一步的建设工作重点应通过完善相关配套、合理运营等措施使华南研学基地焕发持久生命力。他还建议展览策划应从大的时代背景切入,让研学者更清晰地理解抗战时期的粤北华南教育历史,更好地理解保护活化华南研学基地的价值和意义。
图为方为民发言。
会议最后,省自然资源厅总工程师朱国鸣做总结讲话。
(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自南粤古驿道网,欢迎转载。)
责任编辑:彭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