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和几个“三师”志愿者朋友餐叙,提到旧时我的老师和朋友,同时也是“三师”志愿活动的倡议人之一王加强教授。想想离他辞世,转瞬已五年了。彼时为公元2017年二月,后来发生的一些事情,如中美对峙,世纪大疫,加强老师早一步走了,幸而未睹。他在世的时候,一切还正热气蒸腾,GDP每年的增长都还是二位数。在这大建快上的氛围中,同时也是功名利禄的熙熙和攘攘中,王先生儒雅“避世”的身影是那么独立特行,令人敬重。他并非不做事,对于好事,比如白云山双溪客舍活化保护、比如“三师”志愿者活动,他都是积极为之,热心倡议。他的“避世”,避的无非是人世间的浮尘喧扰,虚名蝇利。当时,加强老师走的时候,陶郅师兄(他后来也去世了)曾让我代拟挽联,我写的是:“不争不抢之人,不慌不乱之人;不算不计之人,不名不利之人。悼王加强先生”。今晚,又一个春天,世事无常,感触良多,翻回我在他去世时写的悼文,以此纪念这个当代的“隐士”、纪念这个宁静早逝,干干净净的人。

2021年9月,“三师”志愿者调研珠海香山古道(凤凰山段)。
纪念“隐士”王加强先生
当这个时代的绝大多数人,都忙忙碌碌,都慌慌张张,都心急火燎,都急功近利,一个不争不抢的人,一个不慌不乱的人,一个不算不计的人,一个不名不利的人,就特别难能可贵。我说的是,刚刚辞世的王加强先生。
二十年来,王先生隐居珠海,他并非不做事,他只是离开了省城,离开了一种急吼吼的“忙”,他用他自己的节奏,做和不做一些事情,慢慢走路,安静生活。之前,他是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系的副教授、副系主任,他和陶郅先生合作设计的珠海机场是得过国家设计金奖的项目,他是他那辈人里面,看起来最有“前途”的一位。偏偏是他,在短暂旅居美国之后,搁下了那些衔头荣誉和“前途”,到海天之间的一隅珠海,安静定居了。

王加强先生画作《水驿》
他并不是孤傲和拒绝朋友的人,相反,他很重朋友。这些年,我和老朋友和同学们去看他,他有时特地拉我们去横琴吃蚝,有时又带我们去一些安静的所在聊天,看的出,他真的开心。有次吃饭,同桌有人问他,王老师,最近在忙什么?他瞪着人家半天,说我没忙什么啊,对方就不理解了,这是个“精英”们大干快上的时代,是建筑界加班熬夜,赶图抢钱的时代,怎么你就可以不忙呢?于是这个朋友就反问说:王老师,你不忙你吃什么?王老师接着瞪着人家,一板一眼说:你们看到了,我吃的不多。
在这个世界上,人的活法和生活价值观,都应该是多元的。那些活跃在生活和事业舞台,不断创造,开拓进取的人是可贵和值得尊敬的。同样,那些精神干净,人格自尊,安静于自身生命体验的人,一样值得尊敬。他们敢于割舍大多数人趋之若鹜的东西,勇敢追随自己对生活的感觉和理解,他们甚至做到了,在一个人身上,克服了一个时代的缺陷。

“隐士”王加强先生
谨以此短文,纪念亦师亦友的“隐士”王加强先生,他的成功,不是荣华富贵、功名大作以及长命百岁;他的成功,是不想做那些稀里糊涂的事,就不做;他的成功,是想怎么活,就照自己心意活了;他的成功,是我们真的敬重和爱他!
庞伟泣泪20170224晚
(本文由阿瑞推荐,南粤古驿道网综合整理。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南粤古驿道网联系。)
责任编辑:彭剑波